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探讨

2022-01-07 08:54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上海包装 2021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资源学校

■ 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杨 璇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互联网+”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当前社会改革的重要指导。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构建个性化、数字化、网络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学校包装设计课程也开始了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将“互联网+”思维、技术与特征与课程资源建设相结合,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多元、智能的课程内容,实现设计人才的全面培养。

1 “互联网+”模式下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1.1 丰富了包装设计课程,拓展教育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模式下,包装设计课程在类型、空间、建设主体等方面都得到了拓展和丰富。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原有的观念逐渐转变,其课程资源观更加先进,视野更加开阔,可接收的课程资源的种类变得更加多样,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有趣的课件、布置线上学习任务等,实现对原本教材内容的补充;信息技术拓宽了包装设计课程的边界,学生可以在广阔的时空中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资源的时间和地点,实现课下与课上、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相互补充。此外,一些课程专家、一线教师等纷纷加入课程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课程创新,使得包装设计课程在内容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

1.2 促进包装设计课程的共享,提高了课程资源整体质量

“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资源共享是实现多方共赢的核心和精髓。对于包装设计课程而言,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网络视频共享技术,为学生提供名师优质课程;学校可以构建校际协作,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校际课程资源共享,从而弥补各自的教学短板,实现对包装设计人才的综合培养;可以促进校内课程资源共享,将包装设计专业中最优秀的教案或课堂教学视频上传至课程资源库,推送给师生,打造教研共同体,提升包装设计课程的整体质量。

1.3 推动了包装设计课程的整合,优化了课程资源结构

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特点,使得学校课程资源的高效整合成为可能。在包装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课程资源的整合。例如:在包装造型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教参、试题库等线下资源以线上课程资源的形式呈现,进行线上线下对接,为学生获取课程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不同主题下的资源整合;在包装结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国内国外包装设计中获取案例资料,将分散的课程资源进行汇聚,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扎实的案例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不同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推动包装设计的跨学科加纳社,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1.4 提升了包装设计课程质量,提高了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水平

在“互联网+”模式下,大数据能够准确地统计与分析学生对包装设计专业发展的防线,以及对课程资源形成的需求,推算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并由此从整体上构建课程体系;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并及时获得课程资源利用的反馈信息,而教育者也可以基于此不断调整和优化包装设计课程结构;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根据师生对课程的应用情况,分析课程质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提升学校课程资源的整体质量。

2 “互联网+”模式下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途径

2.1 搭建互联网平台,支持包装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多数学校已经认识到学校课程资源平台的存在价值,并且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搭建课程资源平台。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建设“互联网+”课程平台,可以方便教师获取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打破课程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实现课程教学的拓展和共享。

高校在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中,应依托网络平台,采用网络通信、大数据统计等“互联网+”技术,对课程资源进行制作、分类、整合、管理,并向用户开放,既方便学生多角度学习,又方便教师获取课程资源素材,同时满足其他用户个性化学习需要。此外,互联网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需要、学习习惯等进行智能化分析,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标靶式布置学习任务,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具个性化。

在平台建设中,学校应做好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明确不同角色之间的分工。例如,教师主要负责创设并上传课程资源,学生根据包装设计课程的任务需要,自行使用资源,并按照平台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互联网+”系统的安全性,提高课程平台的运行效果。

2.2 基于“互联网+”模式,优化包装设计课程内容

第一,立足学生主体,打造特色化的包装设计课程。在"互联网+"时代,以人为本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学校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和长远发展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以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为核心,建设真正合适学生的课程内容。例如在包装结构课程设计中,学校应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优化课程结构,设计趣味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资源,让课程与社会发展、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并在课程的引导下全面发展。

第二,丰富课程素材,凸显课程的互动性特征。包装设计课程的设计不仅包含组知识、经验、技能等显性内容,同时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内容。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学生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塑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因此,在"互联网+"模式下,学校应通过课程设计,将成人与成才相结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增加学识、提升技能、丰富精神世界,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第三,推动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生产呈指数增长,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校应根据包装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构建动态的、丰富的课程网络,保证课程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图1、图2所示。

图1 创意草图视图

图2 创意效果视图

2.3 组建教育教学团队,促进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

在“互联网+”模式下,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而为保证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负责。

首先,课程资源建设要求多元主体参与。“互联网+”时代下,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打破了专业的局限,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而不同主体的不同的教学经验、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可以满足课程设计的内在需要。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学校管理者主导课程设计,并充分利用校外的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家长等参与课程创新,共同推动包装设计课程的不断优化。

其次,明确主体分工,促进各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学校在课程改革与创新中应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即确立装设计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价值取向,保证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教师是课程创设主体,主要负责把控、选择、取舍、筛选出优质课程资源,生产、收集课程相应素材资料,协助学生完成课程获取与学习;校外主体则需要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提供资源支持,实现课程教学指导,保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4 制定保障措施,确保“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

首先,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课程资源建设。虽然"互联网+"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是,许多教师对于"互联网+"时代课程资源的价值还没有产生清晰的认识,通过调查研究也可以发现,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在建设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执行过程形式化的现象。基于此,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建设制度,是实现课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必然要求。在制度建设中,学校应明确"互联网+"模式下,包装设计课程建设的基本定位,规范与指引教师展开教学探索,明确课程建设标准,同时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支持因素,推动课程资源顺利建设。

其次,加强财务管理,为课程建设提供财力支持。“互联网+”模式下,包装设计课程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为支撑,学校可以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多渠道支持的经费筹措机制,确保课程开发的长效性,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最后,提供技术支持,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高校应积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和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推动课程的数字化建设,结合包装设计课程的特点,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与形式,实现“互联网+”与包装设计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课程的整体质量。

3 结 语

总之,在“互联网+”模式下,教育教学的创新工作不断推进。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为的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发展。因此,高校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包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猜你喜欢
互联网+资源学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