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作为外来入侵重大迁飞性害虫,已在中国南方定殖,同时境外虫源持续迁入,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湖南省是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面临春季北迁、本土繁殖、秋季南回等多重虫源的压力;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生育期不一致,草地贪夜蛾极易在玉米上持续发生危害,防控形势复杂严峻。草地贪夜蛾可危害300多种作物,主要危害玉米,不排除其向水稻、高粱、花生、大豆、马铃薯、烟草等其他作物转移的可能性,一旦大面积暴发,将形成全区域生物灾害,严重威胁湖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卵
卵多产于叶片背面或叶鞘上,呈圆顶形,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直径0.4毫米,高0.3毫米,底部扁平,顶部中央有明显的圆形点。虫卵初产时为浅绿色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孵化后开始取食叶片,并向四周植株扩散为害。
幼虫
幼虫头部有明显倒“Y”形状,背部有正方形排列的斑点,具有多种颜色。
成虫(雌雄二型)
成虫翅展32~40毫米,前翅呈深棕色,边缘有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后翅为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雄蛾前翅顶角向内有三角形白斑,环状纹后侧各一浅色带自翅中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有白色楔形纹。雌蛾前翅无明显斑纹。
蛹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育温度11~30℃,在28℃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草地贪夜蛾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只雌虫可产卵块10块以上,卵量为1500粒左右。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此外,草地贪夜蛾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为害叶片状
为害心叶状
为害雄穗状
为害雌穗状
为害卷叶茎秆穗柄状
监测技术:应用成虫灯诱、性诱和食诱技术;配备高空测报灯,构建湘南、湘中、湘北三条高空监测带;同时加强田间调查,推进地空一体无死角监测。
防治技术:根据虫情监测结果,对虫源集中区和重发区实施统防统治,防止较大面积成灾。抓住低龄幼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施药时间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重点喷施在心叶、雄穗和雌穗上。做到及时发现、治早治小、全力扑杀、综合防控,确保防治无死角、全覆盖。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及其混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茚虫威、甲维·氟铃脲、甲维·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双酰胺类及其混剂(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氯苯虫酰胺等)以及多杀菌素等其他化学药剂及其混剂(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虫螨腈等)和微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四类药剂,前三类轮换使用,微生物农药可多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