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磷定注射液院前急救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2-01-07 02:53钟鸿波周俊陶云坤
中外医疗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中毒者解磷胆碱酯酶

钟鸿波,周俊,陶云坤

1.云南省玉溪市急救中心急救科,云南玉溪 653100;2.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玉溪 653100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虫害防治中属于常用的杀虫剂,最为常见的有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与其他类型的农药相比,有机磷农业中毒(OPP)病情发展更为迅猛、危急、毒性强。有机磷农药在进入到人体后,迅速抑制机体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让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一旦抢救不及时,病死风险极高[1-2]。因此,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早发现、早治疗与早处理是有效控制病情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解磷定是近年来研发并应用的一种含有活化剂与抗胆碱物质的药物[3]。有相关报道指出,解磷定注射液用于OPP抢救具有确切的效果[4]。为了进一步探讨解磷定注射液院前急救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该研究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急诊科接收的9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解磷定注射液用于OPP中毒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对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救治方法划分两组,对照组(n=45例)与观察组(n=48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9~70岁,平均(45.2±3.8)岁;中毒程度:18例轻度,20例中度,7例重度。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19~70岁,平均(44.8±3.9)岁;中毒程度:17例轻度,21例中度,10例重度。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性别、中毒程度和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无、肝肾、心脏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病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碘过敏者;妊娠妇女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彻底洗胃、导泻、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心电监护,呼吸衰竭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基础治疗。同时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去除污染衣物,使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患者皮肤和指甲,根据患者中毒程度给予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40033;规格:10 mL×5支/盒)治疗,轻度中毒者给予80 mL血必净,中度中毒者给予120 mL血必净,重度中毒者给予150 mL血必净,将血必净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停止用药。观察组一旦确诊为OPP立即给予解磷定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2574;规格:20 mL:0.5 g×5支)治疗,根据推荐方案用药:轻度中毒者给予1/2~1支,中毒中毒者给予1~2支,重度中毒者给予2~3支。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与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②统计和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③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判定标准[6]:患者经救治后无中毒症状,无后遗症;④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尿潴留、视力模糊、短暂眩晕、中毒反跳等。

1.4 评定标准

为了便于进行院前OPP病情的分级,根据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推荐判断标准[6]:轻度毒覃碱样中毒症状与中枢神经症状者判定为轻度中毒;患者伴有肌颤判定为中度中毒;患者神志改变,出现神志不清、昏迷与呼吸抑制者判定为重度中毒。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差异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3项指标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对比(±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浓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胆碱酯酶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浓度对比[(±s),U/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浓度对比[(±s),U/L]

?

2.3 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对照组中毒程度:18例轻度,20例中度,7例重度;观察组中毒程度:17例轻度,21例中度,10例重度;两组患者中毒程度及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3,P=0.672)。对比两组不同中毒程度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观察组、对照组轻度中毒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3.25±0.84)h和(3.46±0.93)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4,P=0.256);观察组、对照组中度中毒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3.85±0.95)h和(5.11±0.94)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5,P<0.001);观察组、对照组重度中毒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6.31±1.12)h和(7.98±1.23)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3,P<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3.75%(45/48)、77.78%(35/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8,P=0.026)。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应用广泛,因此农药中毒事件发生率也比较高,临床报道的急诊科发生率高达60%[7]。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理在于抑制机体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导致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增高,而人体缺乏对磷酸化胆碱酯酶的分解机制,进而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引发器官功能障碍[8-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途径为口服和皮肤吸收,口服中毒者5~20 min便会出现呕吐、恶性等中毒症状,而皮肤吸收中毒者发病前则有较长的潜伏期,最长潜伏时间可以达到6 h[11],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头晕、肌张力减弱等[12]。若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不及时、无效,患者自身又无法分解,将显著增加病死率。因此有效救治是提高有机磷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13]。研究显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不及时还可能继发慢支肺气肿或者低钾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呼吸衰竭风险[14]。

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中阿托品是传统解毒药物,对于抗M样受体症状具有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但是对M1、M2、M3受体的作用并无选择性,且对N1、N2受体无明显作用,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非常弱[15]。另外,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界线不清,导致患者尽管抢救成功但易出现后遗症。解磷定注射液是一种新型复合制剂,主要由苯那辛与氯磷定两种药物支撑,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非常重要的救治药物,解磷定为胆碱酯酶复活剂,主要成分为氯磷定和苯那辛,起效快,30 min内科环节中毒症状,且药效持久,可以提高去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积聚量,达到解毒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过敏者不可应用[16]。解磷定通常采用肌内注射治疗,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静脉注射,临床实践证明,解磷定注射液起效迅速,给药30 min内就能够有效缓解中毒症状,并且药效持久,能够长时间持续促进胆碱酯酶恢复,其中的苯那辛成分对于患者的呼吸抑制、心脏并发症有预防减少的作用。而且有临床资料证明,解磷定用量<12.0 g/d是安全的,并不会出现ChE抑制情况。如王次峰[17]报道了101例解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效果,结果显示自主恢复时间为(8.25±1.22)h,意识清醒时间为(9.48±1.36)h,抢救成功率达到97.12%。谢胜德等[18]报道了30例解磷定注射液急诊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抢救成功率达到96.67%,自主呼吸恢复时间(8.07±1.23)h、意识清醒时间(9.42±1.34)h、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3.02±0.02)d。该研究结果也显示,给予解磷定注射液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7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0.09±1.33)h、意识清醒时间(10.26±1.63)h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研究结果与前人报道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解磷定注射液用于院前急救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和胆碱酶活力恢复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但在解磷定使用剂量,尤其是大剂量应用是否会严重抑制胆碱酯酶,引起神经肌肉传到阻滞及抑制呼吸中枢呼吸机麻痹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中毒者解磷胆碱酯酶
煤气中毒急救,别忘了保护自己
常见性中毒的急救方法
羽绒服“爆炸”?原来是它惹祸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温哥华假单胞菌菌株PAN4解磷能力及对核桃的促生作用
解磷菌的筛选及培养基成分对解磷能力的影响
解磷注射液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血清胆碱酯酶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92例血清胆碱酯酶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