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珊珊
摘要: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修订工作,并已经投入使用,之所以要修订教材,一方面是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从小学开始的品德教育,到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堂,思政课就是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指引。思政课的重要性在于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再优秀,专业知识再丰富,但是思想上不进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可能走上歧途。大学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更重要的还有德行,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进行的品行教育,是为了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以便走上社会之后,最低底线不能危害社会,还要为社会多做贡献。
关键词:法治教育 一体化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1]知识的学习和人的年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思政课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大学的思政课堂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大中小思政课堂法治教育一体化能使得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呈现连续性。
一、大中小思政课堂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和大学生犯罪的案例都不在少数,比如湖南衡阳12岁少年杀3名亲人,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意识依然堪忧。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经降低了承担刑事责任的门槛,规定了已满12周岁也要负刑事责任的几种情形。在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时代,普法教育尤为重要,从小学的启蒙教育,到初中的巩固教育,高中的提升教育,大学的使命感培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然而思政课堂上的法治一体化教育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体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便要求我们不仅要根据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进行科学布局并且设定阶梯性目标,还要统筹设置思政课总目标。[2]
二、大中小思政课堂法治教育一体化困境
1.内容衔接问题。从小学、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到本科阶段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并没有呈现螺旋式上升,甚至内容上有所重复,没能做到上下衔接、相互配合。缺乏针对性,对于共同涉及的内容,没有体现出侧重点的不同。没有呈现递进式,重合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思政课堂排斥,心生厌烦,先入为主的觉得思政课可有可无。
2.法治建设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法律专业的从业教师偏少,对于法治建设只局限于教材内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讲解不够深入,而且只局限于本学龄段,缺乏交流和沟通,没有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出现教学的断层。
3.功利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竞争压力难免过大,市场经济导致的趋利避害,使得学生群体也受到了功利思想的腐蚀,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就业,就业就是为了挣钱,这样向“钱”的看的思想导致很多人只注重“有用”的学科,对于公共课程嗤之以鼻。
4.缺乏实效性,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在法治教育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大中小学的法治一体化应该是指引我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并成为守法人和护法人,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并没有更好的指导实践。
三、大中小思政课堂法治教育一体化对策
1.教材编写与教参的使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3]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学龄,根据发展形态,使用适龄的言语,内容上参照前一教学阶段的教材,做到系统化。另外,在教参的编写上,可以附着可自由拓展的范围,避免出现脱离课本,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除了理论知识,教参的编写可以编入一些经典的实践教学,以供教师参考。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思政课教师应当定期组织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另外,需要加强大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使大中小学教师流动起来,不能固守各自岗位,故步自封。深入到彼此的思政课堂,有利于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情况,避免出现授课讲解上的重复,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在高校的课堂,要兼顾课程的思政性质,非法学专业的授课难易程度。同时要设立奖惩机制,避免形式主义,激励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高校思政理论研究优势形成对中小学的辐射作用。[4]
3.创新思政课堂。法律不仅仅有生涩的理论,而且还有生动案例。案例的选取和应用和我们讲好思政课堂的法治教育的关键。课堂的形式灵魂、新颖也能打破思政课枯燥无味的僵局。法律并不是法学专业的专利,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法守法尊法和用法。针对不同学龄,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选取适龄的案例,启发式教学,不因法律的繁琐而产生畏难情绪,开启思政课堂法治教育新模式,使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养成法治素养,运动法律角度看待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4.网络平台建设。进行网络平台信息建设,将大中小学经典案例进行定期上传,教授不同学龄的教师在网络平台使用时,不可逾越。在平台设置交流区域,以供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解决授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对普遍问题专门研究,针对不同学龄,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共建法治一体化平台,营造良好互助环境,信息及时共享,互通有无。
美国法学家吉尔兹曾经提出:法律就是地方性知识。所谓地方其实也就是要有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任重而道远,而思政课堂的法治教育也绝对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见识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8
[2]何益忠,凌红梅.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胜负手”[N].光明日报,2020-01-21(14).
[3][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材[2020]6號(2)
课题号:21KSC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