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新一轮关税排除清单?

2022-01-10 14:59东艳郭若楠
进出口经理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关税供应链贸易

文/东艳 郭若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

更强调经济利益

2021年1—10月,据海关总署统计,以人民币计价,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同比增长23.4%,占中国贸易总值的12.5%。美国位于东盟和欧盟之后,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3.01万亿元,增长21.8%;中国自美国进口额为9 367.4亿元,增长28.9%;对美国贸易顺差为2.08万亿元,增加18.9%。虽然中美贸易数据呈现增长态势,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但中美经贸深层次博弈继续加强,全球贸易治理结构仍然处于重大调整的进程中。

2021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表示,正在就恢复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定向关税排除征求公众意见,此轮关税排除共涉及594种商品,比之前的排除清单更具针对性且筛选标准更强调经济利益。此次关税排除被认为是缓解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手段之一,但通过分析美国此轮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可知,关税排除对解决高通胀的作用有限,但不可忽视的是,关税排除将为美国提升关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争取时间窗口,同时体现出美国持续推动的“基于价值观的贸易政策”。长期来看,中美经贸关系的平稳发展对两国均意义重大,双方应积极沟通,加强多方面合作。

方向:新一轮关税排除清单更强调经济利益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以来,美国不再通过新增关税对中国施压,但目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仍覆盖约3 700亿美元商品。具体来看,自2018年7月以来,美国对华共加征4轮关税。在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后,美国对关税清单做出了一轮调整,此后至今,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共4批,分别为:34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关税25%)、16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关税25%)、2 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关税25%)和1 2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关税7.5%)。

美国新一轮关税排除清单与之前相比更具针对性,筛选依据更强调经济利益。自加征关税后,USTR曾多次发布关税排除清单,已批准的排除清单包括2 200多项商品,其中大多数已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

这部分商品的排除依据主要有3点:一是该商品及类似商品是否仅能从中国获得;二是对该商品加征关税后是否会损害美国利益或产生严重的经济伤害;三是该商品是否对中国工业项目具有战略意义。

2021年10月4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戴琪表示,美方将启动针对性的关税豁免程序,允许美国企业申请豁免某些中国输美商品的加征关税。10月5日,USTR表示,正在就恢复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定向关税排除程序的计划征求公众意见,特别是是否恢复此前扩大的549种进口产品类别的关税排除。USTR表示,将在10月12日至12月1日期间听取公众意见,以确定是否将包括工业零部件、恒温器、医疗用品、自行车和纺织品在内的一系列产品排除在外。这一轮评估涉及之前批准的2 200多种商品中的549种,USTR将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每项产品的关税是否继续排除。评估的重点更关注经济利益,特别是该特定产品是否仍仅从中国供应,以及对美国小企业、就业、制造业产出和关键供应链的影响。

关税排除能否减缓美国通胀压力?

美国正在经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并试图通过关税排除缓解国内通胀压力。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测算,2021年10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6.2%,是自1990年12月后首次突破6%,核心CPI同比快速上行至4.6%,表明美国国内通胀压力较大,排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价格指数比2020年同期攀升4.6%,为1991年以来最大同比增长。

美国部分研究机构指出,关税排除不仅对中国出口有利,也是缓解美国方面高物价压力的迫切之举。例如,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计算,贸易摩擦发生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最高升至21%,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最高升至21.8%。对比贸易摩擦之前水平,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升了17.9%,高于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的增幅(13.8%),表明美国企业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然而,通过分析美国此轮通胀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次原因,可以发现,关税排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通胀问题,对美国通货膨胀的缓解作用将极其有限。

一方面拉动美国CPI上涨的主要商品并不来自中国。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此轮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新车和二手车、汽油和其他能源成本、家具、租金和医疗费用等都有所提高,食品杂货和外出就餐的价格上涨幅度也是几十年来最大的。具体来看,汽油价格比2020年同期上涨了49.6%,达到2014年以来的新高。食品价格攀升了5.4%,其中猪肉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14.1%,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新车价格跃升了9.8%,是1975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家具和床上用品的价格出现195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轮胎和运动设备的价格上涨幅度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餐馆消费价格猛增5.3%,是1982年以来最大增幅。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高通胀原因较为多元,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疫情防控不力导致的国内供给不足都是原因之一。2021年10月,美国广义货币供给较两年前同期增加约40%;扩张性财政政策更是刺激了美国消费的增长,2021年10月美国消费总额较2019年10月增加了24.2%;国内供给不足进一步拉高了通胀水平。

关税排除能否为中美关键产业竞争争取时间?

长期来看,中美在半导体、大容量电池等关键产业的竞争将会持续升级,关税排除可以为美国提升关键产业竞争力赢得时间。美国希望通过重建生产和创新能力,以加强与中国的竞争,强化相关领域的供应链安全。

2021年8月,拜登政府发布题为《构建弹性供应链、重振美国制造业及促进广泛增长》的报告,通过对半导体、大容量电池、关键矿物和材料、医药用品四大类产品供应链的全面审查,发现了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弱点:美国半导体生产主要依赖位于亚洲的资源;美国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和关键矿物材料供应链中,中国占主导地位;美国仿制药(占美国处方药90%以上)生产外包到中国和印度。

报告指出,造成美国供应链不安全的结构性驱动因素包括:美国制造业能力不足,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对本国制造业的大力支持,美国国外生产的地理布局过于集中,多边合作参与度不高等。拜登政府加强供应链安全的首要战略是“回流”,提升美国国内制造业竞争力,计划根据《购买美国商品法案》制定一份关键产品优惠清单,以增加联邦政府对美国制造产品的采购。

由此,美国围绕与中国的产业竞争制定国内产业政策,通过关键产品供应链审核等方式,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美国政府对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需要时间,通过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排除,可以为美国关键产业的基础设施投资、研发和政策调整争取时间。

关税排除清单体现美国持续推动的“基于价值观的贸易政策”

关税排除清单的筛选标准符合拜登政府在贸易政策议程中明确提出的体现价值观的贸易体系,强调构建体现美国普遍价值观的更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

2021年3月,USTR发布了《2021年贸易政策议程及2020年贸易报告》,提出构建体现美国普遍价值观的更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重视美国人作为工人和工薪阶层的价值;打击世界各地强迫和剥削性的劳动条件、腐败和对妇女和少数民族的歧视,解决气候危机、加强可持续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阻止监管套利。同时,通过加强与盟友合作,维持共同的民主价值观,向中国政府施压,建立高标准的全球规则,重新维护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领导力。结合中国对美国出口结构以及USTR公布的549项产品清单来看,清单中包括了大量的医疗物资、通用机械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工业部件以及纺织品,这与中国对美国出口结构类似。202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前十类产品金额占对美国出口总额的72.9%,分别为:电机音响电视占24.9%、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占23.0%、玩具游戏零配件占6.0%、家具床上用品灯饰占5.7%、塑料制品占5.4%、非轨道机车占3.3%、钢铁制品占2.8%、光学照片医疗器械占2.7%、纺织品占2.2%、鞋类占2.1%。USTR表示,排除程序是围绕重新调整美中贸易关系优先事项并使贸易为美国工人和企业服务的关键部分,这也符合拜登政府提出的“重视美国人作为工人和工薪阶层的价值”。

展望:中美经贸合作对维护双边关系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美经贸关系短期内对贸易和价值链的冲击能力有限。2021年8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商业环境会员调查报告》显示,美中双边关系的紧张加剧了与产业政策、数据和网络安全政策、知识产权和标准有关的挑战,但绝大多数在华美资企业仍继续保持盈利和增长,87%的受访企业在过去一年没有将供应链的任何部分搬离中国。对于调整供应链的企业,只有2%的企业将供应链部分转移至美国。但是,中美仍需加强沟通,减少误解,维护双边经贸基本稳定,避免中长期产业结构形成“硬脱钩”格局。

2021年11月16日,中美两国元首的视频会晤强化了中美关系缓和的预期,中国应推进与美国的经贸合作,通过履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等方式维护及拓展合作空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将继续执行。中国应积极与美国沟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农产品贸易、减少单边贸易制裁政策、促进医疗卫生用品等方面加强合作,并共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关税供应链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