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靖江市人民医院产科,江苏靖江 214599
妊娠期高血压属于女性妊娠期间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不仅危害自身健康,对腹内胎儿生长发育也造成损伤。据临床调查发现,女性患妊娠期高血压的概率高达11%~20%,且近几年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改变,妊娠期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一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会发展为子痫前期,引起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等,甚至诱发抽搐、昏迷,对母婴安全均产生威胁。因此,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子痫前期值得临床深入探究。阿司匹林药物是当前预防子痫前期常用药物之一,将其与复合维生素联合使用即能够发挥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集功效,同时可补充孕妇所需维生素,改善血管内皮受损问题,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率[2]。该文针对2019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简述阿司匹林、复合维生素联合运用对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择该院收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1±1.7)岁;孕周20~24周,平均孕周(22.4±1.1)周;入院时体质量22.2~27.5 kg/m2,平均体质量(25.1±1.1)kg/m2。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5.3±1.6)岁;孕周21~25周,平均孕周(22.5±1.0)周;入院时体质量22.3~27.6 kg/m2,平均体质量(25.3±1.2)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均为单胎妊娠者;均同意参与并积极配合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对研究所选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抵触配合研究者。该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进行预防,用量为150 mg/次,1次/d,睡前服用。
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复合维生素联合预防,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71021)用量用法为:75 mg/次,1次/d。复合维生素(批准文号H20140354)用量用法为:1片/次,1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3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预防效果,分为显著(血压控制水平稳定且处于正常范围,无异常情况)、一般(血压略有波动,未出现子痫前期)、不佳(发生子痫前期并发症)3个等级。总效果率=(显著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00%。记录各组患者用药期间子痫前期发生率,监测患者预防治疗过程中血压水平变化,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统计各组新生儿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预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防效果对比[n(%)]
观察组患者用药1个月、2个月、3个月发生子痫前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子痫前期发生率对比[n(%)]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mmHg]
?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n(%)]
妊娠期高血压属于高血压亚型病变的一种,也是女性怀孕阶段特有的高血压病变,不仅会对孕妇自身造成不良反应,还会导致胎儿健康隐患。通常该病症发生在妊娠20周后,也有部分特殊患者在产后48 h内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状,患者以血压异常升高、四肢水肿程度增加、尿蛋白等为主要表现,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很容易合并子痫前期[3-4]。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属于较为严重的妊娠期合并症,其中子痫前期也会导致血压异常升高和尿蛋白,因此会加重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同时还可能引发胎儿抽搐、窒息等情况,也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诱因。另外高血压子痫前期还会导致胎盘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使胎儿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使低体重儿、低胎龄儿等的娩出率明显提升,根据临床大数据统计显示高血压子痫前期孕妇分娩异常胎儿的概率接近1/4[5]。因此,需要在女性妊娠期阶段对高血压子痫前期开展有效的预防,通过降低发病率的方式降低胎儿患病率或异常率,确保母婴双方的健康。
目前国际医学界还未发现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其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而我国近几年妊娠期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接近6%[6-7]。临床医学研究者认为该病症和子宫螺旋动脉重构性障碍、滋养细胞浸润障碍、胎盘着床深度不足、血管异常痉挛等均有着密切联系,且该病症通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大部分患者在妊娠20周前的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均显示正常,而在妊娠超过20周时即检查出异常,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还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属于突发型疾病的一种[8]。子痫前期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更加明显,不仅会导致发育迟缓,还有较高概率引发早产、胎盘早剥等,如顺利娩出后也有较高概率出现低体重儿。国内当下无针对子痫前期的有效医疗手段,一旦发生无任何逆转方案或药物,除胎盘娩出外,因此临床均推荐使用终止妊娠的方式,这也使得子痫前期成为医源性早产、胎儿死亡的重要诱因[9-10]。
①滋养细胞浸润障碍和血管重构障碍。滋养细胞浸润功能减退性障碍、螺旋动脉重构障碍是目前学术界认可范围较广的子痫前期诱发机制,这两种异常状态通常起始于妊娠期8周左右,该阶段蜕膜血管重构刚刚开始,而在妊娠14~15周时即可达到最大峰值,并于妊娠期20周左右基本完成[11]。其中螺旋动脉的重构过程即是绒毛滋养细胞浸润子宫螺旋动脉血管平滑肌的过程,因此滋养细胞浸润功能和螺旋动脉重构有着密切关联,也和胎盘着床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如滋养细胞浸润障碍,则血管重构时仅发生于蜕膜间,这就直接导致胎盘着床深度不足,容易引发胎盘早剥。且基层间螺旋动脉张力不足,就会引发血管内腔过度狭窄,使胎儿供血量严重下降[12]。②TXA2/PGI2比例失衡。缩血管物质血栓素A2和舒血管物质前列环素I2是调控血管舒张、收缩的重要物质,在子痫前期发生后由于胎盘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此时表现为TXA2分泌量增加,而PGI2分泌量减少,即两种物质间比例失衡,会使微小型血管长期处于痉挛状态[13-14]。
子痫前期的主要病理状态为微小型血管异常痉挛,进而导致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组织、器官的缺血性或缺氧性坏死症状。阿司匹林的本质为乙酰水杨酸类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发挥抑制炎性反应、血凝反应的功效,还可对血管内皮组织形成保护,从而使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而随着现代药理学对阿司匹林的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范围也在被逐渐发现,因而也成为世界医学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药物之一[15]。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确认该药物可以对环氧化酶的活性核心丝氨酸的活性发挥抑制作用,且该抑制效果呈不可逆状态。而环氧化酶则是缩血管物质血栓素A2(TXA2)、舒血管物质前列环素I2(PGI2)合成的关键性酶类物质。子痫前期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因此导致血清当中TXA2/PGI2的比例呈明显失调状态,而这一失调状态则是引起微小型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阿司匹林在进入人体后对TXA2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对于PGI2的分泌功能则不构成影响,从而促进二者间比例恢复至平衡状态,有效舒张微小型血管,并抑制血管内皮上血小板的聚集效应,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的程度,增加单位时间内血液流通量,使子宫血液经由脐带系统灌注入胎盘组织的量明显增加[16]。后续研究当中还发现,如在低氧环境当中对人体滋养细胞进行培育,则会检查出sFlt-1表达量的增加,此时利用阿司匹林、COX-1抑制剂等对低氧环境下培育的细胞进行处理,则可发现阿司匹林能够发挥和COX1抑制剂同样的作用,有效降低sFlt-1的表达量,且所使用的阿司匹林剂量越高,产生的抑制效果越好,其中高剂量阿司匹林可直接抑制sFlt-1的转录过程,从根本上切断了该因子的表达活性。而降低sFlt-1的表达有助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降低其表达量可控制子痫前期的发生概率。同时相关研究指出阿司匹林还具有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可通过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的方式控制和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17]。
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显示,处于妊娠期的孕妇体内维生素C含量会大幅下降,因此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下降,使得早产、感染、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有所提升[18]。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胎盘组织中的维生素各亚族、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含量相对较低,会直接导致蛋白酶释放率增加、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效应增加,进而使人体内各组织产生过度的氧化反应,最终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扩张和收缩物质分泌平衡的失调。通常表现为缩血管物质分泌量明显增加,孕妇体内微小型血管处于不同程度的痉挛状态下,使胎儿获取的母血量严重下降,产生窒息、胎盘早剥、子痫等病理症状。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产生,就需要在临床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制剂,有效帮助其维持体内维生素亚族的水平,从而避免妊娠期阶段血管内皮的损伤,放置血小板过度聚集,也可调整舒张、收缩血管物质分泌的平衡,缓解血管异常痉挛状态,进一步提升脐带输送入胎儿体内的血流量,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19]。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预防效果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概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该研究结果与周丹等[20]发表文章中,治疗组达到的预防效果为92.13%高于对照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为7.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妊娠高血压患者经阿司匹林、复合维生素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预防发生子痫前期情况,改善新生儿及分娩结局,安全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