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2-01-08 14:12周轶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心电心肺多巴胺

周轶凡

心脏骤停主要是指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出现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均消失,身体上一些重要器官或组织出现严重缺血、缺氧的情况,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死亡医学上也被叫做猝死。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心室纤维颤动。如果医护人员呼唤患者姓名,患者没有任何回应,并压迫患者眶上、眶下没有任何反应,便可以肯定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同时,对患者的胸腹部是否存在起伏呼吸运动进行观察[1,2]。如触到患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没有任何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患者已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根据《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内容,引起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因素主要包括:缺氧、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电解质异常、低温/体温过高、低血容量、低血糖/高血糖、药物治疗、心包填塞、肺栓塞、冠状动脉栓塞、气胸或哮喘。心脏骤停一般分为4 个时期,一般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的抢救措施对生命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有效的抢救措施会将患者从生命的边缘抢救回来,因此,对心脏骤停的抢救结果会直接影响患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成败,目前,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而多巴胺作为肾上腺素的前体,能够对α 与β 受体带来进一步刺激,从而使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达到最好的状态。但是,临床上对于多巴胺剂量上的选择也是存在相当大的异议,不同剂量的多巴胺对心脏骤停患者带来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3,4]。基于此种情况,此次报告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并抽取本中心68例需要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中心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行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3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58~80 岁,平均年龄(67.32±4.26)岁;体重55.32~78.85 kg,平均体重(63.31±5.21)kg;身高155.23~180.56 cm,平均身高(168.92±4.65)cm;心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10例,药物反应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心病10例、脑血管疾病5例、尿毒症5例、中毒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6.88±3.98)岁;体重54.23~81.05kg,平均体重(62.85±6.08)kg;身高154.16~181.06 cm,平均身高(169.12±4.99)cm;心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8例,药物反应5例、慢阻肺肺心病5例、脑血管疾病8例、尿毒症4例、中毒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经本中心审核和批准后进行;研究对象均在知情前提下签订知情协议书,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研究对象均符合《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5]。

1.2.2 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入组前已经接受过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心脏骤停后均实施心脏按压,创建人工循环,进行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

1.3.1 常规组 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进行治疗,给予小剂量多巴胺0.002~0.004 mg/(kg·min)持续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02~0.005 g 静脉注射,可反复使用,除此之外可给予适量的阿托品进行治疗,直到患者心跳恢复正常。

1.3.2 研究组 使用中等剂量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进行治疗,给予中等剂量多巴胺0.008~0.010 mg/(kg·min)持续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及其他方法同常规组,直到患者心跳恢复正常。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恢复率及自主循环恢复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恢复率及自主循环恢复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心电活动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恢复率及自主循环恢复率对比[n(%)]

3 讨论

目前,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的最常用抢救措施,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应用了心肺复苏后的患者来说,这种急救措施的预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就目前的形式观察可看出,实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还不是很高,如果在最佳时间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能够相对提高抢救成功率[6,7]。

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其血浆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浓度会逐渐升高,最高时可能会超过正常水平的50 倍。而浓度较高的内源性儿茶酚胺不但不会损伤患者的各组织器官,还对心肺复苏成功有重要的作用,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对儿茶酚胺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如果使用大剂量快速注射的方式,能够兴奋α受体,而这种α 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能够对主动脉舒张压及颈动脉压起到进一步的提升作用,因此,冠状动脉压及脑灌注压的升高,左室及脑血流的增加能够使心脏恢复跳动。在肾上腺素剂量反应的曲线中可以看出,使用肾上腺素的剂量最好在0.2 mg/kg,这也就说明了需要选择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才能够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改善,从而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8]。

外源性肾上腺素作为心肺复苏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药物,对患者的生命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抢救的成功率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抢救效果[9]。并且,肾上腺素中还存在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成分,能够刺激α 与β 受体,可以利用α 受体的刺激缩小外周动脉血管,从而降低患者的动脉血容量,促进患者大脑和心肌处的血液流通,使心脏重新恢复跳动。有关研究显示,对心脏骤停患者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自主循环,但是对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的损伤,因此,临床上不建议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可以适当逐渐增加肾上腺素的剂量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而多巴胺与5-羟色胺受体会相互依赖,对心血管效应具有刺激性。应用小剂量多巴胺仅能够刺激到患者的外周DA1与DA2受体,从而使患者的冠状动脉、肠系膜及肾血液量出现升高。中等剂量多巴胺除了以上的作用,还能够刺激肾上腺素,从而促进心肌收缩,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压。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心电活动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患者使用中等剂量的多巴胺联合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及心电活动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电心肺多巴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