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成为大中小学教学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以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切实培养劳动技能技术人才。通过对S市二十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得知,劳动教育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流于形式、开展频次和时长不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寻求一般性的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有学者认为,“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贯彻执行立德树人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单位,承担着为我国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样需要提供有关劳动的教育活动。通过选取S市二十三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上海市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研》进行,就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看法等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分发并回收问卷1198份,整理出有效问卷1162份,问卷有效率96.99%,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二、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一)开展形式不足甚至流于形式
1、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形式不足,活动少
在统计结果中,只有36.4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这表明,上海市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形式不足,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对劳动形式多样性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
2、部分学校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未落实到实处
问卷结果反映出在多数人看来学校的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种情况表现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较少,只有少部分人能参与到这部分的劳动中;学校举办的劳动教育活动宣传不到位,且在举办过程中存在参与度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开展频次不足,时长未达要求
国家要求高职院校每学期必须开设超过十六学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并且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的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内外的社会公益活动等。部分学校劳动教育专题必修课开展不足十六小时,甚至有的课时被其他学科或活动占用,导致学生缺乏理论储备,影响学生对劳动教育效果的内化与提高。
(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专业的师资是劳动教育课程及实践顺利开展的的基础与保障。目前,高职院校未建立健全师资培训机制,缺乏专业教师开展劳动教育。首先,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劳动教育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掌握与执行不足;其次,部分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从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多样化的角度来看,不能满足学生对多样化知识的学习需求。
(四)未能形成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学校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担负着主要的责任。要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就目前来看,家庭、社会对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支持不足,和学校缺乏沟通与交流,未能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改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2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力,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国家政府层面
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进行专项拨款,加大投资来助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给予科学的理论规划,并就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监督,定期视察学校劳动理论课和劳动实践课的开展情况,适时的进行指导与调整,抓好高职院校对国家政策的落实。
二、学生层面
高职院校学生要端正自身的劳动思想,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指导自身的劳动行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复刻工匠们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特质。同时,要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自身劳动技能保持创新创造活力。
三、学校层面
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3完善制度、资金和师资等保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家庭层面
家长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为学生做好劳动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择业观,也要努力配合学校工作,为建立健全协同教育机制做贡献。
五、社会层面
“教育本质在于培养人,而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未来需要成为既具备熟练劳动能力又拥有踏实、敬业、创新劳动习惯的人才。”4社会要以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特性为契机,提供更多的劳动实习机会,形成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针对目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要出台措施净化网络化境,做好劳动教育的正确引导,创设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檀传宝.中国教育学刊.2019(02).
[2]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5-1
[3]袁华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6(26).
[4]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J] 裴艳庆.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2)
作者簡介:马继斌(1997-)男,山东省临沂市,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高等教育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