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疗仪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中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2-01-12 07:59:46于洋孔钲徐萍闫海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疗养腰椎间盘腰椎

于洋 孔钲 徐萍 闫海洋

1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承德疗养区 (河北 承德 067000)2 武警特色医学中心脑研所 (天津 300162)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通过运用电疗仪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为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联合运用电疗仪治疗,对比2组经治疗后的康复总有效率、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变化以及随访中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经统计其康复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8.38%,P<0.05;2组患者本次治疗前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对比,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5.41%,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通过给予电疗仪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效果并且安全性良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患,患者的症状为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和腰痛等。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椎间盘髓核、软骨板和纤维环等发生退行性改变有关,并于外力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随之髓核组织通过该破裂口发生突出甚至脱出,致使临近的神经根在慢性压迫和刺激的作用下诱发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该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均产生了较大的干扰。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进行肌切除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然而术后康复时效缓慢。非手术疗法的应用中创伤性小,然而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近年来报道指出[1],干扰电疗的应用能够促进黏连松弛并缓解抽搐,有利于发挥镇痛作用,同时深度浸润超短波能够加快局部组织淋巴回流,并促使血液循环,从而可缓解水肿情况,并为组织修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将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通过给予电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依据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7~72岁,平均(51.6±1.3)岁;发病时间为5个月~9年,平均(3.6±0.2)年。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6~74岁,平均(51.5±1.4)岁;发病时间为4个月~10年,平均(3.5±0.3)年。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X线片检查提示存在脊柱侧弯,CT检查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3)患者存在劳损、腰部外伤或者严寒湿等病史;(4)腰部活动受限;(5)患者对研究及治疗方案知晓并同意。排除标准:(1)口服相关镇痛药物者;(2)合并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或者脊柱畸形等疾病者;(3)存在急性腰扭伤、韧带损伤以及椎体附件骨折等情况者;(4)局部反应迟钝或丧失知觉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牵引治疗,以腰椎牵引治疗仪并结合其体质量指数、耐受度与具体年龄状况等对牵引力做出适当调整,如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差且无法接受持续牵引治疗可改为间断性牵引。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并在必要情况下指导佩戴腰围,加强腰部保暖等;观察组联合运用电疗仪治疗,方法为:运用电疗仪,患者治疗中保持仰卧体位,首先以0.9%氯化钠注射液将无菌纱布进行浸湿,并对双侧电极片进行妥善包裹,放置在患者腰椎间盘双侧病变局部,通过患者自身重力确保皮肤能够和电极片进行紧密接触,之后即可启动电源,并结合其实际耐受度对于治疗模式进行选择和调整,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天上下午各治疗一次。2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对比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痊愈:即腰痛和下肢放射疼痛等相关症状表现消失,在随访3个月内未见复发;显效:患者的上述症状显著缓解,随访中偶有复发或加重;有效: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所缓解,然而仍需持续治疗;无效:患者症状表现并未改善或继续加重。(2)运用VAS评分法(0~10分)和JOA腰椎功能评分法(0~29分)对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度及腰椎功能评估。(3)统计2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硬膜破裂以及局部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行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经统计其康复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8.38%,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n(%)]

2.2 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2组患者本次治疗前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对比,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2. 2组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对比(±s,分)

JO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6.26±1.18 2.03±0.15 8.16±1.53 20.26±3.52对照组 37 6.25±1.20 4.03±1.10 8.18±1.51 13.08±2.06 t 0.825 5.062 0.759 9.635 P 0.397 0.000 0.618 0.000组别 例数 VAS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经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5.41%,P>0.05,见表3。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例如长期劳损以及腰椎间盘纤维环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等,导致腰髓核和原有含水量下降并逐步丧失弹性,使得腰椎间隙变得狭窄逐步形成裂隙,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并对神经根形成慢性压迫,进而诱发坐骨神经疼痛、腰腿疼痛以及肢体麻木等一系列症状[2,3]。该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出现了年轻化的发病趋势,所以亟待探寻疗效确切以及应用安全性良好的治疗措施。牵引治疗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间隙恢复并逐步增宽,帮助改善神经根受压,然而单纯应用往往疗效并不满意。为了进一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并缓解疼痛症状,还需探索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电疗仪的应用是近年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产生不同频率电流能够调节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状态[4,5]。例如在电流作用下能够对局部血管形成良性作用,加快毛细血管的舒张,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止痛解痉等作用。电疗仪的应用中能够产生电流作用并形成震动感,对机体形成良性刺激,与此同时神经系统大量释放内啡肽物质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并且电疗仪的应用中能够强化肌肉被动训练,所以可有效改善肌肉兴奋度以及神经兴奋度[6]。通过对电流频率进行适当调整,还可促使肌肉收缩,特别是对于改善神经肌肉萎缩以及废用性肌肉萎缩等效果显著。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通过联合运用电疗仪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之后疼痛评分以及腰椎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均比较低。这也进一步证实,电疗仪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养员通过给予电疗仪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效果并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疗养腰椎间盘腰椎
城池——三亚疗养度假酒店
现代装饰(2024年1期)2024-02-27 08:34:42
机器人叮当要回地球疗养
军事文摘(2023年12期)2023-08-18 07:17:26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森林疗养
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36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西南军医(2016年5期)2016-01-23 02:20:38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