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洪
(福建省仙游县总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仙游 351200)
脑出血为原发性疾病,非外力引发病症。脑出血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脑实质中异常出血[1]。该病症在高血压兼患细小动脉硬化患者中具有多发性[2]。在脑出血发生后,常见继发性疾病,脑组织水肿即为其中之一,且为其高发性继发病症。脑出血患者常伴意识障碍,在脑水肿发生后,患者的意识异常严重,通常自觉头晕头痛,可见恶心呕吐症状,患者经常趋向于嗜睡或发生昏迷[3]。此时评价肢体运动功能会发现异常表现加重。在脑出血48 h后,患者的脑水肿最严重,且持续进展。在脑水肿发生后,颅内压受其影响增高,损伤脑组织,具有致死风险。甘露醇为脑出血后脑水肿常用治疗药物,疗效较好,然而在甘露醇用药治疗中存在消极的影响,造成机体电解质失衡,降低疗效[4]。吡拉西坦对该类水肿干预效果良好,且可促进机体加强利用葡萄糖,对大脑皮质缺氧进行干预,促进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观察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用药的疗效,分析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护理干预要点。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中选取87例,通过掷硬币分组。A组43例,男/女为24/19,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8.43±7.11)岁;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10例,另有基底节出血22例。B组44例,男/女为26/18,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54±7.45)岁;脑干出血4例,小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11例,另有基底节出血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确诊为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发病时间≤24 h。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症;传染病;吡拉西坦或(和)甘露醇药物不耐受、药物过敏。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A组甘露醇单药治疗。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调节电解质平衡。甘露醇注射液用法用量:浓度为20%,静脉滴注给药,每次125 mL,间隔8 h 1次,持续用药7 d。B组甘露醇联合吡拉西坦用药治疗。遵医嘱予以降血脂、控制血糖、平衡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并予甘露醇和吡拉西坦联合用药,20%甘露醇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注射液交替进行,甘露醇注射液同对照组,吡拉西坦注射液每次100 mL,间隔8 h 1次,静脉滴注,持续治疗7 d。
1.2.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均采用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实施气管切开术。预防压疮护理,存在角弓反张的患者或四肢有僵直表现的患者,防止关节摩擦,骨隆突处皮肤出现压疮。根据患者情况,制订运动计划,协助翻身、变换体位,并轻叩其背部、被动运动四肢,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每日饮水量应≥2000 mL,提升饮食中蔬果占比,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高脂、高糖摄入。对饮水、进食呛咳、吞咽困难等自主进食异常的患者予插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在患者恢复期,针对肢体功能情况进行康复护理,引导和辅助肌肉收缩训练等。B组另行优质护理:①前瞻性实施护理干预。针对可能发生的肺部感染问题,辅助患者排痰,遵医嘱按时雾化吸入,定时为患者翻身,并叩击背部促进排痰。②由于患者腹胀、纳差、恶心、呕吐明显,故予腹部按摩:指导或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呈屈曲状态,同时放松腹部,护士取适量润滑油润滑手掌及患者腹部,用手掌根部、大鱼际肌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按摩顺序为从右下腹开始,经上腹部,至左下腹结束,每次按摩10~15 min,每日2次,以促进肠蠕动、排便通畅。③用药护理:由于甘露醇和吡拉西坦都是髙渗性组织脱水药,且临床用药多强调快速静脉滴注,使局部静脉内渗透压迅速升高,从而产生明显的血管损害作用。患者在用药后通常疼痛感强烈,要求医师停止用药。所以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甘露醇与吡拉西坦联合用药治疗疾病的原理和重要性;讲解引起血管损伤及注射部位疼痛的原因和应对方法,鼓励患者勇敢配合,坚持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加强巡视,倾听患者的主诉,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出现皮疹等异常状况,及时处理。对不耐受严重者,报告医师,遵医嘱予生理盐水稀释吡拉西坦,将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0滴内。必要时也可使用较粗规格的留置针穿刺,通过热敷促进微循环,降低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药效显著为基本不可见脑出血症状,基本未见体征异常;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测评神经功能,用药后该量表评分≤15%用药前评分。药效可见为可见脑出血症状但优化明显,体征异常但优化明显;以NIHSS测评神经功能,15%<用药后评分≤65%用药前评分。未见药效:脑出血症状未见优化或加重,体征异常未见优化或加重;用药后评分>65%用药前评分,甚至用药后评分高于用药前评分。总有效率=(药效显著例数+药效可见例数)/总例数×100%。从优、中、差3个等级评价护理服务。优,极其满意,表示服务优秀;中,基本满意,患者认为服务尚可;差,不满意,患者认为服务不合格。满意度=(优例数+中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疗效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护理服务评价 A组优11例,占比25.58%;中24例,占比55.81%;差8例,占比18.60%;对护理服务认可的患者共计35例,有效率81.39%。B组优30例,占比68.18%;中13例,占比29.55%;差1例,占比2.27%;对护理服务认可的患者共计43例,有效率97.73%。B组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出血后较易发生脑水肿,脑出血发生48 h后通常为脑水肿最严重时期,该症状通常持续一定时间[5]。脑水肿影响颅内压,造成颅内压指标增高,损伤脑组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脑组织损伤具有不可逆性。甘露醇是常用脑水肿治疗药物,疗效较好,然而该药不适宜长期使用,否则会导致电解质失衡,长期疗效不佳[7]。
吡拉西坦可针对脑水肿用药,该药用药后可改善葡萄糖在机体中的利用效率,促进大脑皮质血氧供应,促进患者预后[8]。该药对于促进脑代谢有显著作用。吡拉西坦可良好亲和谷氨酸受体,对脑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减轻脑组织缺氧影响[9]。该药用药后,可激活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延缓神经细胞凋亡,优化脑内代谢,并且可高渗性脱水,促进水肿缓解。联合使用甘露醇,产生积极的药物相互作用,加速改善脑水肿,进而提升疗效[10]。
本次研究中,疗效数据显示,B组显效率较高,总有效率也高于A组,无效率显著低于A组,表明此种联合用药方法可提升脑出血后脑水肿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脑水肿良性转归,应用效果较好。数据分析可知,联合用药治疗(甘露醇+吡拉西坦,即B组)比单药治疗(甘露醇,即A组)并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
护理服务评价显示,B组评价较好,该组满意度较高,差评率较低,而且优评患者显著高于A组,显示患者对联合用药期间护理服务具有较高认可度。良好满意度对于提升患者依从性、促进护患配合有积极意义。
综上,联合用药(甘露醇+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结合护理干预,疗效明显,可降低颅内压,促进脑水肿体积减小,优化临床表现,促进良性转归,比单药治疗(甘露醇)脑出血后脑水肿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配合优质护理,可促进疗效体现,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