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的生长量比较

2022-01-07 02:48李长华
绿色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楠木混交林生长量

李长华

(南平市建阳区小湖林业站,福建 南平 354200)

1 引言

由于人工栽培的阔叶林树种结构的纯林和针叶林大都生长在中国南部,并且树种单一,纯林较多,因此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也不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特殊材质的木材,再加上森林栖息地的恶化、物种多样性的丧失、林分生产力低下、森林肥力低下和寄生虫的传播,缺乏对阔叶林的成本效益的了解和研究。为了能够完成针叶人工林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并且能够保持南方林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力和稳定性,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

杉木是一种阳性树种,杉科杉木属。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喜深、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为4.5 ~ 6.5)。杉木材质挺直,木材柔软,耐腐蚀,易于加工。它是建筑、家具和造船的好原料,用途广泛。因此,杉木即是我国南方的传统树种,又是我国主要人工林树种之一,也是福建省的乡土树种之一,深受林农的喜爱。然而,由于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林业部门和各级林业工作者加强了对其的重视程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林业部门开展了纯杉木与阔叶楠木混交林对比试验,积极探索纯杉木与阔叶楠木第三代混交林的有益试验。

楠木是我国长江以南省份的优良用材树种。它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耐阴,林下凋落物丰富,且分解较快,进而增加土壤肥力,对提高森林养分空间利用率、提高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防火、防虫害、提高森林保护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为寻求防止杉木肥力下降的有效措施,探索杉木与楠木混养的方法。本文为分析杉木、楠木混交林的生长和生态影响,合理管理、推广和应用杉木、楠木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2]。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场A、B、C三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镇阳区小湖镇,A试验点位于小湖镇美溪村,林班号为47林班7大班4小班,种植面积25亩。混合比例为6杉木∶4楠木; B试验点位于小湖镇祝中村,林班号为19林班11大班2小班,种植面积199亩,混合比例为6楠木∶4杉木; C试验点位于小湖镇贵源村,林班号为3林班3大班8小班,种植面积75亩,混交比例6杉木∶4楠木。

2.2 试验方法

在造林过程中,由同一工程组实施,用于造林的杉木、楠木苗属同一批次,幼苗造林措施与中幼苗造林措施相同。试验场严格遵循工程造林方法、估算药剂、整地和挖掘的统一验收标准。整地方法呈块状。穴规格为 60 cm×40 cm ×30 cm,等高排列,穴距165 cm ×165 cm,种植密度180株/亩。栽植造林“两土一苗、两期、一土”,开展工作,确保造林合格率达到95%。A 试验地,即47林班7大班4小班按6∶4 比 例 (6杉木∶4楠木为混交带)建设杉木与楠木混交林。B 试验地,即19林班11大班2小班,面积199亩,以4∶6的比例建造杉木和楠木混交林(杉木4,楠木6,条带混交)。C试验地,即3林班3大班8小班,同A 试验地一样,按6∶4的比例建设杉木与楠木混交林。定植后,基肥0.2 kg/穴,3月播种,当年5~6月扩穴至1 m×1 m土,8~10月充分除草,扩穴1 m×1 m的土壤。第二年5~6月一次施0.1~0.2 kg/穴,9~10月除草,第三年8~10月施一次。

2.3 调查方法

对每一种木材,调查杉木和楠木的胸高直径和树高,调查完成后,计算平均材积,按福建省区域勘察设计技术规程DB35/T88-1998 体积模型确定计算各树种的材积。

杉木V1=0.00005806D1.955335×H0.894033

(1)

楠木V2=0.00005276D1.882161×H1.009317

(2)

式(1)、(2)中:V为材积,单位m3;D为胸径,单位cm,H为树高,单位m。

2.4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在 Excel2010中进行数据整理,在SPSS13.0中进行统计分析。

3 不同试验点杉木、楠木生长量分析

不同试验点杉木和楠木的生长量见表1,生长量最高的试验点在B点(小湖镇祝中村),杉木、楠木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41119 m3、0.222241 m3;C试验点(小湖镇贵源村)生长量最低,杉木、楠木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015045 m3、0.018499 m3。杉木生长量最高的试验点要比生长量最低的试验点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高出163.2%、168.3%、1500%;楠木生长量最高的试验点要比生长量最低的试验点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高出122.2%、164.9%、1122%。每个试验点的杉木、楠木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上都极为相近。

表1 杉木、南酸枣在不同试验点的生长指标

4 推行杉木、楠木混交林的生优势

4.1 杉木、楠木混交林的生态环境

科学合理的树种选择,针阔叶的混合比例类型,在树种生长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的选择和树种的竞争,形成最佳林型。通过生态环境的选择和竞争在生长过程分为草本植被、木本植被等。结构完成,接近天然林状态,形成混交林[3]。在此之后,破坏环境的林地再造林活动相对较高。

4.2 杉木、楠木混交林能提高土壤生产力

主要原因是混交林冠层后落叶较多,导致土壤水分较高,腐烂后生物活性增强,导致土壤密度低,空穴大,抗风性好[4]。拥有更好的树木生长和更高的水容量。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某些化学元素相对较高,土壤酸度降低,土壤淋滤减少,土壤肥力直接增加[5]。

4.3 加强杉木、楠木混交林的水土保持

由于地表凋落物、渗滤液和雨水的蒸发,导致凋落物和大面积土壤水分减少[6]。混交林建设后,下层和中层木材层减轻了降雨侵蚀,细根同时固定土壤,枯草和下层木材层使植被层增厚,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

4.4 杉木、楠木混交林的防火效果优

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的水分含量高于纯针叶林,火灾风险显著低于纯针叶林。

4.5 杉木、楠木混交林对森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力

混交林生长稳定,病虫害少,纯林易发生病虫害。森林的优势是环境,其本身就是小气候。它的生长是以病虫害为代价的[7~9]。林内因其物种资源丰富、有益有害的昆虫虫较多,彼此成为各自的天敌,林病虫害可控,垂直结构合理,混合分布均匀,暴雨、飓风、雪压等自然灾害相对不容易发生。

5 推行杉木、楠木混交模式造林措施

5.1 完善良种使用机制,扩大资金投入

杉木、楠木混交造林是系统造林。基础设施项目,充足的资金为依托,以保障物质提供充分。杉木、楠木混交本身作为公益性的项目活动,在满足政府单方面投资项目后续过程需要的状态下,杉木、楠木混交造林保持稳定发展。大部分林场杉木、楠木混交林建设存在资金不足等重要阻碍。杉木、楠木混交造林不以科学造林为依据,缺乏技术人员的配合,研究成果往往难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另外,在现如今经济快速的发展阶段,杉木、楠木种苗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10]。

5.2 鼓励林农林地流转,实行林业规模化集约经营

森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山区森林完全实行家庭经营,集约化经营难度加大。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造林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外资林业企业,确保试点建设取得成效。推广“企业+农民”经营模式,实行集约化、模式化管理。同时,鼓励林业企业突出公益性,创新思路,灵活配置股份,实行股份制,实现利益最大化[11]。

5.3 加大技术扶持,加快工作进度

地方林业局应派技术骨干指导场地和单位的杉木、楠木造林作业:一是从浸泡到施肥到浇水,所有技术环节都要到位。二是要加强监管。必须全程跟踪,从育苗、分苗到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枝叶修剪,确保针阔叶混交造林监督到位。三是明确管理保护主体。在明确企业主的前提下,要实行“非主树”管理保护机构,以确保树木健康生存[12]。

6 结论与讨论

杉木、楠木混交林幼林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纯杉木林,但在生长后期,楠木树长、直、多叶、适应性强、生长快[13]。与抑制杉木生长的经济效益相比,杉木纯林的经济效益要高于杉木、楠木混交林。无论是杉木纯林还是杉木、楠木混交林,都必须严格按照修剪技术规程执行,及时疏林。特别是在杉木、楠木阔叶树混交林中,要加大对非目标树种的生产采伐和选择性采伐力度,生产中小规格材和非标材。间伐和非目标树种及时砍伐,以免影响经济效益。杉木、楠木混林种杉木是目标树种,楠木是一种高大乔木的相关树种[14]。在栽培结果的经济效益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关于树种组合,合适的林地和树木是造林和再造林过程的先决条件。如果选择混合造林,不仅要考虑根系养分竞争的空间,还要考虑树冠生长的空间,以及种与种之间的优势互补。在管理上,还需要通过长期生长补短板,以林养林。这样就可以确保“一山一林一收益”,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15]。

猜你喜欢
楠木混交林生长量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黄檗家系幼龄期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茶盘洲的楠木王
金丝楠木不神奇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道县发现湖南境内最大野生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