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2022-01-12 14:09夏小艳曾朝锋李耀军徐洁欢
广西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本土化医疗卫生

夏小艳 曾朝锋 李耀军 叶 枫 徐洁欢 彭 骅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科研处,湖南省长沙市 410600,电子邮箱:274228692@qq.com)

一项针对2005~2015年中国医学毕业生和临床执业医师的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生缺口超过50万,中国医学毕业生和医生存在高流失率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生将长期短缺[1]。随着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乡村医生的职责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单纯诊疗逐渐转向以公共卫生管理为主,乡村医生成为农村健康管理、村民自我保健的领头人[2]。但由于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基层卫生系统人才流失严重。而农村地区医生短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医疗的薄弱。2021年初石家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由农村向外蔓延,即反映了农村基层医疗条件和水平不足。

为了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失、短缺的问题,2018年湖南省针对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 000名本土化人才,其中临床医学计划404名,这些医学生在其职业社会化过程中只有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才能真正投入专业学习,今后才能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增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坚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9~10月对符合2018年湖南省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条件入学的来自湖南省4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404名2018级临床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4份,回收问卷393份,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92.6%,最终纳入研究对象364名。

1.2 研究方法 自拟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临床医学生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根据Holland等[3]于1980年编制的职业认同分量表(Vocational Identity Scale,VIS)和Taveira等[4]于1987年编制的职业认同量表(Occupational Identity Scale,OIS),并参考有关文献及结合医学专业特点[5-6]进行问卷设计,然后根据预调查情况对问卷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采用Promax斜交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从而划分维度,形成包括人口学资料信息和5个维度(职业认知、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情感和职业规划)的量表式问卷,其中职业认知、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情感4个维度属于职业认同范畴。5个维度共包含22个问题,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评分,从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计1~5分,每个维度得分为该维度所有问题总分除以问题数目;职业规划维度得分越接近5分,说明学生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意愿越强;职业认同得分为4个维度所有问题总分除以问题数目,由于没有全国常模,本研究以理论评分的中位数(3分)作为其临界值,>4分表示比较认同,3~4分表示职业认同水平中等偏上,<3分表示职业认同水平较低。通过预调查数据分析,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每个问题的总体相关系数均大于0.5,信效度较高。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规划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对职业规划得分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认同现状 364名医学生的职业规划得分为(3.59±0.54)分;职业认同得分为(3.64±0.7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维度为职业效能[(4.09±0.68)分],其次为职业价值[(3.83±0.45)分]、职业认知[(3.77±0.52)分],得分最低为职业情感[(3.40±0.52)分]。

2.2 不同特征医学生职业认同得分的比较 男生的职业认同及其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均P<0.05)。不同入学原因的学生的职业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职业认同及其他3个维度(职业价值、职业效能、职业情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因个人兴趣而选择本土化培养医学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认同及职业效能、职业情感得分最高(均P<0.05),其职业价值得分亦高于因父母的选择而就读本专业的学生(均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之间的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医学生职业认同得分的比较(x±s,分)

2.3 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同及其4个维度(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职业效能、职业情感)得分均与职业规划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2。

表2 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规划得分的相关性

2.4 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将职业规划得分作为因变量,以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和职业情感得分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和职业情感均为职业规划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 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规划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 职业认同的概念是从心理学中的自我认同发展而来,是个体基于认知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对职业认同有一定的影响[7-9]。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得分为(3.64±0.74)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明显高于舒梦雅等[10]对普通医学院校医学生的调查结果[(2.04±0.70)分],与陈爱如等[11]对102名村医的调查结果[(3.53±0.56)分]较为接近。然而,本研究中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得分未达到比较认同水平(>4分),说明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态度并未坚定。在职业认同的4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职业效能[(4.09±0.68)分],其次为职业价值[(3.83±0.45)分]。由于尚未真正接触未来将从事的职业岗位,因此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对未来将从事的职业的认知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在这种相对不充分的职业认知前提下,他们的职业效能可以达到比较认同水平,这说明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有比较高的职业效能感。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水平亦较高,但仍低于4分。然而,职业价值观会随着环境的改变、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期间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增加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12],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价值水平。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认同得分最低的维度是职业情感。职业情感是职业认同中关键的稳定因素,职业情感的认同是职业认同的核心,情感认同度高则职业认同稳定[13]。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情感得分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实践,而没有个人实践体验而难以建立情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的职业认同感高于女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我国传统男女社会分工观念的影响,女性的择业、就业压力更大,因此自信心和认同感均降低。此外,因个人对医学从业的兴趣而就读的学生的职业认同高于因其他原因入学的学生(P<0.05),提示职业认同可能受到入学意愿的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为定向招生,与高考统招生流程有所差异,一般为在贫困地区分配招生名额,根据当地的政策条件进行招生,在报名人数超过招生名额时再按照成绩招录。因此,建议在根据成绩进行招录时,可调查学生的就读意愿,在成绩相当的情况优先考虑因个人对医学从业的兴趣而就读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今后投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好准备。

3.2 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认同与职业规划的关系 职业认同对高职学生就业以及职业规划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3]。对于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而言,其今后的职业规划是判断本土化医学生培养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催群颖等[14]对北京市某医学院高职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25.99%的学生打算长期在基层从事医疗卫生职业。这种低职业投入现象在医学生中普遍存在,与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生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低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规划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说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有利于本土化培养医学生项目的有效实施。

3.3 提升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建议 2020年6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5],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而此次的河北疫情提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6],农村医疗水平有限而不能及时发现疫情是导致疫情在农村快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是决定基层医疗水平的软实力,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流失严重,因此,提高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对留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意义重大。

首先,提高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生工作的职业认同感,需要让医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情况,让其能在入学后切身体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工作情况,深入认识专业角色。因此,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可定期邀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医生进校园,进行工作心得分享及正面典型宣传,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其次,要充分发挥自我效能作用,培养学生追求职业境界的精神。职业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与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17]。本研究中,绝大部分学生(占80%)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期间,会刻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顺利通过考试,由此可见职业效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职业效能高的学生或可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通过培养医学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及效果,使其在取得优异成绩的过程中建立正确且积极的自我归因方式,是提升医学生职业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认同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在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医学人文精神,增强学生对医学从业的职业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8]。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对医学从业情感的重要途径[19],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人文医学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在医学课堂中可穿插医学精神传承和优秀人物事迹等内容,突出大健康理念,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甚至可以结合各个高职院校的特色,打造一套适合自身的人文医学核心课程教材。此外,在教学实践方面,高职学校可以开展进社区、下基层活动,由团队教师带领学生进社区、下基层开展医学科普活动,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情怀。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与各个实习医院共建人文医学实践基地,共同探索以人文医学课程为载体,以核心价值观和医学责任感为重点的医德教育,构建系统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4 小 结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能受到性别、入学意愿的影响;同时职业认同与职业规划相关,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培养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会直接影响我国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高校在设置医学生本土化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在课程安排中充分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积极的职业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助力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人才目标计划的达成。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本土化医疗卫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