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蓓,曹海龙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南京 210008)
临床患者手术体位的摆放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为暴露术野以便手术操作,其二为顾及患者生理代偿功能[1]。胸外科手术患者常采取侧卧位,因为此类手术时间长,所以对于体位摆放要求较高,目前临床关于患者术侧上肢的固定及安置仍为体位摆放的难点,若未能够妥当摆放则可对手术操作及患者肢体等造成影响,进而引发患者出现肢体不适感,诱发压疮等体位并发症[2-3]。双层托手架、手术床配套托腿架等为目前常使用的侧卧位术侧上肢安置装置,但存在患者关节角度调节不便、装置体积较大、价格较高等缺点,并且会影响手术者站位及术中麻醉操作[4]。本课题组设计自制搁手板并将其应用于胸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中,对比手术床配套托腿用于上肢安置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22~72岁,平均(55.81±7.94)岁;平均手术时间(160.27±55.41)min;手术方式:肺癌根治术19例、食管癌根治术18例、肺叶切除术18例、纵隔肿瘤切除术3例。试验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3~70岁,平均(55.59±7.68)岁;平均手术时间(162.45±57.17)min;手术方式:肺癌根治术20例、食管癌根治术16例、肺叶切除术20例、纵隔肿瘤切除术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侧卧位手术;年龄18~75周岁;意识清晰;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语言交流障碍;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合并骨折;合并关节炎;合并上肢功能障碍;合并慢性运动性损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拒绝配合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行自制搁手板体位安置,自制搁手板材质为不锈钢板,包括尺寸为50 cm×16 cm的搁手面板,高为42 cm的T型支柱,固定器、铰链及锁销。搁手面板与支柱使用铰链连接,锁销由销座、把手及销杆组成,以固定T型支柱于手术床外侧边轨上,见图1。患者在麻醉后依据手术具体要求,由术者、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共同摆放。用约束带固定好患者下肢,并在头部、腋下、耻骨联合、骶尾部均使用软枕或体位垫,将非术侧上肢置于手术床配套搁手板上并外周90°以内,再将自制搁手板以缩鞘固定在床沿边轨且面板与手术床平行,再调整T型支柱高度与肩宽相一致,将术侧上肢用包布包裹保护,自然弯曲以搁手面板的棉垫上,保持前臂与身体长轴平行且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术床配套托腿架进行体位安置,用拖腿架以固定器固定在床沿边轨上,术侧上肢使用包布包裹保护并置于托腿架凹槽海绵垫上,再调节固定器按钮保证术侧上肢处于功能位以约束固定。
1:搁手面板;2:铰链;3:锁销;4:T型支柱。图1 自制搁手板示意图
(1)体位安置时间:统计两组体位安置时间,进行比较分析。(2)体位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肌肉酸痛、上肢麻木、针刺感消失、皮肤压红等发生情况,计算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3)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向医生及两组患者发放本院胸外科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其对自制搁手板使用、体位摆放等的满意度,医生包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管床医生等共20名,主要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满意+一般)×100%。
图2 自制搁手板
试验组体位安置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压红消退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位安置及皮肤压红消退时间比较
试验组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试验组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4。
表3 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胸外科手术中侧卧位为使用率较高的体位,其能够充分暴露术野,从而便于术者进行手术操作[5]。术中体位摆放患者躯体及下肢的固定方法基本相同,但上肢固定方式存在差异[6]。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术中上肢安置“抱球状”可使患者上肢、肩部及背部得到充分放松,并利于功能位的释放[7-8]。传统术中是使用托腿架安置上肢,从而确保患者上肢功能位的释放,但该措施可能会使医师无意识将手置于患者手臂上对其产生压迫力,损伤臂丛神经,此外托腿架体积大,会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且会对患者面部产生压迫,因此凹槽难以承托患者肘关节,造成上肢过度牵拉[9-10]。而本研究所使用自制搁手板可有效避免上述缺陷。
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体位安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试验组所采用的自制搁手板在材质和体积上均做了相应改进,重量显著降低,因而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更为省力,且自制搁手板省去了不必要的角度调节按钮,因而能够在确保患肢自然弯曲至功能位的同时减少其体位安置的时间[11-12]。本研究结果可见,试验组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自制搁手板应用于胸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中更利于手术医师的操作和站位,并且便于麻醉医师的观察。分析原因主要为自制搁手板较托腿架体积更小,因而可降低对手术床头端的占用,因此尽可能减少对手术医师的站位及对手术操作的影响[13-14]。传统转角支架换为T型支柱可增加对患者头面部的操作空间,更利于麻醉医师随时实施气管导管调节,因而最终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满意度较高[15]。此外,通过减少摆放手术体位安置的时间也能提升医师的满意度[16]。本研究中,试验组体位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自制搁手板遵循术中患者“抱球状”的上肢安置原则,并且能够去除不必要的关节、角度调节按钮,因此可避免由于护士调节操作不当因素造成患者肢体过度牵拉而引发体位并发症的可能,并且T型支柱高度能够根据患者及手术具体情况实施调节,因而能够有效避免对手术及麻醉操作造成影响,降低体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7-18]。
综上所述,自制搁手板应用于胸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中可缩短体位安置时间,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