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云 阮凤华 白雪冰 杨 芬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江西上饶 334000
急性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一种,其主要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呈现出脑组织缺血导致[1]。 治疗期间,静脉溶栓方法获得广泛运用,但此类患者在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后, 诸多因为继发性出血性转化出现,使患者预后以及疗效受到影响。 并且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脑微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就此类患者静脉溶栓风险加以掌握,意义显著。 临床需就脑梗死伴有脑微出血基本情况展开严格监测,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technology,SWI)扫描就患者脑微出血疾病程度可以充分明确,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水平,促进其疾病状态显著改善。本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伴有不同程度脑微出血患者以及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SWI 扫描结果分析,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选取2019 年1 月至 2020 年2 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有脑微出血将其分为研究组(60 例,伴脑微出血)和参照组(50 例,单纯急性脑梗死); 其中研究组患者根据脑微出血数量分为轻度组(18 例,微出血数 1~5 个)、中度组(28 例,微出血数 6~14 个)以及重度组(14 例,微出血数≥15 个)[2]。轻度组中,男 10 例,女 8 例;年龄 52~82 岁,平均(65.29±2.59)岁。 中度组中,男 15 例,女 13 例;年龄 53~83 岁,平均(65.33±2.63)岁。 重度组中,男 8 例,女 6 例;年龄55~85 岁,平均(65.37±2.67)岁。参照组中,男 26 例,女24 例;年龄 56~87 岁,平均(65.39±2.69)岁;各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急性脑梗死疾病获得有效证实, 患者属于新发病灶;②患者低压<100 mmHg,高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③患者病程<6 h;④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呈现出出血性倾向现象;②呈现出颅内出血现象。
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 h 内, 合理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主要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广州铭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0001)展开静脉注射治疗,剂量为0.9 mg/kg,控制总剂量<90 mg。在发病24 h 后,对患者展开SWI 检查操作,主要采用头颅MRI 完成SWI 扫描操作, 如果未表现出出血现象,酌情对患者实施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抗凝治疗,此外对患者给予降压、降糖以及感染预防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 周。
比较四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以及改良 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 NIHSS 评分的评定分值为0~42 分;分值越低,证明越轻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3];mRS 评分的评定分值为0~6 分,分值越低,证明越高预后水平[4]。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 1、14 d 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四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四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同期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14 d参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F 组间,P 组间F 时间,P 时间F 交互,P 交互50 18 28 18 12.69±2.51 12.99±2.22 13.11±2.90 13.19±2.05 9.12±2.29a 9.06±2.12a 9.19±2.77a 10.23±2.07a 5.253,0.033 6.145,0.013 7.135,0.031 4.02±1.03a 4.22±1.33a 4.69±1.89a 7.99±1.05ab
四组的mRS 评分占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四组患者mRS 评分占比、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n(%)]
急性脑梗死伴有脑微出血作为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一种,就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淀粉样脑血管病、高血压以及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等[5-9]。对于此类患者于临床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后, 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出血性转化现象, 对患者预后以及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影响, 对此就静脉溶栓治疗风险加以分析,对于患者预后水平提升,表现出显著价值[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四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1、14 d 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组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邵丽等[18]在表现出一致的结论,从而证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表现出重度脑微出血情况后,会使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显著降低,导致预后水平显著降低,对此临床需就脑梗死伴有脑微出血基本情况展开严格监测, 通过SWI 扫描就患者脑微出血疾病程度加以明确,其就出血灶中去氧血红蛋白沉积以及含铁血黄素造成的局部磁场均匀性,同周围组织于相位上呈现出的差别现象能够做到清晰检出,并且呈现出敏感序列,可获得理想检出效果,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水平[19-20]。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伴有中重度脑微出血情况后,会增加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使患者预后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对此SWI 扫描方式有效运用,可充分明确患者脑微出血情况,可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