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辉 潘 力 白三莉 张少杰 蔡彦超 董小丽 杨 铭 马廉亭 赵曰圆 宋明昊
颅内中等血管指大脑中动脉M2/3段、大脑前动脉A2/3段和大脑后动脉P2/3段[1]。颅内中等血管闭塞(medium vessel occlusion,MeVO)占颅内血管闭塞的25%~40%,其症状通常比颅内大血管闭塞轻,但某些重要分支血管闭塞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1,2]。目前,关于急性MeVO的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仍有1/2~2/3 的急性MeVO 病人静脉溶栓后仍不能再通,因此,临床开始尝试对急性MeVO 病人采用血管内治疗[1,2]。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MeVO病人共16例,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前循环<6 h,后循环<24 h;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6 分;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 量表(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ale,ASPECTS)评分≥6分。
本文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MeVO 共16 例,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35~86岁,平均(66±13.84)岁;大脑中动脉M2 段闭塞9 例、M3 段闭塞2 例,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P2段闭塞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合并房颤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2型糖尿病3例。
1.2 治疗方法 本文8例病人发病4.5 h以内入院,符合静脉内溶栓治疗标准,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迅速完善机械取栓的准备工作,然后行血管内桥接治疗;另外,8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超过4.5 h,直接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8F 导管鞘,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并评估侧支代偿情况。如发现责任血管闭塞并且符合手术指征,即采用8F导引导管或者6F长鞘,在路图引导下,采用同轴技术将中间导管、泥鳅导丝置于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或更高位置,中间导管尽量靠近病变血管。然后,用0.014微导丝小心通过闭塞处,待微导管到位后,缓慢手推少量造影剂造影。路图引导下选择Solitaire AB 4mm*20mm 支架置入病变位置,透视下释放支架。血管通畅后,保持5 min,支架连同微导管一并撤出,三通阀处以50 ml注射器持续负压抽吸,血流维持TICI 分级2b/3级后结束手术。若血流不能维持,则选择匹配大小的Gateway球囊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维持血流,血流仍难以维持时则留置支架。本文5例行一期支架置入术。最后,撤出导引导管并拔除穿刺鞘管,股动脉穿刺点加压包扎。术后24 h 内复查颅脑CT 明确有无出血转化及严重脑水肿。除外脑出血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控制收缩压在120~140 mmHg。
1.3 疗效评估 采用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NIHSS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预后,0~2 分为预后良好。
16例中,13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图1),2 例动脉内溶栓,1 例球囊扩张成形(图2)。术后即刻TICI 分级3 级13 例,2b 级2 例,血管再通率为93.7%(15/16);另1例出现无症状性出血转化。出院时NIHSS 评分[(3.3±2.9)分]较术前[(15.3±7.1)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90 d 门诊随访,mRS 评分0分6例,1分6例,2分2例,4分1例,5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7.5%(14/16)。
图1 62岁男性因心源性栓塞致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乏力3 h入院,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治疗
图2 55岁男性颅内多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继发左侧P2闭塞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
3.1 急性MeVO的定义、分类以及血管内治疗的必要性 急性MeVO 占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5%~40%[1,2]。有学者还将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也归类于颅内中等血管。目前,急性MeVO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急性MeVO 的闭塞原因与颅内大血管闭塞相同,一样可以用TOAST 分型进行归类;而继发性急性MeVO是静脉溶栓后血栓崩解向远端移位,或者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发生的血栓逃逸,也包括脑血管疾病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栓塞,部分病例还会出现颅内大血管闭塞合并急性MeVO的情况[2]。本文病例为原发性急性MeVO。
目前,静脉溶栓是急性MeVO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欠佳。虽然,颅内中等血管的管腔较细、供养的脑组织面积有限,但在累及到脑功能区域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文献报道,完全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病人,如果发生大脑后动脉P2段及远端闭塞,不仅会引起枕叶内侧面梗死,还会导致丘脑梗死[3];对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大脑前动脉血流为主甚至还向大脑中动脉区域代偿时,如果发生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会引起大脑中动脉区域梗死[4]。随着医学影像技术、介入材料的进步,急性MeVO病人进行介入治疗的必要性越显重要。
3.2 急性MeVO的血管内治疗方式 急性MeVO病人术前NIHSS评分整体不会太高,甚至低于6分,归为轻型脑卒中的较多。因此,大多数病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于选择血管内治疗的急性Me-VO病人,文献报道主要介入方法包括可回收支架取栓、单纯球囊扩张、动脉内溶栓、抽吸导管等方式。与颅内大血管闭塞相比,急性MeVO 受累血管的管腔更小、位置更远、走行迂曲,介入治疗会增加夹层、穿孔和血管痉挛的风险[1]。Kashani 等[5]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目前国际上治疗急性MeVO介入材料和治疗方式的偏好,结果显示一般会根据闭塞位置、所在国家区域以及可供使用的器械进行治疗,并无明显偏倚。目前,多采用较小尺寸的支架进行取栓,准确定位栓塞部位,使得支架有效段覆盖并与血栓嵌合,然后部分回收,采用与支架导管钳夹的技术取出栓子。大多数学者主张使用小型取栓支架(如Tigertriever[6]、Trevo、Leo Baby 等);抽吸导管能减少支架回拉的距离,减少回撤中对血管造成的内膜损伤。当然也有动脉内溶栓和0.027 以上微导管抽吸的病例报道,还有文献报道长度更长、口径相对较小的抽吸导管[7]。本文多数病例选择尺寸较小的Solitaire 支架为机械取栓的主要工具,同时配合长度适中的中间导管进行抽拉结合的操作,一次性开通率较高,术后出现出血转化1 例。我们认为取栓次数不要超过3 次,对于低NIHSS 评分或者非优势侧的大脑中动脉M3段及其远端闭塞病人,尽量选择保守治疗。
3.3 急性MeVO 血管内治疗的疗效de Havenon 等[8]报道,对ARISE Ⅱ研究中发病90 d 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的病例进行再次分析,对于大脑中动脉M1 段、M2 段闭塞的病人,行机械取栓治疗,两类病人的取栓结局、再灌注成功率、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TREAT 研究显示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2 段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相当,而年龄小是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取栓治疗取得良好结局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9],年龄相对较小的病人血管损伤的概率相对较小。有研究报道对于急性MeVO 病人,机械取栓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其安全性与颅内近端血管闭塞取栓治疗相近[10]。本文结果也证实急性Me-VO病人采用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在临床上,多参数影像学的评估、手术介入器械的种类以及术者的经验也会影响急性MeVO 病人的预后,因此,需要更加精准的影像学指导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临床分析[11],帮助筛选有临床救治意义的病人,同时还应制定更多的标准,积极开展临床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获得更多的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的证据。
总之,对于急性MeVO,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采用可回收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开通率高,疗效好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