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群 张涛 张斌
摘 要:[目的/意义]以情报需求视角,从开源情报的应用领域和制约瓶颈两个角度分析开源情报对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方面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优化情报工作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梳理对开源情报和国家情报工作制度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将开源情报的应用领域和存在的瓶颈作为“外因”,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作为“内因”,以“情报需求”作为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外因如何通过情报需求影响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创新以及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本身如何变革来更好地解除制约开源情报的瓶颈,让开源情报更好地在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下发挥自身的作用。[结果/结论]“情报需求”是开源情报和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之间的联系。国家情报工作制度高效、快速运转所需要的情报需求可以通过开源情报的方式进行满足,开源情报的来源多、范围广,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提供情報分析的材料;国家情报工作制度能够从顶层设计出发,灵活地吸纳人才培养、技术跟踪等各种制度来破除开源情报发展的瓶颈,为开源情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的不同领域内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开源情报;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总体国家安全观;情报需求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2.01.004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2)01-0033-07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igence deman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on the innovation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 from two perspectives:the application fields and constraints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and optimize the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Method/Process]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the application fields and bottlenecks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were taken as“external cause”,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 as“internal cause”,and the“intelligence demand”a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The questions how the external factors affect the innovation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 through the intelligence demand were anzlyzed,and how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 itself changes to better remove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so that the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can better play its role under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Result/Conclusion]“Intelligence demand”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The intelligence needs needed by the efficient and rapid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 can be met by the way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which has many sources and a wide range,and can better prov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materials for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Starting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 can flexibly absorb various systems,such a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chnology tracking,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and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to play a better role in different fields involved in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Key words:open source intelligence;national intelligence work system;a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intelligence needs
情报工作,古已有之。从我国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指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大规模的情报活动以及专门的情报机构和情报组织[2],再到情报从原来的军事领域和谍报部门开始向民用和公开领域扩散[3]。每一次情报工作的演变都带动着情报工作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面临日益严峻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使得开源情报逐步成为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推动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创新。
1 国内外文献简述
对于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影响,国内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而且较为分散。马海群等[4]认为,国家情报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必然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演进呈现螺旋上升趋势;迟玉琢等[5]提出,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起点出发,确保国家情报工作体系系统融贯,将情报工作的基本流程理顺,能够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在国家情报工作中的作用;吴晨生等[6]则指出,科技情报应该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的发展相契合,履行情报的基本职能,并提出了科技情报机构的改革路径;张家年等[7]提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国家情报工作制度需要“情报工作+”的跨界模式和多维度视角来进行,从而发挥情报工作的保障、服务等作用;贺延辉[8]梳理了俄罗斯情报工作的法治基础、主要安全机构以及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了俄罗斯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总结了对我国情报工作制度建设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国外对于情报工作制度的研究则更为分散。代表性研究主要有:Movchan A V等[9]研究了烏克兰的警务情报系统,提出了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认为将数学统计与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在该系统内可以降低犯罪率,并对犯罪行为起到遏制作用;Grad R等[10]认为,在医疗情报工作制度中,应该加强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的协同性,以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之后通过社区卫生机构的日常临床实践活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Eriksson G[11]则认为,情报生产者的作用在情报流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认为关键政策分析和政策网络分析中的理论方法应该是有效的分析框架;Aldrich R J[12]通过分析“斯诺登事件”,认为情报工作越来越与“大数据”联系密切,并且许多情报工作承包商的“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互联网良好的“匿名性”能够掩盖那些国家情报工作的威胁与漏洞。
综合上述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研究,亦或从宏观层面予以分析,亦或从某一个领域的制度出发,分析其中有哪些内涵、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又或者是从情报工作制度中的某一个具体因素出发,分析该因素起到哪些作用,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及由具体的实例出发,从实例中指出情报工作制度存在的缺点和漏洞。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的信息技术的崛起和应用,使得情报由以往的“秘密”开始走向“公开”,开源情报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情报学界和其他诸多领域的广泛关注[13]。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提出了包含11种安全观念在内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负责涉及不同领域内的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力求实现跨领域的协同处理。而信息化时代,资料和情报的数据化现象越来越普遍[14],使得开源情报的工作越来越容易,同时,开源情报在应对传统威胁的时候,更容易弥补传统情报工作信息不对称的缺点[15],已经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家情报工作制度还存在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开源情报所具有的公开、协作、成本低等特点正好可以与之相互弥补。因此从开源情报的应用和瓶颈出发,探究国家情报工作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式发展,将开源情报纳入整体情报工作制度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情报工作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职能,为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策略提供参考。
2 开源情报的应用和瓶颈
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主题=“开源情报”or主题=“公开源情报”(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15日),共检得中文学术期刊论文155篇,硕博士学位论文10篇,人工梳理其中分析开源情报的应用领域的文献,共计6篇期刊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以下分别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理空间、科技前沿识别体系、国防技术转移、航天发展战略、网络空间下的侦查工作以及反恐工作等领域梳理其应用现状和存在的制约瓶颈。
2.1 开源情报的应用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危害性大、民众关注度高、国际影响力强,由于具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同时事件伊始信息不能及时公开,使得民众的信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动摇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不利于有效妥善地处理事件。洪磊等[16]认为,开源情报能够对情报内容进行改善,使得情报内涵得到有效提升,并结合此次新冠疫情中政府发布开源情报信息指导全民统一防控,通过各种短视频等自媒体终端搭建灵活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防控的社会化协作。同时从开放和共享的角度出发,疫情时期的民众被鼓励参加情报搜集、分析以及处理等工作,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角度出发来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开源情报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从认知、情感以及认同层面修复社会信任。此外,通过实践,开源情报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得到提高,重塑大情报观,有助于情报之间的协同和融合。
由于开源情报的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使开源情报的搜集在地理空间领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曾令沙等[17]认为,除了通过传统的印刷和电子媒体渠道进行开源情报的搜集之外,基于互联网的直接搜集法、迂回搜集法等方法也应该在日常情报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重视,主要指直接搜集需要的地理信息,或者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诱导,或者是采取情报交换和共享成果的方式来完成开源情报的获取工作。除此之外,灰色文献以及深网等途径也能够获取地理信息的开源情报。
在科技前沿识别体系方面,通过开源情报掌握科技前沿技术及其发展动态,是情报工作为国家战略进行服务的主要功能之一。曾文等[18]指出,科技前沿的感知也就是开源情报的感知过程。将开源情报信息结合计算数据分析,充分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实现对情报用户任务的感知,从数据感知到情报分析再到情报刻画,在这3个层次发挥开源情报的作用。
在国防技术转移领域,开源情报通过识别出有用的潜在信息,并对情报收集者进行相关的指导,从而尽可能全面、精准地把需要的信息囊括进来[19],通过判断和梳理其中的内容,进而更好地形成国防信息库。这就需要在整体的情报工作制度中理顺不同部分之间的权责,同时也要促进彼此之间的协同攻关。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转移的关键瓶颈问题进行再挖掘,从而进一步提高开源情报在该领域内的价值,然后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及向民用领域转化的可能性,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情报产品并提供给用户。
航天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重要领域,快速高效地获取需要的情报一直是保证该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基础[20]。由于开源情报的来源广、时效性强、便于协同化的特点,能够较快的跟踪国外领域领先的技术成果和研究热点,保证在多个领域能够了解到较为前沿的技术和发展动态,而且不同来源的情报内容能够相互印证,从而确保情报内容的准确性以及完备性。同时开源情报的来源较广,反而能够隐蔽真正的情报源头,对情报安全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以及科学地指导航天发展战略的制定。
而网络环境下,各种大数据和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量与日俱增,对侦查部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侦查要求。王一帆等[21]认为,开源情报能够打通侦查部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开源情报与公安系统本身的秘密情报相结合,从搜集情报线索到比对涉案信息再到研判案情,贯穿和引领网络空间下的侦查工作全过程。
全球信息化的逐漸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使我国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反恐问题,国外恐怖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渗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通讯手段宣传暴恐思想,激化矛盾。而且由于反恐工作的特殊性,将开源情报应用在反恐领域,必须要在保证安全和秘密的基础上开展公私合作。王一帆[22]以此为基础,对开源情报在我国反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依赖稳定有效的网络爬取工具以及定向搜集特定类型、特定语言的内容是确保开源情报发挥价值的主要保障。
从目前开源情报的应用范畴来看,呈现出块状化和不连贯的特点,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还没有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大环境有效融合在一起[15]。针对某一具体领域亦或是具体事件时,开源情报往往能够发挥自身作用,但多为一些基础、辅助性的工作,而且制度化的缺失是制约开源情报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障碍。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正是因为制度化的缺失,使得开源情报只能在某个领域或者是某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有情报需要的时候才轮到开源情报发挥作用,而缺乏一个必要的机制来规范开源情报如何主动发挥作用。
2.2 开源情报的瓶颈
健全的情报工作制度应该能够合理有效地促进开源情报发挥自身的作用,目前的情报工作制度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个大背景下运行的,而开源情报作为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同时,能够为我国的国家安全解决遇到的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个健全的情报工作制度来保障,如果制度不健全,那么开源情报的地位就没有一个确定、明确的保障。结合已有的开源情报应用领域的文献来看,目前开源情报在应用领域存在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报工作制度中欠缺开源情报的协作机制[16,19,21],同时顶层设计[15,21]尚不完善。开源情报的其中一个特点即情报源公开,包括报纸、书籍、网络媒体、广播新闻甚至于自媒体公开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到开源情报的搜集范畴中来。而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囊括的内容来看,也涉及外交、公安、军队、经贸甚至文化单位等部门[23]。但目前而言,同一情报制度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依然是从自身需要出发,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较少,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15,18,24],比如开源情报在国防技术转移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很少涉及其他部门来发挥作用。虽然中央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但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等的安全委员会尚未建立,中央的顶层设计方针还没有在基层政府单位落地生根,从制度上制约着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对于开源情报的沟通和共享。
第二,情报工作制度中欠缺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24-25]。虽然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分析人员的压力,但是合格的情报分析人员是确保情报发挥“耳目、尖兵、参谋”作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每天产生海量数据的情况下,不同类型、不同种类、不同领域的数据都需要分析人员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具备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26],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尽可能全面准确地甄别出所需要的内容,真正实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情报分析产品。
第三,情报工作制度欠缺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27]。海量的数据是开源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9年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球数据量有望达到41ZB。但是从目前掌握的分析技术和分析手段来看,尚难以满足用户的正常需求。已有的技术支撑和帮助大多直接来自于其他领域,属于开源情报自身的情报搜集、分析、研判技术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赵小康[28]认为,技术是人力的辅助,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与情报分析紧密相关的领域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情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需要的内容,进而满足用户的需要;杨建英等[15]也指出,面对海量的数据,人工方式难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工作,需要开源情报技术来加以辅助,然而如何将技术体系与开源情报较好地融合并运用到开源情报工作中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技术支撑体系尚未成为情报工作制度的组成部分显然对开源情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第四,对开源情报的认识有待于从思想上加深[15,24]。情报的概念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秘密”的含义,从而导致了情报拥有者不愿意对情报进行共享或者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而出于保护情报来源、情报分析人员或者情报渠道的需要,部分情报拥有者或者拥有机构对情报共享和公开也持一定的谨慎态度。但是开源情报的来源广、渠道多,同样一份情报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多个源头获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情报源的一种保护。比如一份情报A,能从多个情报源A1,A2,A3,…处获得,实际上可能从A1处获得,但是对于别人来说,就不一定认为是从A1获得的,因为还有别处可以获取这份情报。同时部分情报机构从思想上存在着“定密泛化”的现象[29],这不仅需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同时也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建立一个统一协作的情报定密机制,解决因为不同部门之间对同一份情报所规定密级不同而造成工作上的障碍,进而影响整体情报工作机制运转的问题。
3 开源情报与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之间的关系
从已有文献对开源情报的分析来看,开源情报的来源多、范围广,通过开源情报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情报工作制度也要求从不同领域、全方位、多视角看待问题,从而使得情报更加精准、全面和具体,因此,“情报需求”是连接“开源情报”与“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之间的纽带。国家情报工作涉及多个领域,既包括传统的安全领域,也包括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诞生的新领域,同时针对同一个安全问题,从不同的领域来看也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而并非全部领域都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取秘密情报,这时就需要开源情报来满足这部分的情报需求。而开源情报自身发展也不仅局限于国家安全问题,民用情报、社科情报等也属于开源情报的正常业务范畴,也需要制度的保障,让自身工作做到有制度可以遵循。开源情报的分析方式灵活,能够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提供情报分析的材料,满足其多样化的情报需求;反之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也向着解决开源情报在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发挥开源情报灵活性的特点上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呈现出闭环互动的状态。
3.1 开源情报能够满足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情报需求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背景下,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既需要满足内政、外交、国防、军事等传统意义上的情报需求,也需要满足信息领域、生态领域等非传统意义上的情报需求。同时也有部分学者[30]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需要广泛搜集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主体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从而全面、深刻地了解国家情报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安委的成员涉及负责国家安全问题方方面面的职能部门人员,这时就需要开源情报凭借其自身情报来源广、分析方法多样灵活且分析门槛较低的特点与不同部门进行精准对接[28],能够在复杂且海量的材料中为有情报需求的相关个人、组织机构提供情报材料或者情报产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满足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情报需求。
因此,除了在上述领域中继续加大开源情报的利用程度之外,其他领域也可以借鉴,先成立本部门的开源情报收集机构,属于同一行业的各个部门可以相互联合,形成行业内的开源情报收集协会,相关行业协会可以依靠行政区域或者是行政命令等相互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依托关系的开源情报收集联盟。最终形成一个纵横交织,分布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及的各个领域、各个机构、全国各行政区域内的开源情报收集网络,既能够尽可能全面地满足国家情报工作制度需求,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于国家情报工作的理解和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从思想上尽可能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提的打造“命运共同体”相契合,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
3.2 情报工作制度基于自身情报需求促进开源情报的发展
开源情报所具有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开源情报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和制约。主要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15,24],且目前各领域之间通常不存在隶属关系,对开源情报协同分析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国家情报工作制度要从自身需要出发,通过主动提出情报需求来破除开源情报发展的障碍,从而规范开源情报的发展。
第一,对顶层设计而言,成立从中央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再到地级市自上而下的“安全委员会”网络,中央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他按照自身行政区域或者行政隶属关系、权限等成立相对应的机构,不仅能够充分了解“纵向”的情报需求,还能够充分了解不同行政级别或者不同行政区域内的情报需求,从而引导开源情报来提供相应的内容作为参考,将类似制度作为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组成部分纳入进来,以制度化的形式对这种形式作出规范,使得开源情报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情报工作的情报需求。
第二,以情报需求为导向,积极对应各个部门、行业、协会的开源情报收集体系,在情报工作制度中成立不同级别的开源情报分析分支机构。各情报分析分支机构可以隶属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委员会”,在业务上相互联系,在促进开源情报协同发展的同时,满足自身内部提出的情报需求。
第三,将开源情报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中,以制度的形式确定“纵向”和“横向”人才培养体系[31],为开源情报分析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从“纵向”上来看,可以依托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开源情报人才培养制度,结合开源情报所具有的特点,既能够保持人才培养的一贯性,也能够为国家情报工作提供稳定可靠的分析人员;从“横向”来看,实现同一学科门类下的人才跨专业培养,确保分析人员具有基本的分析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开源情报分析技术的能力,为他们日后进入分析机构进行实践奠定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开源情报分析人员的素养和技能是确保开源情报能够长久稳定地满足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情报需求的重要方面,因此,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专门规定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开源情报人才的培养。
第四,将技术跟踪制度作为情报工作制度的重要辅助部分[32],从提供技术的角度满足情报需求。当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数据、数字化趋势下,单靠人力进行情报分析往往难以快速、准确地完成相關工作,因此需要及时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可视化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开源情报的种类多且复杂,单靠人力来进行分析肯定是捉襟见肘,因此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跟踪国内外比较适合不同种类、不同数据量的开源情报分析技术,以提高情报工作的效率。
4 结 论
本文从开源情报视角出发,在总结开源情报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和存在的瓶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学者的论述内容,以“情报需求”作为开源情报和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之间的联系,来分析开源情报是如何从外部推动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以及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如何从内部改变使得开源情报更好地为情报工作发挥自身作用,所得结论如下:
开源情报的来源多、范围广,既能够为同一国家安全问题提供情报补充,也能够为后续的情报分析工作提供情报材料支撑,同时也能够丰富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主体,补充总体安全观视野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内涵,积极从开源的角度满足国家情报工作制度正常运转所提出的情报需求。对同一安全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国家情报工作的效率,弥补以往情报工作制度中只注重秘密情报而忽视其他来源情报的不足。
对国家情报工作制度自身而言,开源情报同秘密情报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要将人才建设、技术追踪体制、思想建设等纳入情报工作制度。从自身所具有的顶层设计优势出发,对制度进行模块化建设。以模块化的形式对部分内容进行规范,比如人才培养模块、技术跟踪模块。这样,如果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只需要对待调整部分进行改变,而不用进行整体调整。提高吸纳不同体制的灵活性,积极破除因为开源情报的瓶颈而造成的情报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的障碍,更好地推动开源情报在不同领域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在不同领域内落地生根,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践行提供保障。
但是本次研究仍然存在问题:目前,对于开源情报研究的领域较少,所能提供的用于总结其在不同领域内运行机制的范本数量不足,而且研究的领域“块状化”分布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开源情报仍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而本次研究只是为今后开源情报的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国家情报工作制度中起到一个先导性的研究。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开源情报在其他领域内研究文献的增多,会给本文的主题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材料,会更有助于分析如何使开源情报更好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情报工作制度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朴民,熊剑平.《孙子兵法》精解[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7.
[2]张家年,马费成.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结构及运作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7):7-14.
[3]韩啸,郭雨晖,汤志伟.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文献的系统性分析:2007—2017年[J].现代情报,2018,38(5):164-171.
[4]马海群,孙瑞英.大数据时代国家情报工作生态演替趋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6):1-7.
[5]迟玉琢,马海群.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基本构建逻辑[J].情报资料工作,2019,40(1):23-32.
[6]吴晨生,刘如.新形势下科技情报工作中的国家安全观培育路径研究[J].科技情报研究,2020,2(2):39-47.
[7]张家年,马费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新时代情报工作的新内涵、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功效[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7):1-6,13.
[8]贺延辉.俄罗斯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6):16-24.
[9]Movchan A V,Taranukha V Y.Constructing an Automation System to Implement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Into the National Police of Ukraine[J].Cybernetics And Systems Analysis,2018,54(4):643-649.
[10]Grad R,Tang D L.Towards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in a National Community of Physicians[J].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2019,36(1):93-100.
[11]Eriksson Gunilla.A Theoretical Reframing of the Intelligence-Policy Relation[J].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2018,33(4):553-561.
[12]Aldrich R J,Moran C R.‘Delayed Disclosure’:National Security,Whistle-Blowers and the Nature of Secrecy[J].Political Studies,2019,67(2):291-306.
[13]漆世錢.面向互联网的开源情报搜集研究[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20,(2):29-34.
[14]魏明坤.基于文献计量的情报工作发展演变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9,40(1):6-14.
[15]杨建英,余至诚.开源情报在中国国家安全情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情报杂志,2019,38(10):21-26,145.
[16]洪磊,朱晓峰,蒋勋.大数据时代开源情报在重大疫情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情报,2020,40(7):34-42.
[17]曾令沙,刘伟,许振北.开源地理空间情报的搜集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2):121-123.
[18]曾文,李辉,樊彦芳,等.开源情报环境下的科技前沿识别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7):30-34.
[19]冯静.开源情报在国防技术转移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2):67-69,132.
[20]江良,陈嵩辉,刘楠,等.试论公开源情报对航天发展战略研究的作用[J].卫星与网络,2019,(5):64-66.
[21]王一帆,陈刚,高贺.网络环境下开源情报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2):48-55.
[22]王一帆.开源情报在我国反恐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
[23]刘跃进.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J].国际安全研究,2014,(6):3-25,151.
[24]董尹,蒋立琦.公开源情报理论模型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8):27-32.
[25]董尹.公开源情报理论构建及其在我国情报实践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大学,2013.
[26]翟东航,孙德翔,钟新海,等.军民融合视角下我国军事战略智库体系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18-24.
[27]汪琳.论产品样本的情报价值、定向收集与数字化加工[J].图书馆论坛,2010,30(4):147-149.
[28]赵小康.公开源情报——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2):23-27.
[29]马增军,耿卫,汪川.美国开源情报制度分析及发展趋势[J].创新科技,2017,(9):78-81.
[30]迟玉琢.国家情报工作制度的构建:前提条件与构成要素[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9):7-11.
[31]谢琪彬.开源情报与其他来源情报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情报杂志,2021,40(1):12-18.
[32]邹婧雅,于亮,李刚.以国际智库为来源的开源情报评价框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4-33.
(责任编辑: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