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然
摘要:当前阶段,现代经济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局势下,经济产业迈入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逐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改善市場竞争环境,政府部门针对当前财务体系建设特征,出台了新会计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性、标准化开展提供制度参考。在新会计制度全面实行背景下,科研单位原有的财务工作思维、技术、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具体的调整,在深入分析科技研发、转化与推广需求差异化特征的同时,做好新旧制度的全面衔接管理,依据新制度规范解决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财务报表等财务工作问题,促进科研单位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预算管理;创新思维;智能化系统
新会计制度对原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调整,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财务报告编制、债务管理、风险预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推进了现代财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尤其在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方面,设置了高效、科学的绩效管理指标,为财税体制的现代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研究项目时,以新制度为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根据,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整合质效,优化财政资源的整体调配结构,更好地为科研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1.新会计制度的调整内容
通过《新预算法》、全面绩效、会计信息化等现代财税管理制度、理论与建设战略的实行,指引事业单位在内部构建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动态、全面的反馈财务运营情况,强化单位财务风险识别、管控的能力,同时,也为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审核与优化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相较于其他事业单位,以科技创新研究为主要职能的科研单位在财政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关财政与科技部门将技术研究项目的课题经费按照使用形式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即直接经费与间接费用。在新准则中,改革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在会计资产核算环节,引入了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折旧与分摊内容;第二,规范了基建相关财务数据的界定与处理方式,并在公共机构财务总账中划分了基建财务模块;第三,优化调整了财务报表的制定形式与内容结构;第四,对事业单位非财政补贴项目的处理进行了改进;第五,明确了单位会计的责任主体与具体业务范围、职责,重点强调会计工作反馈、记录事业单位经济建设项目变化情况的作用;第六,对于不同金融投资项目的资金核算工作进行了规范;第七,细化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形式,加强了单位资产的评估、核算与管理。
2.科研单位推进新准则全面实行面临的问题
2.1财务实务管理模式与思维滞后
科研单位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时,主要的收入渠道是政府拨款的科研经费,为此,单位财务管控的目标不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创造,在经费配置与利用监管工作中,风险预防与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实务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一是科研单位受现代市场经济影响,科研小组横向研究项目数量增加,与企业间的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复杂性的特征,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等需要进行对应性的转变;二是科研单位内部监管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在重大风险的预防与监测方面,缺乏灵活性的监督与保障制度支持。目前针对事业单位执行的审计如项目经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在于事后审计,忽视了事前风险评估、事中过程把控工作;三是内控机制有待完善,科研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管理相关部门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狭窄,在需要开展组织协调工作时,存在信息交流不及时、工作不同步等情况,信息孤岛问题影响较为严重,使得项目预算方案与实际执行存在矛盾,提高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2受课题管理旧制度的影响程度较深
在原有的会计规范管理制度中,科研单位在财务审计、项目管理等环节中,实行的是课题管理制度,具有独立性、专项性的特征,通过对同一课题经费的专项核算,保证专款专用。在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将资金流出项目视为费用支出核算范围内,由于缺乏入库单、合同与发票等依据,不利于预付业务相关经费支出的核算,审计工作难度较大。而新制度与课题审计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对固定资产的摊销与折旧进行了重新规定,对于原有研究课题的归属存在争议,为精准对研究课题进行对应的摊销,需要对折旧信息进行全面记录与更新,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2.3预算机制有待调整
新制度不仅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对于原有的预算、核算、报告等实务工作模式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科研单位设置的经费预算规划指标需要一定的弹性,结合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实际使用情况,放宽调整权限。但从预算规划与执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科研经费的预算不仅存在脱离实际、管理机制过于僵化的问题,在后期预算调整的过程中,还面临审核流程繁琐、经费审批依据不全面、实际费用发生与预算规划误差较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金利用风险。
3.新会计制度下加快科研单位现代财务体系建设进程的有效路径
3.1创新现代财务管理思维
为全面深化财务管理现代化改革战略,财务部门应在创新技术、管理理论、改革政策的指导下,立足科研单位新时期的发展与建设特点,为新制度的全面实行提供保障。首先,科研单位相关财务部门应深刻认识到新制度带来的多方影响,积极转变财务管控思维,统一科研创新与财务改革的整体目标,对内控管理机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次,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审计机制,保证审计流程的独立性与规范性,合理利用审计结果提出修整建议,为新制度在会计常规工作的有效贯彻提供支持;第三,加强指导,改变原有的经费成本控制意识,提高财务管理理念和水平。财务与一线科研队伍应加强现代财务内控制度、财税政策、会计制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实践工作中,合理调整研究项目成本核算的形式,最大限度的避免经费利用的违规风险。
3.2注重科研经费的有效监管,实行“两线收支”模式
科研项目的有序、高效推进需要一定的经费资金支持。新时期,科研单位建设发展目标的不断转变,项目经费的实际管理形式、利益相关方等,都呈现更复杂、多变的形式。针对该种情况,为保证科研单位技术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财务部门在深入、全面了解财税制度相关改革内容的基础上,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为此,一方面,财务部门应根据内部管理改革需求,实行“两线收支”模式,按照资金使用形式的不同,明确划到分收入与支出的会计科目中,进行资产的折旧、分摊管理;另一方面,对于财政重点支持的研究项目,应根据合作部门与单位的不同,清晰划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加强资金利用的过程监管,在新制度实行的改革阶段,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3.3搭建智能化财务系统
新会计改革作为当前财税改革的重点内容,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复杂、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时,不仅需要专业的财务队伍支持,同时,还需要科研单位搭建起智能化的财务系统,为新制度下会计职能的有效履行提供技术保障。近几年,事业单位财务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科研单位也逐步引进了arp、云计算、ERP等会计系统,并逐步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建设集财务报销、记账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流程信息系统。新时期,科研单位应按照网上报销、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等会计工作需求的不同,分设多维度的管理模块,在系统上同步进行数据传输、共享与整合等工作。同时,根据新制度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基础与要求的不同,实行两套记账管理模式,统一报销与入账数据管理,实现预算与财务工作的有效融合。
4.结语
针对政府财务管理需求提出的会计制度改革政策是现代财税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基于中央与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理目标,政府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财税核算规范,确立起了高效、科学、反馈及时的风险预警与管控体系。从科研单位新时期的发展情况来看,贯彻新会计准则,通过创新管理思想、建立智能化财务系统、强化经费利用监管等举措,实现新旧制度的有序、合理衔接,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报表编制不合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科研单位现代财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命良,邱磊.新会计制度下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时代经贸,2020,506(09):73-74;
[2]黄永清,甘立.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J].财经界,2019(33):101-102;
[3]舒军,张丽君.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系统优化的目标与路径——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商论,2020(09):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