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传霞,高建军,张从晓,张芳,王蕾
(青岛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山东 青岛 266073)
家庭合理用药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1]。如何合理地使用家庭备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由于用药知识普遍匮乏,自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用药认知度均不高,我国居民的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2]。大学生作为接收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其合理用药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多项调查结果显示,非医药学专业大学生用药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差,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之处[3-5]。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由于没有医药学及相关专业,专业教师缺乏,开设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多。大学生仅有的少量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多是通过网络获取,所以有必要开设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家庭用药知识教育,使其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合理用药知识。自2017年春季学期以来,我们面向青岛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了《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选取2019年春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选修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61人(49.2%),大学三年级学生59人(50.8%)。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和基础知识,熟悉家庭常备药物的种类、作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意识,以及合理选购、使用家庭常备药品的能力,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避免滥用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提升健康素质,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及自身综合素质。
本课程首先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然后从家庭购药、对症选药、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正确保管药品等方面,介绍家庭常备药物的合理使用,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教学内容分为概论部分和各论部分。概论部分包括:药物的基本知识(2学时),药物剂型及正确使用方法(3学时),正确服药方法(2学时),药物相互作用(2学时),药品不良反应和防治(2学时),药物与药物、饮食与药物、疾病与药物(2学时),特殊人群家庭用药(2学时)。各论部分包括:感冒、发热的药物治疗(2学时),消化系统常见病用药(2学时),抗过敏药物和眩晕药的合理使用(2学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学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3学时),皮肤科用药(2学时),中药的合理使用(1学时),科学管理药箱(1学时)。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设计自学作业、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建立师生互动渠道,分享网络视频、电子书和精选网络资源链接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充分发挥课前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推荐有代表性的科普用药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课内外自主探究,完成知识内化,达到学以致用。②在课堂讲授环节,注重将专业医药知识生活化后融入到教学中,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③在课堂讲授环节,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间歇安排2~3个学时设置病例分析题和研究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④根据各论部分每节的课程内容安排,课前由教师指定主题,学生主动收集、学习和总结相关教学内容,每次课前5~10 min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成学生PPT汇报、互动交流等。⑤通过课后书面作业、自学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采取帮助措施。
承担青岛大学《家庭合理用药》教学的老师均为药学院药理学系的专业教师,他们熟知并精通药理学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知相关疾病和临床药物的治疗现状,多年来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共有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每学期进行1~2次集体备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相关培训和学习工作,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我们以校内集体备课和课堂为载体,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整个师资队伍成长。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工作,开课以来10余人次参加外出教学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研究导向型教学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家庭合理用药》课程考核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采用3次平日作业、论文+PPT汇报、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根据内容安排布置3次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3次作业占总成绩权重为30%;全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需要上交一份课程论文,每人上交的论文成绩所占权重为20%;以小组为单位以PPT形式汇报课程论文内容,小组汇报成绩所占权重为1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为40%。PPT汇报方式:10人为一组,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代表汇报,汇报时间为5 min,2位任课教师对PPT材料和汇报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值作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得分。
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分易”平台发送匿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单选题,共有6个调查题目。分别是:①您认为本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如何?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合理用药的基础知识,熟悉家庭常备药物,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您认为这个目标是否能达到?③您认为本课程内容编排能否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④您是否同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⑤是否同意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⑥您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是问答题,共有2个调查内题目:①您认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建的措施;②如对课程教学内容外的常见疾病用药感兴趣,请告知。
共回收调查问卷103份,问卷回收率为85.8%,有效率为100.0%。93.3%(93/103)的同学认为本门课程通俗易懂,9.7%(10/103)的同学勉强理解,没有同学认为难以理解;86.4%(89/103)的同学认为“能够”达到教学目标,11.7%(12/103)的同学选择“比较可能”,1.9%(2/103)选择“基本不能”;89.3%(92/103)的同学认为本课程内容编排“能够”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9.7%(10/103)的同学选择“比较可能”,1.0%(1/103)的同学选择“基本不能”;85.4%(88/103)的同学同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7.8%(8/103)的同学选择基本同意,6.8%(7/103)的同学选择不同意;92.2%(95/103)的同学同意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7.8%(8/103)的同学基本同意,无人不同意;81.6%(84/103)的同学满意教师授课,14.6%(15/103)的同学比较满意,3.9%(4/103)的同学一般满意,无人不满意。针对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个别同学反映部分教学内容难以记忆和理解,例如药品名称、具体的药效发挥过程,建议增加视频和图片的课堂使用频率,增强课程趣味性;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增加避孕药、妇科疾病用药、精神疾病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用药、急救药品等教学内容。
作业完成率为95.8%,不能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该次平时作业成绩记录为0分,3次作业平均成绩为(85.85±20.42)分。96.7%同学高质量提交了课程论文,未提交论文者该项成绩记录为0分,课程论文+PPT汇报平均成绩为(90.93±8.30)分,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7.48±7.61)分。按权重折算后,该班级课程平均成绩为(83.26±11.64)分,其中90分及以上23人(19.2%),80~89分78人(65.0%),70~79分9人(7.5%),60~69分4人(3.3%),不及格6人(5.0%)。
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平日作业成绩、论文与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等各项分数见表1、2。理工类、经管类、医学类、文史哲类、法学类、艺术与教育类等各专业学生平日作业成绩、论文与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等各项平均分数不同,其中文史哲类专业学生平日成绩平均分偏低,为(68.33±39.45)分,但与其他专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平日作业成绩、总成绩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2.459,P<0.05);而两个年级论文+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专业学生各项成绩比较(分,
表2 不同年级学生各项成绩比较(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观的核心理念,而掌握正确的用药知识,提高医药学素养,是广大民众健康生活的必修课之一[6]。《家庭合理用药》课程以常见的用药基本知识为出发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用药的基础知识教育和科普常识普及。本门课程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用药困惑,并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用药观念,规范用药行为,促进个人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通过其带动辐射作用,拓宽药品知识在公众中的影响范围,提高公众的药品知识普及率,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如下。
《家庭合理用药》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核心通识教育选修课,选课学生大多为非医药专业学生。虽然受教育对象的知识背景不同,但合理用药相关的知识储备均较少,所以在内容编排上要通俗易懂,并且要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但是在教师互相听课、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章节的内容设置和讲解偏向专业化。因为教师之前授课对象都是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很容易将专业内容和思维模式带入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加强备课,强调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预设教学效果。
本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同学不同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个别同学反映部分教学内容难以记忆和理解,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增强课程趣味性的建议。因此,我们仍要多思、多想,继续从生活中挖掘与教学相关的资源,联系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将更多的医学知识生活化后应用到《家庭合理用药》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增加目前课程未涉及的疾病用药,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全部介绍。我们要再结合后期教学反馈结果,考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本文结果显示,整个班级有6人不及格,其中有3人因未全部上交平日作业,另有3人因为未参加期末考试。另外,文史哲专业学生的平日成绩平均分偏低,这是因为该专业有2名同学的3次平日作业均未按时上交;不同年级成绩比较显示,大二学生的平日成绩低于大三学生,这是因为大二学生中有12人次未交作业,而大三学生中只有3人次未交。部分同学未提交平日作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为了完成学分而选课。针对有少部分同学未按时上交作业,后期我们将进一步从思想上加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学生的各项平均分数均较高,但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医学专业学生高分数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选修本课程的医学专业学生共32人,其中29人为大二学生,他们尚未学习较多的医学专业知识;二是只要学生认真学习本门课程,不论其专业背景如何,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虽然目前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上述问题,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得到大部分同学的好评和认可,且学生的总体成绩理想,表明《家庭合理用药》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能够为开设该课程或者进行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我们将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在现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教学质量档案[7],不断变化和创新,达到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