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路径思考

2022-01-12 23:55张燕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发展

张燕妮

摘  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目前部分高校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要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就要从推动教育发展、加速学术研究和科研改革以及提升高校对外合作能力等多个层面进行布局,进一步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弥补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不足[1]。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0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接对高校未来阶段学术研究及科研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为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基本目标,高校需要针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应用特点,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工作,提升高校对多种不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为后续阶段更好地推进科研及学术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价值及动力

传统意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普遍以研究项目的转化工作为主。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概念界定上,能够发现,科技成果转换通常指技术形态的转换,如原理、发明及生产等过程,也指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形成新材料、新工艺及新产品的过程。通常包括“高校”“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等系统要素。其中高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力机构,拥有至关重要的研发能力,应结合科技中介、社会企业的需求与信息,进行科技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而企业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方,能够结合市场发展的规模,确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规模,可以通过财力和人力的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最后是金融机构、中介和政府。这些都能为科技资源的配置、管理、组织提供支持,如科技体制、科技政策、人才物资等方面的调控。

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和功能上,主要包括改善产业结构、打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价值。譬如在核心竞争力打造上,高校科技成果轉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升主导业务的竞争优势,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抢夺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的关键。与此同时,也能通过产品、管理、工艺等层面上的创新,改善组织,淘汰落后的设施,促进企业推出全新的商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优化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则能引起产业“更替”和“调整”,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帮助我国区域产业在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更好地应对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挑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发展实现技术普及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手握教育资源、学术资源及科技资源的教育机构,科研实力不言而喻。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计239项,其中高校获奖率高达82.8%,总计获得19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学技术进步奖中,高校一等奖得奖率超过50%。

由此可知,高校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势,提升高校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对于更好地完善国家科技产业结构及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对科学技术人才吸纳能力逐年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及学术资源的充分汇集,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及科技创新提供重要动力,从根本上实现教育与科技的循环发展,为未来阶段更好地深化科技发展助力教育体系建设夯实基础[2]。

二、新时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乏足够资源支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持。从技术能力角度来说,高校科研能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获得足够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及商业资源支持。然而,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更多采用内部消化的基本模式,部分高校虽然与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外拓展,但未能从根本上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充分吸纳。久而久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势必下降。所以,优先解决资源匮乏问题,提升高校科技成果储备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高校对各类资源应用、吸纳能力,方才是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原则。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使其不再受限于资源不足。

在资源支持层面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源应是多层面、多方面的,不仅要在财力、物力上获得帮助,还需要在人力、政策上获得支持。虽然政府、中介及金融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支持作用,然而在作用彰显和发挥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此外,部分地区还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或格局,金融机构、中介及政府难以形成合力,无法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提供资源性帮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只能从内部获取资源,或者面临资源获取不足的问题。

(二)高校科技拓展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截至2020年,国家高校科技成果申报总量仍然呈现上升趋势,高校科技成果创新也达到新的高度。但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高校部分科技成果研究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部分高校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未能做好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及技术拓展,使科技成果转化成本居高不下。受此影响,企业、商业机构及民间资本对科技成果的选择更倾向于低成本的技术应用,对高校高成本的科技成果缺乏实际关注度。技术创新与技术拓展上所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关注度低。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关注,致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难以获取社会层面上的支持。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在于,科技研发机制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即科技研发并没有以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为主,致使成果转化出现先研发、后找企业的现象。对此,要想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高校有必要先对接企业,后开展科技研发工作与成果转化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另外,部分高校在科研方面主要对理论基础领域进行研究,未能从社会化、商业化发展角度做好科研方案的改进,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性存疑,无法充分获得企业、商业机构及民间资本的信任。高校独特的教育属性,决定其必然以教育工作为载体推动科研工作。如何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商业化发展,做好科技创新及科技拓展成为新时期高校需要摆脱的发展困境。因此,要想切实破解此类问题,高校就需要转变传统以理论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格局,从社会化、商业化的角度,改进研究方案,增强科技研究的针对性。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时效性及有效性缺失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严重滞后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所以存在滞后性,与技术应用需求及科研方向存在必然联系[3]。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确需要考虑技术应用需求及研发方向,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用性及技术应用的可扩展性仍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影响。所以,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部分问题,不应单方面强调解决结构性问题,要从推动高校教育发展、深化高校对外科研合作、提升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及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体系等多个层次做好问题分析,进一步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而有效性则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用性”“针对性”。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虽然拥有较高的创新型,然而难以契合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充分应用在产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不同环节中,进而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要想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高校必须打造或搭建出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平台,通过“需求挖掘”“需求对接”的方式,提升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及成果转化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能够契合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升转化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策略

科技成果主要指科研人员在科技研究课题或项目范围内,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观察等体力和脑力劳动所获得的、经过鉴定与评审确认、拥有实用价值与学术意义的“成果”。根据《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可以将科技成果划分为对科技发展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对生产建设有推动作用的应用成果,以及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帮助的软科学成果,通常指“决策方法”与“管理模式”。

(一)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补给机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优先考虑对资源补给机制的优化,提升转化的实际有效性,帮助科研人员、教职人员摆脱资源匮乏的基本困境,提升高校多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其中,高校不仅要积极做好多层次科技成果转化布局。同时,也要面向未来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做好基础的改革工作,使科技成果转化不再受教育因素的限制,而是能融入现有的教育发展环境。例如,部分高校对计算机科技成果转化,不应贸然推进对外发展合作,要通过校内应用试点及校内推广等措施,提高部分科技成果在新媒体及校园内曝光度,通过改善学生学习、教育环境,充分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发挥部分科技成果技术优势,基于内部消耗获取足够资源补给,以此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开展。当然在宏观层面上,相关政府部门应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制定相应的监督、协调及管理机制,确保政府、金融机构及中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供给功能和作用,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得到顺利提升。

(二)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外合作对接

加强高校对外合作是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针对各类科技成果的适用范围做好对科技成果转化方向的选择,尽可能提升部分科技成果的受众范围,强化企业、商业资本及人民群众对部分科技成果的支持度。随着高校科技成果支持度的逐步提高,部分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率也将随之提升。此时,再推进对外合作,则可获得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另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外合作,应选择具有一定技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机构作为主要合作伙伴,提升成果转化的社会知名度,使更多社会资源面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倾斜,从而进一步打破成果转化缺乏内在驱动力的窘境,为未来阶段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造积极条件。而在对外合作对接中,高校需要将对外合作对象从企业转移到产业,即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向区域產业发展,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通过区域产业发展,让科技成果转化逐渐从特定区域,转向跨区域合作,使高校附近所有的区域,都能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实惠”。与此同时,也能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扩大资源获取维度提供支持,使各区域产业成为高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三)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商业化发展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及商业化应用做好科学布局,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等基础问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所以在基础阶段受阻,主要是因为其社会应用价值及商业应用价值不足,难以受到广泛关注。部分技术内容的发展、普及与应用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对此,高校应在充分掌握科技要点的同时,对部分科技成果进行优化,并面向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对企业、民间资本的吸引能力,促使企业与民间资本将部分资源应用于高校科技研发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随着企业及民间资本对高校科技成果关注度的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将得到充分提高。此外,在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化与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深化“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的内在联系,使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企业”,与此同时也能够夯实政府、中介所拥有的资源供给、政策支持的基础。

(四)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激励制度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应单方面依赖外部资源的供给,要从内部发展及外部合作两个方面做好科学规划。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激励制度,基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布局,提高成果转化的内部发展水平,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形成内部及外部协同发展的基本趋势。针对制度标准及激励内容的设置,高校应根据自身科研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需求进行选择,既要充分做好激励制度应用平衡,同时,也要利用激励制度的设立营造更有利的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环境,提高科研人员、一线教职人员参与的积极性,顺应时代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在激励制度的支持和影响下,高校科技科技拓展与创新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特别在创新层面上,科研人员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下,明确创新方向,深化创新理念,让科技成果转化更有效、更全面、更切合社会发展实际,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能够及时获得各转化主体的支持与帮助,如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因为创新性的提升,必将吸引应用主体和支持主体的关注,从而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优化提供“帮助”。

(五)建立独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

信息化时代自媒体发展极大提高了信息传输能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深层次改革。对此,高校应建立独立科技成果展示及合作平台,通过自媒体及新闻媒体宣传的方式,提高部分科技成果的社会关注度,使高校能充分掌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权。其中,高校需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可行性进行评估,结合行业内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状及企业需求,制定多套科技成果转化方案。利用线上沟通及线下交流等方式,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开展,打破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高校的限制,使高校能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领域占据优势,切实强化成果转化的实效性,为后续阶段高校更好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做好铺垫。此外,在合作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构建出成果反馈机制,延长科研成果转化链条,将科研成果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和程度,充分反馈给科研人员,使其能够通过后续的研究和分析,弥补科研成果研发或转化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学技术普及应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须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提升多渠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围绕如何推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做好系统化科技成果转化方案的制定,为高校未来阶段在更深层次实现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奠定良好根基。

参考文献:

[1]王刚,等.国外科学城发展对光明科学城科技治理的启示[J].城市观察,2021(3):38-48.

[2]黄晗.财经院校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理论,2013(15):307-308.

[3]赵婀娜.助力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N].人民日报,2018-07-12(17).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发展
区域发展篇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图说创新发展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