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拉莉萨:用音乐滋养中俄文化土壤

2022-01-09 05:00杨晓璐
走向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济南钢琴俄罗斯

文/杨晓璐

拉莉萨在中国扎根10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俄罗斯优秀的艺术教育移植到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图/徐金利Staying in China for ten years, Larisa’s biggest wish is to transplant Russia's excellent art education to the fertile land of China.

与音乐结缘

拉莉萨今年65岁,自儿时起,钢琴就一直伴随着她。“回头看看过去的岁月,不管是学生时代的学习,还是长大之后的工作生活,一辈子就围绕钢琴,干了这一件事情,想想也是很好的。”拉莉萨颇有感触地说。

拉莉萨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州东部的一个小城市——埃列克特罗斯塔利。这座城市以两个巨大的工厂而闻名,因此城市也是以这两个工厂命名,意为“电钢城”。拉莉萨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家,但对音乐的热爱丝毫不亚于化学科学研究。因此在拉莉萨的音乐启智方面,父亲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我记得父亲当年花了很大一笔钱为我买了第一架钢琴,那是我们家的第一笔大额支出。”拉莉萨回忆道。

拉莉萨从小就在音乐上展现出独特的天赋,5岁在当地的文化宫里开始了第一节钢琴课,8岁考上儿童音乐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音乐学院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拉莉萨对音乐的求知欲望,甚至令她感到厌倦。直到考入音乐学院前,她遇到了瓦莲季娜老师,并跟她上了一年的课程。“瓦莲季娜老师让我知道了如何培养有天赋的孩子,针对他们的能力施教,这使我终身受益。”

在中国的10年

拉莉萨虽然在俄罗斯出生和长大,但她的祖辈都是亚洲人。因为战争的原因,他们来到俄罗斯生活。拉莉萨从小就喜欢哲学,喜欢儒家文化,也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我一直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来中国工作之前,我就曾经去过北京和上海。这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好像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传统包容,而上海就像莫斯科,更加现代和开放。”拉莉萨说道,“我还拜访了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那里古老的宫殿,参天的松柏,还有带着崇敬的心情参观的人群,都让我非常感动。”

2011年,经朋友介绍,拉莉萨来到山东济南,担任小白桦艺术培训学校教学校长、钢琴教师。来中国之前,拉莉萨在俄罗斯莫斯科斯维里多夫音乐学校担任校长,事业成功,家庭和睦,即将可以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但她却义无反顾来到陌生的国度,重新开启自己的一份事业。“我本身对中国很感兴趣,但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要想深入了解一个国家,就要真正体验当地的生活,所以我就来了。我也想给中国的钢琴教学带来一些新的东西,结合中国孩子的特点,结合我在俄罗斯30多年的教学经验,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孩子的教学方式。”拉莉萨说道。

10年过去了,拉莉萨先后教过467名中国学生,其中很多学生是远道慕名而来。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的提高,为喜爱钢琴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艺术道路的大门。至今,已有14名经她指导的中国学生,先后考入了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及其所属的音乐中学,或者在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顶级的音乐学府深造。如今,拉莉萨的女儿也来到济南,在小白桦艺术培训学校担任小提琴教师。

音乐与心灵的碰撞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在俄罗斯,孩子们从小走进专业的音乐学校,系统地学习音乐。而过去在中国,对于音乐或者乐器的学习,还停留在家庭培养阶段,并没有完全普及。谈到过去对中国孩子学习钢琴的印象,拉莉萨说道:“很多中国孩子学习钢琴很小就达到了10级水平,在俄罗斯,一般到中学才会慢慢接触类似的曲目。通过一些国际比赛,能感觉到中国孩子练琴是非常刻苦的,这可以从他们的技巧性演奏中看出来,手指跑动非常灵活,但是缺乏音乐性的表达。”

拉莉萨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常常感染着小白桦艺术培训学校的工作人员。图/徐金利Larisa’s passion for music often influences the staff of Xiaobaihua (Little White Birch) Art Training School.

2019年,拉莉萨带着学生到俄罗斯参加钢琴比赛,并与当地音乐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In 2019, Larisa took her students to enter a piano competition in Russia, and to have exchanges with the students of local music schools.

拉莉萨注重引导培养孩子音乐情感的表达。图/徐金利Larisa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children’s expression of musical emotions.

正因如此,拉莉萨希望将更多俄罗斯音乐教育的理念带到中国。她说:“音乐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而对情感最有力度的表达方式是曲子连奏、歌唱性的表达,弹好歌唱性部分,掌握好歌唱性触键方法,弹出声音集中、连贯美妙的音色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以前中国学生的演奏常常忽略这一部分。”

在平日的教学中,拉莉萨常常给孩子们讲很多音乐大师在作曲时遇到的事情,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与心灵的碰撞。“我能明显感觉到,现在中国的钢琴教育也在不断变化。近几年通过中国孩子在国际国内比赛中的演奏,可以看出中国的钢琴教育也开始重视音乐性的表达。同时,现在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也不单单是为了考级,而是更注重引导孩子感受音乐。”拉莉萨说道。

心系中俄文化交流

2013年,为响应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在拉莉萨的提议下,济南市小白桦艺术培训学校发起和成立了“一带一路”中俄艺术学校联谊会,将俄罗斯最新的教学成果引进济南,将中国的音乐艺术介绍出去。

随后几年,拉莉萨带领中国的孩子们到俄罗斯的音乐学校进行音乐联谊活动,两个国家的孩子们虽然说着不同的语言,却能共同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联谊活动在俄罗斯莫斯科、巴拉希、彼得罗沃斯克、坦波夫等城市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莫斯科国家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和报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正如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所说:“未来,人文交流合作要更多面向广大民众,着力扩大受众面,不断增进合作的热度和力度,筑牢人文交流的根基。”拉莉萨正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为中俄文化交流做着自己的一份贡献。2019年,拉莉萨荣获济南市“泉城友谊奖”。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拉莉萨依然坚持留在中国。她开展线上公益讲座和公益视频课,举办线上音乐会和线上小乐团,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拉莉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谈起她对孩子们的感情时说道,“拉莉萨老师过去每次回俄罗斯,肯定不会超过两个礼拜,就因为想中国的孩子们而赶回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她的丈夫也劝她回到俄罗斯,但是拉莉萨老师总会说,这里有我的事业、我的孩子们,我要对他们负责。”

扎根在山东

在山东的教学经历,让拉莉萨感受到这里的孩子天生音准就比欧洲的孩子要好。自有天赋,注重音乐感,再加上刻苦的学习精神,最终都取得了好的效果。“我的追求就是把俄罗斯优秀的艺术教育理念移植到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成长起来,去世界各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是我最大的欣慰。”拉莉萨说。

对于济南这座城市,拉莉萨有着很深的感情。“济南有湖、有泉、有山,有众多的公园,还有古老的建筑。这里淳朴、善良的人民几千年以来时刻保护、爱护着这座城市。尽管中国城市发展很快,但这里古老和现代相存并立,相映生辉。我最喜欢到济南的泉水公园看清澈的泉水中红色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这让我产生很多音乐的遐想。”

对山东人的评价,拉莉萨更是愿意用最好的语言去形容,“他们善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对待我像自己的亲人。我们常常交流中国和俄罗斯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差异。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热爱中国文化

拉莉萨非常喜欢喝茶。“记得小时候,我住在乌兹别克斯坦,那里非常炎热。有一天,妈妈叫我一起喝茶,我很纳闷为什么天气热还要喝热茶?但喝了之后,竟然感觉凉快了很多,妈妈告诉我那是中国的绿茶。”这使拉莉萨对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中国之后,她决定学习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探索中国的茶文化。可真正实施这个想法时,她才发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中国茶不可胜数,南方北方,红绿白黑,老茶新茶,生茶熟茶,让她感觉自己接触的不过才九牛一毛。如今,拉莉萨练就了一身“硬功夫”,通过观其形、闻其味、尝其香,便可分辨出茶的种类和产地。

在济南,拉莉萨喜欢逛市场,淘既便宜又适合自己的物品,乐此不疲。她的同事们也经常带她去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相对俄罗斯饮食的单调,中国美食不可胜数,并且还在不断创造出新品,这让拉莉萨感到既新奇又惊喜。有一次朋友带拉莉萨去济南南部山区游玩,中午吃饭的时候,餐桌上的几盘昆虫,让她大惊失色。借助翻译词典,拉莉萨知道这些是蝗虫、蝉,还有蚕蛹。朋友们说这是很有营养的美味,但她却始终没敢下筷,最终让厨师帮忙包起几个,准备带回俄罗斯让朋友们见识一下。“我最喜欢吃面,国外的意大利面条基本是炒的做法,不像中国的面条有许多的配料,还有各种汤料,非常好吃。”拉莉萨说。

“孔子有一句格言我非常喜欢,叫作‘欲速则不达’。重要的不是你达成目标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拉莉萨说,“我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一辈子都在做教师。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愿意在中国,在济南,用这十几年融合的中俄音乐教育的经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音乐人才。”

Sino-Russian cultural exchanges have a long history. For many years, the cultural ambassadors of the two countrie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enhance Sino-Russian friendship. Now in Jinan, Shandong, there is a “Cultural Ambassador”—Lyan Larisa who comes from Russia and has stayed in China for ten years. As a senior piano teacher in Russia, Larisa’s biggest wish is to introduce Russia’s latest teaching results to China, and introduce China’s musical art abroad.

Larisa has shown a talent for music since her childhood. She started her first piano lesson at a cultural palace in Russia at the age of five, and was admitted to Children’s Music School at the age of eight, beginning to systematically learn the piano. In 2011, introduced by a friend, Larisa came to Jinan, Shandong, serving as teaching principal and piano teacher of Xiaobaihua (Little White Birch) Art Training School. Before coming to China, Larisa worked as president of Sviridov Music School, Moscow. With a successful career and a harmonious family, she was about to enjoy a leisurely retirement. However, she came to an unfamiliar country without hesitation, starting a new caree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Larisa has taught 467 students, most of whom came from afar, attracted by her fame. In teaching, she focused on develop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nd interest in music, and opened a door to world art for those children who love piano. In 2013, following Larisa’s proposal, the “Belt and Road” China-Russia Art School Association, initiated and organized by Xiaobaihua (Little White Birch) Art Training School, was founded to introduce Russia’s latest teaching results to China, and introduce China’s musical art abroad.

拉莉萨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尤其对茶文化颇有研究。图/徐金利Larisa loves Chinese culture, especially the tea culture.

Larisa loves Chinese culture, especially the tea culture, and is greatly fond of Chinese food. In the future, she hopes to use h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hinese and Russian music education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international musical talents.

猜你喜欢
济南钢琴俄罗斯
纸钢琴
Paving Memory Lane
钢琴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