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2-01-14 02:10张勇燕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差额后勤预算编制

张勇燕

前言:差额补助事业单位虽有一定财政拨款,但不足以支撑事业单位所有支出,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日常经营,由此可见,对于差额补助事业单位而言,应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好增收工作,借助后勤财务管理手段,积极对接外部业务,争取实现自收自支。但在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实际后勤财务管理期间,仍存在一定缺陷,对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应用不全面,继而限制了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1.全面预算的概念

预算是借助数字表达未来某时间段财务资金应用情况的计划,是对单位资源的配置规划,并为单位内部相关业务进行指导的规划性文件,对于差额补助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编制质量可直接决定单位成本及创收情况,继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则是以预算为工具,配置单位资源,将预算渗透到单位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对单位业务经营进行指导,跟踪监督业务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继而起到约束指导业务经营的作用,使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切实按照既定目标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汇总审批、分解执行、总结分析、考核评价等步骤,为避免所编制的全面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需加强对预算执行阶段的监督管理。

2.全面预算的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财务预算工作落实到事业单位各个业务环节中的过程,具有较强全面性特征,其并非为财务部门的职责任务,而是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其他职能部门为辅的全面化管理体系,因此在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中,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指导性。全面预算管理可为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提供指导,且与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相协调,因此不难看出,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指导性特征。(2)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事业单位的所有经营业务及职责,需单位所有部门共同努力,在实际发展中,需将全面预算管理渗透到各个方面,且要求单位内所有员工均参与其中。全面性特征还体现在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及涉及范围上,需从业务、资本等方面编制预算。(3)协调性。全面预算管理需综合协调事业单位的每个部门与所有员工,将资源合理配置,以此确保单位内部资源可发挥出最大价值。(4)反馈性。为保障全面预算方案顺利落地,需在预算执行期间加强监督监管,并结合业务发展情况适当调整,将总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借助考核评价工作,逐渐优化全面预算实效。

3.全面预算管理的注意事项

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组成合理编制预算方案,在实际开展预算管理时,需注意几点:第一,弹性预算与固定预算方法混合使用,其中事业单位内不会随业务变化而改变的费用采用固定预算方法进行编制,而弹性预算方法则是根据业务发展走向及总业务量编制预算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差额补助事业单位而言,需确保经营业务的顺利进行,满足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在经济收入方面的需求。第二,为最大化保障全面预算科学性,需根据预算时间特征进行管理,混合应用定期预算、滚动预算两种方式,根据事业单位发展需求来确定预算编制方法,其中滚动预算是通过预算补充与回滚,将预算期始终保持12个月,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均被有效控制。第三,考虑到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收支不平衡性,在全面预算管理期间推荐使用零基预算方式,对现有资源合理配置,避免不必要支出,通过降低业务成本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为后续实现自收自支奠定基础。

二、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的不足

1.预算编制简单粗放

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在发展经营中需尽可能缩小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距,因此在实际经营发展中,差额补助事业单位通常具有不同业务,例如厦门某差额补助事业单位主要承办系统内的会议、培训活动,若全面预算编制人员对业务性质及影响因素存在认知差异,并未考虑到预算执行期间可能发生的变故,则会导致全面预算方案失去可行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后勤预算分支较多,且易受到内外部因素干扰,继而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现象,而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在于预算编制人员前期准备不足,且并未将可能影响预算执行效果的各类因素考虑在内。

从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来看,常见的全面预算编制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预算编制期间并未把握市场机遇,过于依赖以往工作经验与往年业务数据,以此得出的预算方案易与现阶段时代背景产生出入,继而因预算编制不合理而产生风险。(2)所选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不适宜同样可产生预算风险,以某差额补助事业单位为例,其采用增量预算法展开预算编制,以往年数据为依据确定预算指标,该方法虽综合考虑了各项业务的成本费用,但易受到前期工作影响,使往年预算问题继续延续,继而产生成本费用难以控制的问题,且限制了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3)在预算编制期间并未意识到各业务生产要素间的关联,以后勤采购为例,事业单位新购器械设备一台,旨在借助先进设备提升业务效果,但因事业单位内技术人员无法正确操作该先进设备,继而导致器械设备并未切实发挥作用,且预算编制人员针对该采购行为制定了绩效目标,在生产要素差异下导致无法完成绩效,且造成了后勤资金浪费问题。

2.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约束

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将跟随外部市场及政策变化而产生变动,继而阻碍预算执行过程,尤其对于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而言,涉及的内容较为繁琐复杂,若市场或政策变化而产生的变动,则会直接影响预算实际执行效果,例如: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方式,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强调要素、账目、报表的衔接,新制度的执行转变了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对预算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制度衔接期间,对后勤财务预算执行产生一定阻碍。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受到内外部环境干扰极易出现预算执行不彻底的情况,且后勤工作所涉及的财务预算工作较为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预算方案执行不彻底的情况,导致全面预算流于形式。引发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约束,使事业单位内对预算方案不重视,产生预算与实际财务收支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

3.预算监管制度不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后勤财务全面预算工作缺乏监督制度,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现象,同时因监督不完善,导致预算与实际收支存在较大偏差,若此时缺乏有效的事后预算分析,则会导致该年度全面预算方案失去参考价值。全面预算监管制度的缺乏并不仅限于执行期间的监督,还表现在问责机制缺乏方面,使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中呈现出无监督、无问责特点。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预算需经过审批核验,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滥批特批、多头审批、重复审批等问题,使外部业务经费支出远超合理区间。

4.预算评价结果应用缺位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过程,流程完整,除预算编制、执行等关键环节外,要求预算结束后展开考核评价工作,总结事业单位后勤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计算预算执行率,并结合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是否存在不足,为后续全面预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该次全面预算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在展开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时,忽略了预算评价工作,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准确获悉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情况,继而产生后勤财务管理漏洞。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后勤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1.重视预算编制细节,强调目标融合

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编制人员需全面了解本单位经营业务内容,并将全面预算编制工作与业务经营融合,突出业务性质特点,根据业务目标调整预算编制方法。综合运用固定预算方法与弹性预算方法,对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业务后勤管理展开全面分析,分析预算执行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及变化,最大程度提升全面预算方案编制质量。从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后勤财务预算编制内容来看,主要分为经营性业务、公益性业务两部分内容,在此结构中,公益性业务为事业单位的基本任务,其具有环境稳定、受政府重视、预算要求严格的特点,针对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公益性业务进行预算编制时,适合采用固定预算方法,以此缩短预算编制时间,对公益性业务产生一定约束,而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具有一定可变性,建议采用弹性预算方法,根据业务经营目标及内外部形势变化弹性编制预算方案,注重预算细节,以此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

2.落实刚性约束,实现预算开源节流

差额补助事业单位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强调公益性业务执行过程的刚性约束,确保事业单位公益性业务顺利执行,为社会公众带来便利,同时,需将经营性业务、公益性业务预算执行期间所产生的冲突进行柔化处理。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承担着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公益形式,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实际收入无法支撑公益支出,因此需财政拨款进行差额补助。为切实提高财政补助资金利用率,事业单位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自身公益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经济性业务收入,争取早日达到自收自支目标。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业务经营对政府的财政补助存在依赖性,若政府不再给予差额补助,则会导致事业单位陷入经营困境,自身经营性业务无法顺利执行,因此为消除该风险,差额补助事业单位需对全面预算方案进行刚性约束,严格落实预算指标,降低财政支出,杜绝不正当、不合理支出,以此实现“预算节流”。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业务具有经营性、公益性两种特点,其中公益性业务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较高,但公益性业务相对稳定,预算执行期间所产生的变动较少,而经营性业务在后勤财务预算方面存在自主性,且易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产生风险问题,此时应借助全面预算方案对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营性业务目标的实现。为实现“预算开源”这一目标,要求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积极创收,逐步缩小收支差距,降低对财政拨款的依赖。差额补助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职能特点开发新的增收点,积极创收,例如:厦门某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其为培训中心,主要承办系统内会议、培训等保障性职能,为实现创收目标,其依托下属两家酒店进行经营,对接外部会议、培训市场,在完成系统内职能业务外,对外经营创收,以此实现了“预算开源”。

3.重视全员参与,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综合性较强,且后勤管理工作涉及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需事业单位各部门全面参与,做好各级财政资金的规划利用工作,同时压缩不必要支出,降本增效。事业单位应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引导单位内员工个体均参与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环节中,搭建完整且可行的后勤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并结合激励约束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离不开财务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事业单位应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契机,加速业财融合,消除各部门间的财务信息壁垒,为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提供依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内部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工作,面向单位内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并将事业单位以往预算管理情况作为实际案例,深化各部门员工对预算的理解,理论结合实际,以此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人人懂预算”的管理氛围。

事业单位需在全员参与基础上,引导单位内员工共同监督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搭建员工监督反馈通道,以此完善预算监督机制,除此之外,需结合激励约束机制、内控问责机制强化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明确权责利。搭建预算风险预警机制,由专业财务预算人员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潜在风险点,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一旦发现异常数则立即进行识别分析,并发出预警,查明财政资金流向,扼杀预算风险。

4.坚持绩效导向,提升预算评价的实施效果

为提升预算评价的实施效果,应坚持绩效导向,对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了解差额补助事业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将绩效评价渗透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首先,由于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后勤收支较为复杂,且各项目收支规格各有不同,要求绩效评价切实反映预算执行进度及业务收支数据,以月度为单位,制定预算执行进度目标,定期核验检查预算执行情况,若出现异常问题,则需立即查明源头,及时处理,若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无法解决该异常问题,需额外进行财政拨款,则应第一时间上报上级部门,组织预算调整工作。其次,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应进行预算自评考核,由各部门定期考核部门内部预算执行情况,并形成部门预算自评报告,统一交给后勤财务部门,最终进行统一反馈,指出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期间存在的缺陷,并将各部门预算与实际资金收支进行对比,以此得出部门的预算考核结果。最后,做好事业单位外部考核工作,例如引入第三方机构或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以此全面考核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情况,通过内外部预算评价考核,提升事业单位后勤财务全面预算管理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为提高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质量,争取早日实现自收自支,应根据事业单位实际业务组成积极对接外部业务,做好创收工作,同时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手段,总结现有管理缺陷,以全面预算管理思想为指导,对事业单位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降低不合理开支,减少后勤成本,并为事业单位对接外部业务奠定基础,以此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差额后勤预算编制
后勤服务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后勤服务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按图结算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纠纷预防与控制措施
运输规划问题算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