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峰(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患者多由脑内大血管直径闭塞或变窄导致脑部供氧、供血不足,出现脑功能障碍情况,该病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常见于老年群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该病症后遗症较多,大部分患者患病后均出现并发症,如:偏瘫、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不利于患者康复,并增加家庭压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该病症常给予药物治疗,本次研究将以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72例),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组别按照入院时间划分,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范围45-79岁,平均年龄(58.77±2.12)岁;观察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范围44-80岁,平均年龄(58.63±2.21)岁。纳入标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订意向书;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临床病例资料不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并做好药物管理,保证患者准确、按时服用药物,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用药安全管理:①建立用药安全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建立用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护士之间按照正常程序交接,交接过程中必须对患者出现的用药不良反应、原因、时间、后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告知下一班护士,提升护士自身的用药安全意识。②建立完善的安全用药流程手册,对患者病症与病史评估,明确患者存在的药物禁忌,指导患者按时服药,按照医嘱开展各项治疗,通过参考手册加深记忆。③做好药物分类标识,如新药、高危药、急救药等单独放置或运用鲜明的标签来标注,做好日常交接与确认,强化人员之间的协调,对患者生命体征与用药情况监督,执行医嘱。④积极开展药物安全教育,指导患者与家属了解药物常识,降低用药误差,尤其是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自身容易出现服错药物和忘记服药等情况,必须注意该类问题,可以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指导患者反复记忆,熟悉药品,实行用药安全程序,防止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包括服错药物、漏服、少服,计算发生率。 观察两组满意度,运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开展,满分35分(非常满意);30-34分(满意),低于30分(不满意),计算满意度[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通过SPSS23.0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计数用药安全事件与满意度,以χ2检验统计学,P<0.05说明存在统计价值。
2.1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事件 观察组用药安全事件(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 1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8.8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常见于老年群体,近年来该病症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严重威胁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4]。脑卒中患者需要开展合理药物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记忆减退,导致患者经常出现服错药、漏服、少服等情况,形成用药风险,因此开展合理的用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5]。用药安全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用药安全制度来规范流程,做好药物分类与标识,保证患者可以准确及时地服药,并提升护理人员素养水平,降低用药风险,值得临床实践[6]。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该管理方式有助于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观察组满意度(100.00%)优于对照组(88.89%)(P<0.05),说明该护理方式相比于传统方式更优,可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准确及时服药。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用药安全管理价值较高,可提升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