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郑芳蕾
在“新文科”建设中明确指出,提升综合国力需要新文科,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新文科,培养时代新人需要新文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需要新文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多元化交流加快了我们国家全面建设的步伐,但同时文化侵蚀无处不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时刻都面临着外来文化的挑衅,这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在不断建立的青少年来说是十分可怕的。我们必须在高校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建立文化自信、实现创新能力的突破。
包装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授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融合其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道德思想,做到不剽窃他人作作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既充满时代的创新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飞跃,大学生有无限的创作激情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创新是时代发展、国家发展的基石,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做到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为设计形态的创新与突破;鼓励学生敢想、敢实践,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思想和能力,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团队的协作可以集合更多的创意,合理科学的分工能够大大提高工作的效能;建立学生的生态理念、危机意识,反对过度包装,提倡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提高包装的重复使用率;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改革方面,以国家教育指导方针为基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与时俱进。例如,将传统元素、红正主题、中国力量等元素运用于包装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文科”建设,“思政教育”为“新艺科”建设提出了总的指导,其主要思路是强调,艺术设计教学要起到“美化”与“美人”的作用,用艺术的审美来提升人的素养。因此,在总指导方针的要求下,包装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与计划也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与改革,以科技为引领,不断提高创造性,以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课程要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体现智能时代的创造性;借助新技术的驱动能力也需要不断加强,实现包装与人、包装与环境的互动与适应。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摆脱依赖于外语和思维模式的禁锢,创造具有本土特色和价值观构成的文化体系,并将它实现于设计的外在表现,增强民族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以“新文科”与“思政教学”纲领为指导,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创新能力与教学能力的逐步提升,注重产教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与时俱进调整教学进度与模式,以思政教育为纲领,端正学生思想与态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行业道德,从而杜绝、抵制抄袭现象,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文科”建设,“思政教育”为“新艺科”建设提出了总的指导,也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装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型学科。作品性质是直接以商业产品为主,也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包装设计与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究,必须紧扣我国的教育指导方针,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现代文明所取得的成就的认同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本土,立足我国优秀的文化,用具体的设计去创新、创造具有国之魅力的艺术作品,通过具体实践使建立学生本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如图1所示的柿饼包装,借助汉字谐音将美好的祝福寄语包装当中,增添包装的文化气息。
图1 柿饼包装
包装设计的定位离不开市场的定位。设计要落地,就要走进市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实际调研与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比较,激发创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设计,从而获得宝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严谨的调查与分析能力,科学的实践能力、坚毅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而且也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加快产教结合的步伐,通过教学与企业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和具体的设计要求,摆脱了课堂教学的制约,也使得学生懂得,设计并非天马行空,好的创意必须能够经受各方面的考研;另一方面,为商业企业集思广益,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可能,达到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养服务意识,健全学生人格培养。社会上出现虚假包装、雷同包装、过度包装现象,究其根本是设计师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因此,将包装设计课程与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究,实则是探索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服务意识,真正用实力去赢得成功,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强国。
在日常教学方面,始终将树立民族自信,重拾文化自信作为包装设计教学的主导思想,立足本土文化,创造具有本土特色和价值观构成的艺术作品是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考。可以通过专题练习,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文化意识,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建立。结合地域特点,发掘特有的地域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的课题训练,尤其是旅游产品,要求学生运用民族文化符号,结合现代设计审美的要求进行设计,也可以通过限定元素表现,如传统元素、民俗文化等;结合产品特点,消费群体、市场定位进行包装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图2为陕西特产擀面皮的包装,包装设计借助凤翔民间艺术作品——泥塑图案与符合年轻消费者喜好的幽默性文字设计,其巧妙的设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扩展包装功能,既增加包装价值又节约材质,这是新时代对包装设计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扩展包装功能1=N”的专题训练,鼓励学生将趣味性、互动性融入包装形态设计中,在完成包装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功能的扩展,从要被丢弃的废弃物,变成可以再利用的产品,学生们大胆构思、反复实践,呈现出不少可用、可玩、有趣的包装作品。通过“节约材料,体现功能”包装专项练习,要求学生以包装功能至上的原则来解决包装的结构问题,不断尝试与实验,从而真正认识到环保是包装的使命。这些日常教学的思考与创新,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立足当下,立足我们国家的建设目标,在全球大视角的视域下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图2 陕西特产擀面皮包装
创新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进步程度与科技、文化实力。鼓励原创,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肯定学生,不断与学生探讨、交流,帮助学生将想法、创意付出与实践变成实际作品,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实现艺术与工科、农科等多领域跨界融合。将《心理学》《材料学》《艺术与科学》跨领域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技术,以数字媒体为载体,实现门类艺术融通互动。例如,运用3D打印技术、虚拟设计等,将设计想法变成可能。不断强调学生环保的意识,将其列为课程中的一个章节,从理念、材料、工艺、功能的扩展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环保是一个设计人士所应具备的素养与素质;同时结合具体的专项课题练习,用实践加强学生环保的认知。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关乎民族的未来,在“新文科”建设指导方针下,我国各高校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上应坚定不移地以指导方针为根本,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贯彻落实教育部指示,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从理念的革新,到实践的探索;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再到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润物细无声地将立德树人、培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提升整体设计创新能力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