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菲,董贤斌,罗静思平,吴曼颖
(吉首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和乡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敏感性较高的城乡交错带面临着社会矛盾、生态脆弱、产业与民生问题等多重风险与挑战[1]。中国城乡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二元化——即城乡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由经济和物质的差异造成的[2],城乡要素逐渐过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城乡交错地带,其性质既不同于典型的城市,也不同于典型的农村[3]。城镇化的过程是将文化融入城市并改变城乡生活方式的过程[4],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城乡交错带的发展需按照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建设高效发展经济产业,给地方以及人民带来福音。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田园”,特点在于“综合体”这个形式。将农村的土地、农业资源与城市的科技与管理资源整合在一起,以“三生”“三产”的综合建设形式发展,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与农业、加工业、服务业“三产”有机地联合起来,通过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功能使星泰田园综合体真正成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在田园综合体的内部,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有机生长的聚集区[5]。
佛山星泰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地处佛山市中部位置。经纬度为:113.24°E,23.02°N。项目选址位于东风水库以南3.6 km,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的西南方向4 km。南边隔着商业大道与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相望,东边紧邻石谒社区,西边有多个快递服务公司。面积31.5 hm2,场地内有两个果园:一个是绿步无花果体验园,一个是朝鸿生态果园。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质良好。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
广东省佛山市作为我国沿海重要发展对象,从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都具有不一样的风采,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同时佛山市也是广东省著名的“鱼米之乡”“纺织之乡”,是粤剧、舞狮等粤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是城乡一体化模式下以“桑蚕岭南,田园新韵”为主题,田园为织底,形成完备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深度挖掘佛山文化特色,以佛山市传统文化为主体,归纳总结其武术、粤剧、舞狮等文化元素,以实用功能为基础,保留岭南独特的风韵,利用新颖的设计手法将其融合植入本次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中,构建新型桑基鱼塘网状肌理。以现代技术演绎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古风新韵的文旅体验,创造独特的岭南田园景观(表1)。
表1 星泰田园综合体设计思路
2.3.1 生态与发展并存
植物景观要进行生态化的设计,在其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田园综合体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地选择植物进行搭配[4]。围绕自然景观进行设计是田园综合体设计的前提,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改造,构建新时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尊重原场地的山水格局,保护乡土景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为田园综合体设计各项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域。例如教育、商业等,在生态的基础上配套一体化的公共设施,从而确保在保护乡村景观资源的情况下更好地发展。
2.3.2 生产与运营同行
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提升产业链价值,农业作为田园综合体发展和运行的动力,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农业板块资源整合,综合开发成为产业资源,尊重场地肌理,规划特色农业体验项目。植入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综合服务等多元业态以及多主题设施作为核心竞争力,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大的改变[5],成为经济综合体,撬动整个区域价值。
2.3.3 生活与文化同在
将地域性文化植入田园综合体规划,文化指导设计,使文化成为场地的灵魂。百年古榕树,百年古戏台,都是岭南的记忆。依托当地自然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农业产业资源,精心培育文化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6],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再进一步加深,因而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展现地域性的景观及文化特征,并对佛山文化进行升级改造,形成有文化基因的田园综合体。
当前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交错带城镇化建设的矛盾,解决城市发展中位于城市边界地段的发展问题。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运用田园综合体的设计思路,是当前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将生态空间中的长处与短处相互弥补,刺激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发展活力,促进社区建设的功能性以及完整性。“三产”总体发展构思: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在于复合产业链的打造,农林,旅游、地产为其不可缺少的三大板块[7]。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的美誉,南海区更是南狮的发源地之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田园综合体以“桑蚕岭南,田园新韵”为主题依据自然地貌之势,将凝练舞龙舞狮的线条、桑基鱼塘的肌理以及陶瓷的纹样融入到场地设计之中(表2)。
表2 佛山文化提取与设计转换
2.4.1 景观构架
邵雍曾写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依此诗为景观设计构架,主干道设计成两到三里的舞狮盘旋在场地中的环线,贯穿场地。以环路为轴,散落式建筑分布,构建“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式景观布局,让城市与山水相叠加,烘托“八九十枝花”盛景,形成田园综合体第二维度的景观动线。由第二维度进行扩充,在景观的基础上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第三维度的产业动线。一环一带一心五区多节点的布局萦绕着整个场地。
2.4.2 交通流线
根据现状及及场地与周边环境的联系,结合空间的属性和特质,园区共设三个出入口,南边紧邻商业大道,是游客到达的主要路线,则场地设内陷式主路口,东面紧邻石谒社区,是附近居民人口的集中区域,则设置两个半开放式次入口。北边以及西边紧邻工厂,不适宜作为出入口。园区内存在陡坎,内部交通主要由缆车、游园小动车将活动路线流畅的连接和组织。缆车的存在更是打造了空间景观立体感,丰富了视觉感受。
2.4.3 分区描述
人是主导项目分区的主要对象,受到当前项目场地的局限性以及各个分区的功能性的不完整,需将各个分区串联起来,达到田园综合体的理念效应,确保“三生”与“三产”之间的结合。从田园综合体应具备的功能区域看,主要包含产业、生活、景观、休闲、服务等区域,每一区域承担各自的主要职能,各区域之间融合互动,形成紧密相连、相互配合的有机综合体。项目建设将场地分为狮山文化广场、科技创新组团、都市互助农业、度假休闲区、山地休闲区5个区域,赋予各个分区不同的功能职责,利用舞动的路径围绕田园岭南山水,体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圆形围合的一级道路景观与当地自然状态下的软质景观相结合,使得以第二维度的软质景观成为宜观宜留的空间,更展示人与人的活跃联系。这条活跃的景观带,将活动空间和自然空间相互连接,使得五大分区被和谐串联,在环路上穿越城市风貌和自然风貌的各个角落,将田园岭南重现狮山镇。狮山文化广场主要设有舞狮、武术等具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纪念馆,在度假休闲以及山地休闲区则建设的是飞龙索道、荷香乐园、生态游廊、花海悬空栈道等特色景观,都市互助农业则包括农业种植林、桑基鱼、花基鱼塘等产业的建设,最后一步就是科技创新组团,其主要功能利用周边各个高校的科技力量,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同时还是品质田园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全面渗透、支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方方面面[8]。将农产品升级,植入科技以及文化创意,打造佛山品牌,传承佛山文化。利用一环一轴五区多节点的概念将项各个分区串联起来,建设“三生”“三产”有机结合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项目拥有丰富分区结构,形成一步一景的景观架构。
图1 星泰田园综合体产业布局
城乡交错带属于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居住着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这里的居民同样需要良好的社区生态环境及叙事、共享空间[9],然而城乡交错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而成为发展农业旅游的前沿阵地[10]。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发展的创新型发展模式体现了农业、文旅、社区共同发展的新型思路[11]。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为了保障民生生活,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出发的,为此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当地文化特色且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城乡交错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策略,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当依托乡土文化实现就地城镇化以获得城镇化发展持续不竭的动力[12],袁心平以无锡X区为例分析了当前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一些瓶颈,分析其区位条件、交通情况、消费市场、特色农业产品及周边旅游环境以及解决策略[13],张颖对辽宁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也指出辽宁不仅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还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同居的省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过长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区,适合建设田园综合体园区[14],丁自豪以旅游业为主题建设了田园旅游综合体也是独具创新的[15]。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景泰广场田园综合体的项目设计为例,建设佛山市狮山镇“桑蚕岭南,田园新韵”田园综合体,打造一个一环一带一心五区多节点的综合性场所,其建设对农业、农民和城乡交错带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建设思路。星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是将“三生同步”和“三产融合”紧密结合,传承历史文脉、活化空间功能、修复生态环境、激发经济产业,构建农业、文旅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发展模式。设计建设以产业带动民生,坚持可持续发展,保留地方特色文化,为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期达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城乡交错带的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