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肇庆 张文曦 奚 旸,2 周 玲 于海游 乔 飞 徐顺娟 刘涯林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温热病中医流派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29;2.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南京 2100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且有可能较长时期存在,新冠肺炎在我国传播和扩散的风险也将持续存在。笔者作为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中医组组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羌藿祛湿清瘟合剂救治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发现其在促进炎症吸收、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5例加用羌藿祛湿清瘟合剂治疗的COVID-19患者和35例加用莫西沙星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江苏省中医院发热门诊、中泰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等就诊,并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70例,其中常规治疗联合莫西沙星静滴的35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羌藿祛湿清瘟合剂口服的35例为治疗组。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38.63±23.58)岁;病程(2.09±2.06)d;伴高血压病2例,过敏性鼻炎2例,慢性咽炎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支气管哮喘3例,乙肝1例,慢性肾炎1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普通型33例,轻型2例;因基础疾病需合并用药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37.15±27.33)岁;病程(2.27±1.98)d;伴高血压病2例,过敏性鼻炎2例,慢性咽炎1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哮喘2例,乙肝1例,干燥综合征2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普通型33例,轻型2例;因基础疾病需合并用药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辨证标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试行第三版至试行第八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1-6]。
1.3 纳入标准符合新冠肺炎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湿毒郁肺证、寒湿阻肺证辨证标准;年龄18周岁以上;临床分型为轻型、普通型。
1.4 排除标准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或重症期、恢复期患者;因其他呼吸、心脑血管、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等疾病致发热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有影响生存的疾病者,如肿瘤或艾滋病患者。
2组均按照诊疗方案予以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抗病毒治疗,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试用奥司他韦75 mg/次,2次/d,口服。
2.1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莫西沙星0.4 g/次,1次/d,静滴,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2.2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羌藿祛湿清瘟合剂口服,50 mL/次,3次/d。药物组成:羌活10 g,藿香10 g,苍术10 g,柴胡10 g,青蒿10 g,佩兰10 g,紫苏叶10 g,薄荷6 g,枇杷叶10 g,焦神曲12 g,甘草3 g。羌藿祛湿清瘟合剂为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备案的传统中药制剂,批准文号:苏药制备字20200002000。
2组患者体温若连续2 h超过38.5 ℃以上,均对症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0.5 g口服。
3.1 观察指标
3.1.1 解热效果治疗后72 h内体温下降至37.2 ℃以下,治疗7 d期间每日监测体温均未超过37.2 ℃为解热有效。
3.1.2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 d后血常规中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3.1.3 肺部影像学表现对比治疗前与治疗7 d后2组患者胸部CT表现,片状或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影、沿着肺叶或肺段分布的实变影明显吸收为肺部炎症吸收改善。
3.1.4 中医证候积分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发热、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咳嗽、气喘、咯痰、咽痛、口干不欲多饮、胸闷、汗出不畅、呕恶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舌淡、苔白腻或薄黄等中医证候情况,按有或无分别计1、0分,统计总分。
3.2 临床综合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呼吸系统病”的转归评价方法制订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未闻及,影像学提示实变影消失,血淋巴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显效: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明显较前好转,肺部啰音、实变影明显减轻,血淋巴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较前减轻,肺部啰音、实变影较前减轻,血淋巴细胞计数较前好转;无效: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未见减轻,肺部啰音、实变影没有变化甚至恶化,血淋巴细胞计数没有变化甚至恶化。
3.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根据正态分布情况选用 t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选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患者治疗后解热效果比较治疗组治疗7 d解热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7 d解热效果比较
3.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4.3 2组患者治疗后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各有33例具有完整的治疗前后肺部影像学检查资料,肺部炎症吸收情况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炎症吸收情况比较
3.4.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见表4。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s) 单位:分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4.5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详见表5。
表5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疫病”“湿疫”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瘟毒上受,首先犯肺,早期病机为湿困表里,肺胃同病。湿邪可以夹寒,但更容易与热相合,形成温热之邪,成为疫毒广泛传播[8],患者普遍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舌苔腻等症状体征。羌藿祛湿清瘟合剂具有透表祛湿、芳香辟秽、宣肺健脾、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湿毒郁肺、寒湿阻肺证患者,症见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咽痒、咳嗽、乏力、肌肉酸楚等。方中羌活味苦辛,《会约医镜》云其“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其挥发油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9];麸炒苍术气味辛烈,《本草经注》云其能“除恶气,弥灾疹”,透表祛湿;藿香芳香辟秽。上三味共为君药。紫苏叶行气宽中,消痰利肺,散湿解热[10];佩兰能除胸中痰癖,芳香化浊辟秽,佩兰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11];青蒿味辛性寒,辛香透散,可治三焦湿遏热郁,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肺纤维化、抗菌、抗病毒和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的作用,能促进细胞免疫[12],已有文献证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COVID-19的相关药理作用[13];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可透表泄热,能解热、抗炎和提高免疫功能,研究发现其有防治新冠肺炎作用[14];薄荷疏风解表,具有发汗解热、兴奋中枢、抗菌抗炎、抗病毒、健胃、祛痰止咳、镇痛、镇静催眠等作用[15]。上五味同为臣药。枇杷叶味苦、微辛,性微寒,微香清降,有清肺止咳功效,具有抗炎、祛痰、止咳、抗肺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止呕等药理作用[16];焦神曲轻宣肺脾之气,与枇杷叶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本研究结果表明,羌藿祛湿清瘟合剂对新冠肺炎患者有明显的解热和消炎作用,能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临床综合疗效,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其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处方中的关键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