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剑
摘要:数学一直作为三大主科之一被教育者、家长和学生所重视和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但是数学知识难度要大于其他学科,抽象知识常常使得学生陷入学习的困境,其挫败感加深,这也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以及课堂参与感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由。为此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教学要求,而数学教师为了这一要求在不断地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善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信息技术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方便,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之中,所以,初中的数学课程就可以把信息技术和初等数学知识教育相结合,以新时期的教学方法指导新时期的学生使其掌握基本数学知識。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信息技术的引入数学学科教学中,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学生常会因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丧失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教师也常为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苦恼。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将使抽象而乏味的数学知识以另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得学生们产生了全新的学习感受并能够做到轻而易举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促使初中数学课堂得到了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得以创新也更具丰富性。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因为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得以彻底改变,促使初中数学课堂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也能与新时代发展同进步共发展,新时代的学生接受新时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引导才能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将知识切实应用于新时代的社会之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于各方面能力还未发展完善的初中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总是不能理解数学教师讲解的知识,所以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教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促使学生提前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
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知识之前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小任务让学生有目标的预习,比如,“同学们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几何体知识了,那就请你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几何体,并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小作业,比如“布置连线题,让学生将常见的物体与之对应的几何体用线连接起来”通过这样的预习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使得学生在正式听课时能与教师的思路保持一致。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知识难点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重难点知识,学生无法清晰的理解但是又必须牢固的掌握,这就使得学生颇为苦恼,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都比较懈怠,教师因为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而无法加快数学教学的进度。因此数学教师要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与信息技术结合,促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数学知识。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知识的基础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就是初中生能否能够认识并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够从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相对位置正确标出其位置。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这部分,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来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生动的绘制过程清晰了横轴、纵轴、原位、坐标等基本概念,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后复习活动
课后复习是不可忽视且轻视的教学环节,如果掌握新知识很重要,那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就是重中之重,学生不能牢记知识将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到最后学生就会出现每一个知识点都学过但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牢记的情况,那这样的学习是在做无用功,数学教师的教学也将是无意义的。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可以在知识复习环节运用多媒体绘制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给出数组点的坐标,之后让学生运用多媒体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这些点并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坐标系中最后形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这样的复习教学法能够让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对所学知识点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知识教学结合是在遵循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在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学生无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因此,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诞生的信息技术这一产物是最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材中的难点,学生理解时会更容易,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并能够提高各方面的数学能力,促使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够达到教育改革对数学知识教学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玉贞. 浅析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97-98.
[2]徐欢. 信息技术助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