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普,李耀敏,李云婷
(1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云南 临沧 677000)
(2云南省临沧卫生学校 云南 临沧 677000)
股骨头坏死为临床常见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主要发病原因为股骨头血液灌注不足,导致骨髓细胞失活、股骨塌陷,临床治疗极为困难,致残率高[1]。股骨头坏死早期无特异性指征,影像学诊断可为其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磁共振(MRI)、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案,但其优劣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究MRI和螺旋CT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101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2.35±7.31)岁;病程3~17个月,平均(8.45±1.67)个月;双侧坏死37例,单侧坏死27例。本研究在临沧市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监督下完成。纳入标准:①股骨头坏死符合《实用骨科学(第3版)》[2]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者;②具有完整影像资料者;③年龄>18岁者;④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骨质疏松、骨肿瘤者;②合并髋关节先天畸形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等。
MRI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选取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日本佳能),选择常规序列:横断面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冠状位T1WI,进行冠状位观察。螺旋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仪器选用Aquilion ONETSX-305A 320排螺旋CT(日本佳能),行常规股骨头CT平扫,设置管电压参数为120 kV,管电流参数为80 mAs,矩阵参数为512×512,层厚及层间距参数均为5 mm,图像重建层厚参数为5 mm,间距参数为1 mm,对股骨位置上缘至下缘进行连续扫描,将获得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对横断面图像行多平面重组,对股骨头形态、关节变化进行观察并分级。影像学图像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意见一致则共同确诊,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及引入第三方,待意见统一后进行确诊。
①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关节积液检出情况;②根据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学会分期标准[3],将股骨头坏死分为I、Ⅱ、Ⅲ期,I期表现为股骨头局灶性硬化或囊性变,但髋臼无变化,Ⅱ期表现为股骨头软骨下出现“新月征”,Ⅲ期表现为股骨头软骨下塌陷、髋臼坏死以及囊性变等,观察M R I、螺旋C 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分期检出情况;③观察并比较MRI、螺旋CT检查对新月征、局部囊变、线样征、骨髓水肿等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股骨头坏死101髋,螺旋CT检查确诊者占比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关节积液检出情况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I期、Ⅱ期、Ⅲ期检出率为10.89%,39.60%,49.50%,螺旋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I、Ⅱ、Ⅲ期检出率为0.00%,36.63%,51.49%,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I期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I检查、螺旋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分期检出情况比较[n(%)]
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新月征、线样征、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为89.61%,93.51%,98.70%,高于螺旋CT检查的16.88%,14.29%,2.60%,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局部囊变的检出率为87.01%,与螺旋CT检查的81.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MRI检查、螺旋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n(%)]
创伤或非创伤原因均可诱导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供血不足,可产生关节炎症反应、股骨细胞坏死,进而诱导髋关节结构改变及功能受限,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时诊断股骨头坏死,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为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的重点,探究高效、精确的诊断方案可提高股骨头坏死临床控制效果[4],本研究采用MRI和螺旋CT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一定成果。
螺旋CT具有应用简便、成本低、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可防止骨质结构重叠,进而判断股骨头的结构改变,对骨小梁塌陷及矿物质水平异常变化较为敏感,能帮助分辨骨皮质破裂及股骨头凹陷,但对轻微损伤及软组织变化的分辨率不足。MRI能够实施多层次扫描,空间分辨率高,探查范围广、速度快,可反映损伤组织代谢情况,诊断股骨头坏死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有效性、可靠性更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病理检查股骨头坏死101髋,螺旋CT检查确诊占比低于MRI检查,而MRI检查关节积液检出情况高于螺旋CT检查。
在股骨头坏死的病变早期,组织缺血可导致红骨髓丢失、骨髓水肿,骨髓和骨细胞成分产生坏死,新生骨大量附着于骨小梁,使得肉芽组织生长及骨质硬化修复,但并未影响股骨头结构,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出现塌陷及软骨下骨折。本研究中,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I期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检查。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新月征、线样征、骨髓水肿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提示MRI相较螺旋CT,对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期、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更高。分析其原因为,检查MRI检查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反映出骨髓细胞信号改变,清晰显示股骨头坏死区域的病理改变,对股骨头坏死I期的早期病理特征新月征、线样征、骨髓水肿的分辨率更高,而当股骨头区域发生骨质改变时,股骨头坏死往往发展较为严重,螺旋CT对骨质结构改变较为敏感,但骨质结构变化轻微可能导致螺旋CT诊断忽略了坏死的产生。本研究中,MRI和螺旋CT对囊性病变检出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为,囊性病变为股骨头坏死晚期特征,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案对均具有较好的检出作用。
综上所述,MRI和螺旋CT均可应用于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检查,MRI相较螺旋CT,对股骨头坏死、关节积液、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期、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