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报道/萧 山 杨亚文
2019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正式落户石家庄。这是全国唯一以数字经济冠名的国家级展会。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向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致贺信,“希望与会代表深化交流合作,探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之道,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21年9月6日至8日,以“创新发展与数字经济”为主题的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圆满召开。初步统计,河北省签约项目超200个,签约总金额超1500亿元。
连续两届数博会的成功举办,为河北数字经济、会展经济以及关联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强大动力。
本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国内外大咖超时空对话,线上线下展览不断,论坛场场精彩,观众反响强烈,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本届博览会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国际性盛会。
打造思想盛宴。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世界经济论坛未来计算机全球未来理事会主席贾斯汀·卡塞尔、友好省州代表荷兰南荷兰省副省长包珍妮……开幕式上,众多大咖在线上线下进行超时空对话,共话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三六零公司创始人周鸿祎、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36场峰会、论坛等活动中,23位院士、近400位行业领军人物和权威专家学者分享交流,在河北刮起了一场“智慧风暴”。这些来自“最强大脑”的真知灼见,将转化成河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智力财富。
落地一批项目。9月6日,在主会场开幕式上,省直及各市涉及信息技术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20多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在雄安新区分会场,雄安新区与相关企业、合作企业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涉及互联网产业园、数字道路、智能家电、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算法等多个领域,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在廊坊临空经济区分会场,以临空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相关领域为重点,现场集中签约10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22.16亿元;在张家口市怀来县分会场,签约落地中软协(怀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阿里巴巴张北大数据信息技术就业服务基地、中联数据(宣化)智慧产业园等16个项目。加上在主会场签约的2个项目,张家口共签约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3.75亿元。
汇聚最新成果。《中国数字商务指数报告(2020)》《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与区域发展报告》《2021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在这里,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发布了十多项重量级权威研究成果;中科院和工信部部属7所高校集中发布了700余项数字经济领域科研成果,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较高的实用性,并与河北达成一批合作意向。
本届博览会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前沿热点,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国际性盛会。
展示前沿科技。华为首发“冀为好望”智能摄像机和定制化解决方案软件产品及平台;科大讯飞首发“公文智能校对系统”……在这里,参展企业多项数字技术、数据要素“黑科技”全国首发。
更加突出新、特、精和国际化元素。来自德、日、韩等G20重要经济体和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0余家企业带来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西门子、川崎、中国电科、华为、阿里、京东等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252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53.8%,集中展示最新产品、技术和成果。
河北省引资引智成果丰硕。初步统计,全省签约项目超200个,签约总金额超1500亿元。这批项目的签约落地,将有力促进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速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数字技术融入产业实体,为其注入了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案例比比皆是——河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生产优化、库存分析、自动化控制等全流程智能制造功能,库存率降低50%,成材率提高1%,能耗降低30%;“君乐宝养殖云”覆盖自有及合作牧场260余个、30多万头奶牛,奶牛佩戴的电子项圈将牛的身体指标上传到云平台,牧场实时评估奶牛健康状况……抢抓智能化发展新机遇,我省传统产业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等环节,转型升级步伐坚实有力,产业数字化发展结出丰硕成果。
数字技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刷脸进门,语音控制开启灯光、电视、空调等家居设备;在线问诊,足不出户就能拿到医生处方,等待药物派送上门;开车出行,有了自动驾驶系统辅助,出行变得便捷又安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河北参展企业,让这些原本只是想象中的未来图景,已经或即将变为现实。
数字技术改变着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无证出行的设想即将变成现实;独居老人的些许异常会有专人过问;农民只要轻点手机就能了解村情、查看农作物长势;高速公路上出现抛撒异物,系统会提示及时处理……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社会治理方面的最新数字化成果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数字技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漫步博览会各大展馆,能深刻感受到数字化正在改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度重塑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面貌。
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漫步各大展馆,能深刻感受到数字化正在改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展位,“智慧工厂”宣传片展示了华为南方工厂的成功实践:以全无线组网、全云化管理、全智能运维为核心的华为云园区网络,实现了生产线无人化、搬运不停车、对物料进行厘米级定位、机器视觉检测等目标,云园区网络为智能化生产的各种要素赋能;在广州市威士丹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站式服务家居展位,通过语音就能控制电器开关,空间可以自动感知人是否已离开,智能软件可以远程操控家居状态;国网河北电力“以电测碳”构建碳排、碳汇、碳减排实时“全景画像”;河北建行“裕农通(河北)”综合服务平台,平普科技“数字乡村大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应用解决方案;长城汽车通过GNSS RTK高精定位、摄像头识别避障等应用技术,模拟多场景乘用车自动驾驶……
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深度重塑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面貌。
5G远程驾驶、5G智慧医疗、5G智能电力巡检、5G智慧港口……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5G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各种智慧场景和数字化应用在这里集中呈现。
戴上VR眼镜,你就能赛车、坐过山车、巡检工地,如同身临其境;5G+AI时间折叠,一分钟内就能够让你与自己相遇在同一个空间里;在智慧港口场景应用中,无人集装箱卡车可以自如地完成停车、卸箱等一系列操作;在钢铁行业,5G+无人天车、5G+园区安防等多种应用场景,让钢铁生产更智能……5G商用牌照发放两年多来,各种应用场景已经在千行百业中遍地开花。
从1G到5G,我们见证了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进步历程,信息技术前进一小步都会带动生产生活跨越一大步。以手机为例,1G时代,人们使用手机实现了语音通话。2G时代,手机除了语音通话外,还能收发短信。3G时代,手机可以用来传输图片。4G时代,手机可以实现高清视频。到了5G时代,手机则给人们带来全场景沉浸式新看法、新听法、新玩法、新拍法、新用法等体验。不仅如此,和4G相比,5G具有的低时延、高速率、大带宽等特性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5G网络加持下,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过去两年多时间,我省5G发展动力十足。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已建成开通5G基站5.3万个,实现了省内设区市、雄安新区主城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崇礼赛区5G信号的连续覆盖。应用上,截至今年7月底,我省5G终端用户达到1950.6万户。此外,我省着力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开展“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快5G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远程教育、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5G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各种智慧场景和数字化应用在这里集中呈现。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相信在未来也必将创造无限可能。
5G产业迅猛发展,5G融合方兴未艾。在5G的部署上,我省信息通信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5G网络将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全覆盖,5G网络覆盖面和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纵深推进5G、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场景化应用,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推动基础运营企业与垂直行业深度合作,加速5G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相信在未来也必将创造无限可能。
在9月5日召开的智慧城市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河北省智慧城市联合会发布《京津冀(河北)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20》。报告显示,京津冀三地在智慧治理、智慧环境方面北京优势明显,处于领先水平;河北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数字基础、智慧环境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京津冀(河北)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20》报告显示,河北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数字基础、智慧环境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指出,河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起抓落实。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大智移云”的指导意见》《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河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起抓落实。在本届博览会上,河北省各市各显其能,成果展示亮点纷呈。
网络基础建设比较扎实,基础支撑平台形成规模。我省各市普遍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唐山、石家庄、邯郸、廊坊、衡水、沧州等市的主城区和县城所在地公共场所,光纤覆盖率普遍达到100%,WIFI覆盖率100%。普遍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网络连通,端口对接,大部分数据可以交换,信息共享,各类应用系统在云上部署、云上运行。大多数城市建设了“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定规模。
重视数据融合,形成共享机制。各市结合“放管服”改革,普遍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整合各部门、各系统的数据信息资源,打破数据割据和“信息孤岛”格局,强力推行数据上云与信息共享,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评价,以评促建。为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河北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2016年、2019年两次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以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引,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积极探索,试点先行。2020年,河北省开展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筛选了4个设区市(沧州市、衡水市、唐山市、石家庄市)、12个县市区(迁安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香河县、鹿泉区、邱县、黄骅市、峰峰矿区、武邑县、北戴河区、顺平县、南宫市、阜平县)进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样板。目前试点建设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报告显示,河北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平均得分由2016年的39.55提升至50.28,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提升。
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省电信业务总量达到5974亿元,居全国第7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全省光缆线路总长达到223万公里,移动网络基站达到43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4599万个,省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进一步扩宽,达4.05万G,省基础电信企业拥有IPv6地址160块/32。在5G建设方面,加快5G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远程教育、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河北省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网络质量稳步提升,乡村信息通信建设持续升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电子政务方面。河北省持续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全省统筹发展力度,推动电子政务建设。2020年出台《河北省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依托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推进事项网上办理,推动政府服务能力提升。石家庄市29个部门的445项业务已实现网上办理,占市级事项的91.38%。沧州市建设城市大脑,OA系统实现4大机关及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务办公的无缝衔接。廊坊市的公务网络平台安装使用各类软件160余套,实现横向、纵向连通。保定市采取“一级建设、四级使用”的方式搭建全市统一政务云基础平台。
城市治理方面。按照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普遍以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或三年、五年规划为指引,明确思路,明确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个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亮点工程”。推进精细化社会治理,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石家庄市的“石家庄一点通”APP具备政务事项办理公积金、车辆违章查询、空气质监、生活缴费等30项查办功能。沧州市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产业带,6000余家企业上线,电商平台累计交易额达32亿元。衡水市的社会信用“一平台两库四中心两体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智慧民生方面。省级层面开发“冀时办”APP,汇聚上千项服务,实现“指尖办”“随时办”。各市积极建设智慧民生综合服务平台等基础服务类应用系统。邢台市建设智慧交管,对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实行“1+3+5”的运行模式,通过高度时效性、精准性的信号配时工作机制,形成交通配时工作“提出需求—发现问题—优化解决—效果评价—跟踪反馈”的闭环链条。
智慧社区方面。建设居民小区智慧安防,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截至2020年,河北省共建成6210个智慧安防小区,其中5919个小区实现了可防性案件“零发案”。邯郸星城国际社区“互联网+”开启“智慧时代”,唐山以智慧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保定竞秀区推进“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滦平县“智慧社区”建设等,智慧社区真正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快捷、便利、省心、舒心、放心。
智慧医疗方面。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智慧医疗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普及应用电子健康码、提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推进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构建远程医疗网络体系等。加强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建设。积极探索创建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河北省医联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各市积极探索智慧医疗,衡水市建设衡水智慧医疗体系,石家庄建设智慧医疗便民惠民“一网一共享四平台”,沧州市构建“智慧医院”场景等,为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智慧化发展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举行为契机,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的主攻方向,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河北建设步伐。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21万亿元,排名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达33.4%。数字经济已成为河北发展的“新名片”。
(部分资料源于《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