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国 北京功崇业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画是中华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具有悠久的传承、深厚的内涵、高超的表现力;玉雕是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技艺精湛,品类繁多。同为传统艺术,国画与玉雕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彼此融合的地方,作为玉雕从业者,向国画“取经”是提升雕刻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画与玉雕都体现了融哲学、美学于一体的东方艺术理念,讲究主次分明、虚实结合,既要有“纲举目张”的条理性,又要营造雅致的意境,精工细作,以韵味见长。可以说,无论国画还是玉雕都是中国传统刚柔相济、阴阳结合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笔者从事玉雕工作多年,对国画艺术也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玉雕是立体的国画。所以,要想提升玉雕的艺术档次与文化内涵,必须从国画中汲取营养,巧妙总结、借鉴其中的思想与手法。
书画是玉雕的基础,因为书画创作可以提升玉雕师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在书画训练中加深玉雕师对艺术境界的理解,使玉雕作品更有韵味。
笔者在从事玉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研习绘画技巧,系统地学习传统经典文化,与多位艺术名家深入交流,向他们请教国画艺术、传统思想,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绘画、审美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也深深地意识到,玉雕和国画艺术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国画的皴法、构图、创作理念等,可以为玉雕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反过来,随着对玉雕艺术研究的深入,也可以对中国画产生许多新的认知。
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玉雕,都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而创作需要情感,情感可以相互融通。进一步讲,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都具有节奏和美感,都是人格和情感的体现,艺术创作的使命就是捕捉、理解、呈现这些美感,可以流露于国画的笔端,也可以呈现在玉雕之中。国画中对韵律、意象的处理十分成熟,善于营造空灵之境,可以体现出创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一点在玉雕创作中尤其值得借鉴,因为高品质的玉雕必然要赢在境界、赢在气场。
国画与玉雕都是对“道”与“情”的探索、应用。“道”指的是技艺、手法,“情”指的是思想感情,两者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天人合一”的另一层含义是尊重自然,国画创作要尊重自然表达;玉雕创作要把握自然之形,脱离自然条件的表现只会破坏玉料的和谐之美,出奇制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因此,艺术家要在艺术创作中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因人、因材施艺,根据玉料的形、色、地,量料取材,以料为道、以美为德,再搭配巧妙的构思设计,使玉雕作品具有独到的特质和艺术生命。
写意思维是国画给玉雕上的“重要一课”,也是国画创作、玉雕创作共同的灵魂。写意是一种“大道至简、空纳万境、海纳百川”的气魄,也是一种在文化理念、思想境界上的突破。
写意与写实相对,指的是艺术家超越事物具体的外在形象,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写意艺术创作是在中华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造型语言,独具东方艺术的特色,是综合修养的结晶。
在国画中,写意的表现是用笔不受具体物象的局限,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触描绘事物的意态风韵。在玉雕创作中,写意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寄寓,不去刻画详细的外形,而追求一种意象化的表达,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表意的功能和目的。优秀的玉雕作品讲究意境深邃、趣味浓厚、格调高雅、内涵丰富、可看可品、回味无穷。
写意玉雕是对国画写意理念、玉文化两者的高度总结,同时还受诗词歌赋中韵律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综合体现。写意玉雕讲究大道至简,将中国画的笔墨之趣转换成刀砣之意,使作品中有诗、有画、有情。在透视上,写意玉雕讲求“意象空间透视”,不受真实造型比例结构的局限,靠想象、幻化构成意象透视,是一种“形而上境界”的心理透视,是眼观、心想、意联的东方式思维的体现。例如,在青花玉雕《道法自然》中,笔者利用黑白玉料的浑融变化,取阴阳互动理念调理成妙变哲思,从中描画出老子骑龟于自然之中的场景,示意道法自然、回归自然的大道之理。
《道法自然》
“意象空间透视”与传统的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相比,存在许多差异。通过对透视规律的总结,笔者认识到,在玉雕创作中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东方艺术是“道”的分支,西方艺术是“器”的分支。道是整体概念包容之美,器是具体物象精确之美。讲究内涵、品质、格调、意境、趣味,是东方美学的特点。
在继承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突破具体技艺的范畴,上升到艺术、哲学的高度来审视玉雕创作中的种种技巧,这样才可以得到与众不同的体验。例如,东方艺术的理念是 “天人合一”,注重用道德美来表现艺术,玉雕也要“有德”,而不是单纯地搬运与模仿。在继承传统玉文化的过程中,玉雕师应融入自己的思想,对君子风范、道法自然等传统哲学观念做出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材料的特征将其融入玉雕创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多元文化之美,展现玉雕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文化自信角度理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民族艺术的创新之路。玉雕的发展需要博采众长,在包容中探索新的升华。从生活和哲学审美角度分析,西方艺术更接近生活,属于实用装饰;东方艺术更注重精神内涵的修养,是一种形而上的品质艺术。玉雕的创新应探索这两种艺术的融合之道,为作品注入文化内涵,用玉雕美化生活、净化心灵,这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具备的理念。
玉雕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文化自信,确保其不失民族风采。具体而言,玉雕创新应以中华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体现和谐、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审美观。中国画作为民族艺术的集大成者,也走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玉雕艺术应与之同步,在借鉴中互补,共同探索新领域、展现新形式,在创新中传递中华哲学理念,体现东方艺术的美感。
笔墨之道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人对自然、对艺术独特思考的体现。墨分五色,这是万象生克之表;玉含五德,这是对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国画与玉雕艺术同为中华道德理念的载体,因而具有相似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使命。
作为玉雕家,应以国画为师,以玉为道,以德为美,在设计创作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表达,传递真善美、和谐文化。玉雕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玉雕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日益突破国界的今天,玉雕师应主动担当起传播中华文化、中华思想的使命,主动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将玉雕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