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特征与优化路径
——基于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的调查

2022-01-15 10:04李丽坤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国际交流外国

李丽坤

(南宁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特指中国高职院校与外国教育机构或其他相关组织为实现各自目的,所共同开展的有关人员与学术交流、合作办学、职业培训、教学资源共享、留学生教育等系列双向开放活动[1]。伴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影响力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维度之一[2]。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教育输出需求,教育输出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本文在梳理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及政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高等职业教育2019年质量年度报告和院校官网发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动态信息,对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展开实证调查,探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的优化。

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及政策背景

20世纪8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从各省会城市的短期职业大学中诞生,经过40 年的改革和发展,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生力军[3]。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和学校自身办学资源与能力的约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没有被纳入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任务;二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侧重于境外教育资源的引进,忽视本国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21 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期,各高职院校也进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期[4],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明确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标定位、开展层次、实践形式、发展目标与推进路径等,加速推动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与此同时,“引进”与“输出”并重的双向开放局面逐步形成。

2006 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将国际交流与合作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5],标志着中国第一方阵的高职院校开始全面开启国际交流与合作。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强调要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外国办学[6-7],丰富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形式,并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双向互动发展。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外国研修访学”作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途径之一[8]。同年4 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将开发国际化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作为高水平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的重点[9]。2020 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中,对新时期职业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路径、方式、形式等作出了引导,并强调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10],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双向开放局面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与可拓展空间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新时期中国高职教育的第一方阵院校,其国际交流与合作应具有典型代表性。本研究以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为调查对象,依托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和院校官网,搜集、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调查各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及实践现状,探索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可拓展空间。

(一)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11]。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各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中的“国际影响表”相关数据统计口径一致,较具规范性和典型性,本研究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分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校生赴外国实习、专任教师国际化技术交流与培训、输出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境外办学等5 种。通过对上述5 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在56 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中的实践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来华留学生教育占比最高,境外办学的比例最小(详见表1 所示)。

表1 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

1.来华留学生教育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向外国输出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表2 对56 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情况作调查,统计数据反映,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较小,留学生人数在300 人以上的院校仅有2 所。此外,调查院校的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两个方面的主要信息:第一,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300 人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均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第二,来华留学生人数较多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江苏(共1682 人)、浙江(共707人)、广东(共337 人)、山东(共234 人)等沿海省份。其中,江苏高职院校的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孟加拉、老挝、缅甸、泰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浙江高职院校的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则主要是卢旺达、喀麦隆、贝宁、乍得、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肯尼亚等非洲国家。

表2 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情况①本表所统计的“来华留学生数”指学制一年以上的全日制留学生。

2.在校生赴外国实习

在高职院校中,在校生赴外国实习主要是指三年级学生服务中国企业到外国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表3 统计数据显示,在56 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中,有在校生赴外国实习的院校占四分之三,其中,实习时间在3000 人日以下的院校占比最高,在9000 人日以上的院校仅有5 所。同时,调查院校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校生赴外国实习的地域分布较广,包括南非、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此外,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4813 人日)和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14760人日)的在校生赴外国实习时间最长。究其原因,这两所院校在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较具代表性。首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具有典型性,其依托自身的品牌专业和优势学科,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公司集团、农牧场、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安排学生到合作方实习。其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在越南海防大学、泰国博乐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建立了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教学实习基地,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本校学生到指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教学。

表3 在校生赴国(境)外实习的情况

3.专任教师国际化技术交流与培训

专任教师国际化技术交流与培训是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强有力保障,其主要包括专任教师赴外国指导和开展培训以及在外国组织担任职务。

首先,专任教师赴外国指导和开展培训是指学校专任教师到外国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人员培训、技术服务及研发。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派遣专任教师赴外国指导和开展培训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表4 数据表明,在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中,29 所院校的专任教师赴外国指导和开展培训的时间在500人日及以下达到1000 人日以上的院校仅有11 所,其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资源优势,先后成立中国—东盟教师培训发展中心、无锡职院—宁朗(泰国)公司人才培养基地、无锡职院马来西亚汉语中心与印度尼西亚汉语中心,成为唯一一所专任教师赴外国指导和开展培训的时间突破1万人日的院校。

表4 专任教师赴外国指导和开展培训的情况

第二,专任教师在外国组织担任职务主要是指学校专任教师在境外团体或国际机构中担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职或兼职工作,是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表5统计数据表明,35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的专任教师在外国组织担任职务,其中,在外国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数在10 人以下的院校占比最高,达到10 人以上的院校仅有12 所,其中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Wistron 公司互聘互派教师,承担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等工作,同时建立中老检测培训中心,选派相关专任教师对老挝国家检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成检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建筑材料企业的质检员工等展开专业培训,使其在外国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数量达到最多(70 人)。

表5 专任教师在外国组织担任职务的情况

4.输出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输出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指学校主持或参与开发与本校重点专业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并得到外国两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同行采用。如表6 所示,统计数据表明,在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中,对外国输出专业教学标准的院校有38所,但输出数量较少;对外国输出课程标准的院校有36所,但输出数量在30个以上的院校仅有13 所,其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70个)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24个)输出的国际化课程标准数较多,且主要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发展中国家。

表6 输出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情况

5.境外办学

境外办学是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重要形式,是中国教育“走出去”的重要载体[12],也是提高中国教育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13]。所谓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特指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独立或者与境外具有法人资格并且为所在国家(地区)政府认可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在境外举办以境外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培训中心,实施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14]。表7 统计数据显示,在56 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中,已在境外设有办学点的院校有26 所,但数量甚少,境外办学点数量能够达到3 个及以上的院校仅有6 所,其中,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境外设立的办学点数量最多(5 个)。此外,进一步统计发现,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是中国高职院校在外国设立办学点的主要基地。

表7 在境外设立办学点的情况

(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可拓展空间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近年来,中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还有待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1.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仍有限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仍有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覆盖面有待提高,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未招收外国留学生;其二,来华留学生人数较少,在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职院校中,招收人数在50人以下的院校占主导;其三,赴外国实习的学生人数不多,实习时间有限,且少部分院校的在校生赴外国实习的时间为0;其四,教师国际化技术交流与培训的覆盖面不够广,能够在外国开展指导与培训的专任教师有限,且有接近一半的院校未有专任教师在外国相关组织担任兼职或专职工作。

2.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结构较单一

高职院校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结构主要通过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地)、在校生赴外国实习的地域、专任教师在外国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的国家(地区)等来体现,通过调查可知:(1)来华高职留学生主要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2)在校生赴外国实习的地域分布较广,包括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3)专任教师主要前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或担任专兼职工作。

3.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质量有待提高

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衡量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能力有待提升,仍有较多高职院校未能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在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院校中,绝大部分院校向外国输出的专业教学标准数和课程标准数较少,均在10 个以下,且主要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输出区域不均衡。

4.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效益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高职院校的产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社会效益指高职院校对外部社会作出的贡献[15]。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中,境外办学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办学效益。通过调查发现,境外办学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面极小,同时,在开展境外办学的高职院校中,每所院校的境外办学点通常只有1~2个,且主要位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难以满足外部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优化路径

根据上述调查统计分析,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形式选择。然而,在推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扩大开放、聚焦服务师生、加强国际化专业课程建设和国际化教材开发、落实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等路径不断优化。

(一)扩大开放,扩大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

扩大开放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16],扩大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规模是稳步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进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一,政府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高职院校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首先,出台和完善财政支持措施。配套财政支持措施的到位是落实对外开放政策的物质基础[17],可以制定和实行《高职院校留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生的“引力”作用,增加来华留学生人数。其次,应出台《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见》,引导和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院校覆盖面。

第二,高职院校依托学校区位优势和特色专业课程,坚持开放办学,秉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三大原则,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活动,不断扩大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

(二)聚焦服务师生,优化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结构

第一,优化来华留学生生源结构。首先,政府发挥统筹作用,适当调整孔子学院的布局,在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来华留学生人数较少的国家或地区增设一批孔子学院,充分发挥其对来华留学生的“引力效应”[18]。其次,政府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拓展留学生招生渠道,同时致力将“留学中国”品牌推向海外,提高中国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力。再次,高职院校通过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培养国际化师资、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和课程、开发国际通用的教材等,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并依托政府间的国际合作项目,以优化来华留学生的规模结构、层次结构和生源地结构。

第二,高职院校要强化和创新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宣传手段,使用“线上推广”和“线下宣讲”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在线上,依托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学校官网、校园广播、教育部官网等平台,对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及时宣传和更新,扩大宣传覆盖面的同时,提高宣传时效性;在线下,通过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座谈会和报告会、课堂教学等途径,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宣传实效性。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创新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师生需求。

(三)多措并举,保障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质量

质量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生命线,破解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质量问题需要通过加快推进校本标准国际化、加强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开发国际化教材等方式协同解决。

第一,加快推进校本标准国际化。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世界一流”的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依托校际关系和政府力量,聚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找到本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的契合点,助推校本标准实现国际化。

第二,加强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首先,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调研机构和小组,组织专门人员定期深入国际市场开展岗位需求调研,动态了解和掌握国际人才培养规格,以此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布局,增设特色课程。其次,设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国际市场调研专项资金,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申请,为国际市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三,开发国际化教材。组织一批具有丰富教材开发经验的专业教师、企业管理者分析国际市场调研资料,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和课程建设,开发满足教师国际化教学需求和学生国际化学习需求的教材。

(四)总体规划,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效益

境外办学是中国新时期教育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以及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19],总体规划在境外办学中起着基础性引导作用。

第一,政府作为境外办学的统筹者和引导者,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境外输出教育资源的做法和经验,着眼于当下和未来,制定境外办学战略规划,明确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政策导向,如出台《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条例》和《高职院校境外办学五年发展规划》。同时,借鉴英国保障境外办学质量的经验,成立专门的境外办学质量保障机构或部门,加强对高校境外办学质量的监管,维护、保障中国境外办学的国际声誉和国际话语权。

第二,高职院校作为境外办学的实施主体,要着眼于国际市场[20],依据《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条例》和《高职院校境外办学五年发展规划》,邀请跨国公司管理者与本校管理层教师和专业教师一起制定境外办学一年发展规划和三年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国际交流外国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十三五”回顾系列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语言推广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外国公益广告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