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显光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为众多一线教师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是新课改背景下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融合信息技术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可为学生带来新颖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立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融合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展开了教学研究与分析,以期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演示模拟功能,以及交互性功效,进行物理知识信息的智能处理。同时,通过海量的网络资源、共享功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物理知识内容学习,并利用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营造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导入融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多媒体教学是现阶段众多一線高中物理教师善于应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之一,可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融合。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内容,在实践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收获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将新课内容进行整理并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画面直观呈现特点,以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在导入环节快速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课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多元化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以《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依据教学目标“理解速度的定义、单位和方向”、“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辨析应用关于速度的概念。”、“会使用打点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刘翔110米跨栏跑以2分88秒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影像质量,引导学生在观看影像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速度,以及如何进行速度的正确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其他与“速度”相关的影像画面,比如正在运动中的小汽车、飞奔的轮船,还可包含正在慢慢爬行的蜗牛,经过画面鲜明的对比,更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了解到本课将要学习的重点知识是速度。教师这样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内容,既可以向学生传递新课堂重点知识内容,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具有演示功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依据信息技术的这一功效创设微课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入到灵动、有趣、便携的物理课堂学习活动,使其体验到呈现出来的物理知识的清晰、明朗,以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目标。这需要教师提前录制微课,依托微课可突显教学重难点知识和灵活性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并掌握知识中的重要物理概念,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以《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为例,对这样一节以让学生掌握动能概念、了解动能符号、单位和表达式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并依据这节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录制“温故知新”、“自学提领”、“探究导航”几个知识板块的微课,引导学生有效的完成学习。教师可通过这种几分钟一个知识板块的内容呈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动能”以及动能定理概念,并使学生借助教师的微课画面中细致的讲解,通透完成这一节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以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提前录制的微课,进行“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自主认知,提升其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作为微课主讲者,应针对微课内容适时进行重放,一方面展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质疑和提问的好习惯,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并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物理实验融合信息技术,演示物理实验过程
实验是物理学科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组成内容,是贯穿物理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高考物理必考题型和知识点。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融合具有天然优势,常见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有多媒体、微课、Flash动画、互联网以及直播等,而与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最有效、最直接的则是前三种。之所以说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融合具有天然优势,是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繁琐,一些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很难观察和掌控,再加上一些物理实验具有安全隐患,所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将实验现象和过程演示出来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和直观性,并且可以随时暂定和重复播放,极大地解决物理实验过程不可控教学难题。
例如,以《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教学为例,实验目标主要是研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常规实验教学学生很难看清小球平抛落地这一过程,不便于教师开展演示实验教学,即便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也很难捕捉和看清小球运动轨迹。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演示平抛运动整个过程。比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或是微课视频,将小球平抛运动过程进行慢放,并在视频中提前做出小球运动轨迹和坐标轴。即便学生存在疑惑,或是没有观察清楚,教师也可以重新播放视频,或是在实验讲解过程进行重播,都可以很好的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在学生对小球平抛运动有基本了解后,教师再开始实验教学讲解,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实验本质和重难点知识。
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展示出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领域带来的利好。因此需要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践教学,借助多媒体和微课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课堂导入、教学讲解和物理实验教学中突显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的同时,也可以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楠.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1(Z2):36-38.
[2]段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0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