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恺,王兆红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中国 北京 100875)
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通过新消费引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随后,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强调深度挖掘体育消费潜力,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随着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断加强,体育消费市场活力被激发,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教育与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态迅速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环节,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加速实现体育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寻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的动态平衡,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业态,促进消费转型。体育消费作为经济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升级是促进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助推器。因此,明确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效果,进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影响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并挖掘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件后,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断加强,体育消费行为逐渐养成,体育消费结构开始优化升级,不断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1]。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体育消费属于较高级别的需求层次,即只有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等需要之后,人们才会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进行体育消费[2]。基于此,近几年国内才开始出现关于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体育消费包括实物型消费和服务型消费,其中实物型消费包括购买体育服装、体育器械等的消费,服务型消费包括观赏体育竞赛、参与体育培训等的消费,根据张永韬的研究发现,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体育消费类型、消费质量、品牌结构3个方面,即从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转变为服务型消费为主,更加追求高品质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并且带动了高端体育消费品牌的崛起[3]。丛湖平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角度论述了体育消费结构升级包括体育市场结构优化、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适配、企业服务和产品供给水平提升等多个方面[4]。
国内外关于影响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大多研究均是从体育消费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如顾志明和高东方以嘉兴市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总结发现,其体育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经济状况、个人余暇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运动设施环境四方面的因素影响[5]。于乐和程蕾在研究中直接验证了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体育消费决策存在显著影响[6]。杜静远则认为制约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有收入水平和价值观念,而推动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则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赛事举办数量与质量两方面[7]。从已有研究可以发现,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依赖于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转变,即从经常购买体育服装和用品转变为经常观赏体育竞赛、参与运动技能培训等服务型消费,而消费行为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体育设施与赛事发展水平和体育参与意识等方面,现有研究较少涉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对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在经济领域中,环境污染因素已成为研究消费升级的重要影响指标。彭文斌和文泽宙通过研究发现,地区的雾霾污染将直接抑制本地居民的消费水平,而间接提升相邻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8]。沈煜和孙文凯在研究中发现,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信息的公开都会导致居民健康消费决策的改变[9]。方佳明等通过总结发现,目前空气污染对个体消费决策的影响多集中在健康消费、投资消费、品牌选择和外出就餐4个方面,其中空气污染程度加大促进健康消费决策的增加与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一致,即居民更加注重享受型与服务型的消费内容[10]。从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环境污染程度与居民的消费决策和行为存在正向关联。随着体育消费逐渐成长为居民消费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境污染因素引入到体育消费领域,进行体育消费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现有对环境治理程度影响体育消费升级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围绕着环境污染对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决策及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展开,尚未将环境污染及环境治理相关影响因素引入体育消费及体育产业研究领域。因此,基于“十三五”时期体育消费的提质升级,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探索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转型的影响对“十四五”时期体育改革深化与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证实,环境污染程度的改变,将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而对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影响。在体育领域,体育消费升级通常是指体育服务业消费占体育消费比重的增加[11]。覃飞等从空气污染角度出发,发现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将影响机体健康,而进行运动训练等体育活动能有效抵抗空气污染所致的健康损害[12]。范国强等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角度展开,总结了环境水平提升对居民健康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有利之处[13]。由此推断,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将促进居民进行体育服务型消费,推动体育消费的转型升级。此外,肖凤芹从地域角度着手,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对东部地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14]。基于此,推断出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可能存在地区差异。
同时,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之上,通过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制定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增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等手段,推动环境治理进程。由此可见,环境治理水平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基础之上展开的,推断出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治理及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1: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对体育消费升级有促进作用。
假说2:东部地区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对体育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
假说3: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治理水平提升对体育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调节效果。
基于假说1和假说2,构建如下基准计量模型:
indexit=β0+β1pollutantit+β2Xit+εit,
(1)
下标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index表示体育消费升级指数,pollutant表示环境污染程度,X为系列控制变量,ε为随机干扰项。
为探究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效果,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城市绿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交乘项,构建如下调节效应模型:
indexit=β0+β1pollutantit·Green_cityit+β2Green_cityit+β3Xit+εit,
(2)
其中Green_cityit为城市绿化水平,其余变量与模型(1)含义相同。此模型删除了pollutant变量,因为其系数含义是指在城市绿化水平为0时,环境污染程度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影响,而并不存在城市绿化水平为0的城市。
结合张瑞林等对消费升级视域下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机制研究[11],本文将被解释变量定为体育消费升级指数(Index),用体育消费升级指数代表体育消费升级水平,以历年体育服务业产值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来衡量。各省(区、市)历年的体育服务业产值及体育产业总规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各省(区、市)体育产业工作报告,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法填补。由于吉林、海南、西藏、甘肃、内蒙古5个省(区)的数据存在缺失,故剔除其省(区)数据,且由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始于2015年,而2020年各省(区、市)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尚未上报,因此,本实证研究采用2015—2019年我国26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算。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包括环境污染程度(Pollutant)和城市绿化水平(Green_city)。本文用环境污染程度衡量环境治理水平,环境污染程度以年均PM2.5浓度数据来表示,其实证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出发,选取城市绿化水平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环境污染程度对体育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城市绿化水平用年均城市绿化率来计算,其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选取绿色体育发展水平(Green_sport)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其数据由各省(区、市)历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体育联系点(单位)、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与示范区、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的总数量在历年全国总数中占比的对数来表示。由于现阶段对绿色体育的研究较少,鲜有研究提出绿色体育相关研究指标,因此本文通过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发展内容的各重点项目为着手点,创新性提出绿色体育发展水平变量。由于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体育产业项目均强调绿色旅游、绿色消费等的发展,及体育产业各项目的发展与绿色生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示范线路等的数量为代表,表示各省(区、市)对绿色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及发展水平,其数据主要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等政府网站,并通过研究人员汇总计算整理得出。此外,本文还将环境氮氧化物污染(Deal)、环境观测水平(En_observe)和经济发展水平(GDP)作为控制变量,控制其对核心解释变量解释效果的影响。本文控制变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所涉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相应计算依据如表1所示。从体育消费升级指数来看,在研究期间,我国区域之间的体育消费升级水平差异显著,西部地区体育消费升级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体育消费升级水平相对最低。从环境污染程度与绿色体育发展水平来看,区域之间的差异也较明显,其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程度最低,中部地区环境污染程度最高;东部地区绿色体育发展水平最高,而西部地区绿色体育发展水平最低。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Tab. 1 Variab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为研究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判断选取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表2中第1和第3列报告了分别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在未引入控制变量时,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影响,第2和第4列则报告了在引入控制变量后,分别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检验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根据检验结果,本研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为宜,故后续研究以固定效应模型展开。
根据表2中的检验结果可知,加入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后,环境污染程度(Pollutant)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Index)的系数从-0.61降低到-0.79,且均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在控制了影响变量后,环境治理水平的增强将显著促进体育消费升级。从经济意义上看,环境污染程度每下降1%,体育消费升级指数将增加0.79%,表明环境治理水平对体育消费升级具有显著影响,即假说1成立。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看,环境观测水平(En_observe)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即环境观测水平的提升,对体育消费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绿色体育发展水平(Green_sport)、环境氮氧化物污染(Deal)及经济发展水平(GDP)对体育消费升级转型作用均不显著。
表2 基准回归结果Tab. 2 Benchmark regression results
从微观角度上看,城市PM2.5指数越低,居民生活环境更好,居民将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之下进行体育消费等服务型消费,以提升个人健康水平和幸福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概念应运而生,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建设,体育消费逐渐开始从内容与结构上转型升级。城市环境污染程度的下降,扩展了居民的生活圈,即对体育的消费需求显著提升,而需求决定供给,因此消费需求的提升,要求产品供给逐渐从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变。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居民对体育的消费需求明显逐渐从服装、运动器材等的购买需求向服务型需求转变。如北京、浙江,依托较多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等产业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型体育产品供给,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进而促进了体育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与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区域回归估计,各区域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我国经济区域和国家统计局的地域划分,本文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区、市)划为东部;湖北、湖南、山西、江西、安徽、河南、黑龙江和吉林8个省(区、市)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重庆、广西、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和宁夏12个省(区、市)[15]。根据表3可以发现,不同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环境污染水平的下降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系数分别为-0.73,-0.54和-0.50,且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对各地区体育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即假说2成立。
表3 区域回归结果Tab. 3 Regional regression results
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等的发展均处于全国前列,因此其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相对较低。但生活水平的提升,间接刺激了西部地区居民对各类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且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东部地区居民对体育服务业的消费需求更高,因此,当环境治理水平提升,PM2.5等污染指标下降,将直接提高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推动东部地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等高层次的消费。
中部地区包含河南、湖北、湖南等常年环境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的省(区、市),以共生理论为基础,虽然受绿色体育发展水平的影响,中部地区依托地理位置,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体育传媒业迅速发展,促进了体育服务消费类项目的增多,但中部地区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程度较小,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16],因此环境污染水平的降低对中部地区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提升强度低于东部地区。
2015—2019年间,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常年低于东、中部地区,如云南、贵州、青海等地区常年位于全国环境污染程度最低的5个省(区、市)中,且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传统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而通过国家系列政策扶持,体育旅游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即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总规模中的占比较高,因此其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相对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在环境污染程度常年较低,且体育消费升级水平相对较高的基础之上,其环境污染程度的改变对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程度略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治理水平影响体育消费升级的调节效应,本文引入了城市绿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交乘项进行实证估计。表4分别为加入控制变量前后调节效应检验的结果。由表4可知,加入控制变量后,交乘项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系数从-0.02降到了-0.19,且均在1%水平下显著。
表4 调节机制回归结果Tab. 4 Regression results of regulation mechanism
数据表明,若城市绿化水平从1%提升到了20%,则城市PM2.5指数水平每降低1%,将推动体育消费升级指数增加0.19×20%,即3.8%,即在控制了可能对本文产生影响的变量及固定效应后,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程度下降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促进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假说3成立。在调节效应模型中,本文并未直接纳入环境污染程度变量,因为环境污染程度变量的系数表示在城市绿化水平为0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对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而实际生活中,我国并不存在绿化水平为0的城市,因此本文在调节效应的检验中删掉了环境污染程度变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各省(区、市)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制度和技术保障,为体育消费升级提供了技术供给,有力支撑了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云南省为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出台《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16—2020年)》等系列文件,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资源保护、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个方面的成就[17],推动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稳定发展。贵州省通过出台《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系列文件,紧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资金投入,通过旅游产业化发展,扎实推动了“3个100工程”和“万里绿色健身步道工程”建设,为贵州省体育消费发展注入活力。
本文选取环境污染程度和城市绿化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研究其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影响程度。分别从相关性研究、区域差异性研究、调节机制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发现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1)从基准回归分析来看,环境污染程度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系数为-0.79,即环境治理水平对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升级具有显著影响,环境污染水平降低,有助于推动体育消费结构升级。
(2)从各经济地区来看,环境治理水平对东部地区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对西部地区体育消费升级的影响相对最低,其系数水平分别为-0.73,-0.54及-0.50。
(3)从调节机制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绿化水平越高,环境污染程度的降低对体育消费升级指数的影响越大,即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形成的协同效果,进一步促进了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两大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攻坚制胜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化改革,实现进步,需要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改善生态环境。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出发,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持续深化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增长,以提升我国的环境治理水平,增强其对居民体育消费转型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
(2)注重区域协同发展,深挖区域特色。东部地区实现以经济促科技、以技术治环境、以环境保健康的发展路线;中部地区在大力促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做到从传统以牺牲环境换取利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居民的体育消费转型升级提供经济与环境保障;西部地区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小镇等特色产业,推动区域体育服务业发展。
(3)积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发挥其在推动环境治理对体育消费升级中的协同促进作用,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科学制定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环境治理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体育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