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芳
(深圳市南湖勘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物对高度、深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土地、地下水等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占比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地下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若地下水对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的影响较大,则需要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如何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水文地质勘察方案,成为勘察成果是否准确的重要一环。
水文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及其组合关系,岩土层渗透性的强弱(渗透系数大小),承压含水层的特征等。为保障工程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应查明相应的水文地质因素,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设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终提供相应的水文地质报告。
某高层住宅工程,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形整体平坦,局部稍有起伏,拟建通体地下3 层车库,基础埋深约为现自然地面以下15.0 m。
根据钻探、标准贯入及静力触探原位试验结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对场地地基土按岩性及力学特征分层:埋深0~2.0 m 为填土,稍湿,以黄褐色粉土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埋深2.0~11.0 m 为粉土,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其厚度可达9.0 m;埋深11.0~26.5 m 为细砂,饱和,稍密~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砂质不纯,黏粒含量高,其厚度可达15.5 m;26.5 m 以下为粉质黏土层,硬塑,干,强度为中等~高,未钻穿,可视为不透水层。
钻进中遇到地下水时,及时停钻量测初见水位。一般情况下,在夜间量测上部潜水含水层的静止水位。场地内潜水初见水位约为3.9 m,静止水位埋深约为4.0 m。
拟建场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多风,雨雪稀少。年平均降雨量约600 mm,每年7~9 月3 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5%。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理特征,场地临湖区域水位受湖水影响,总体也受大气降水影响。
根据场地周围的勘察资料了解,场地内浅层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含水层为26.5 m 以上的粉土、细砂层,其渗透系数约为5.3 m/d;26.5 m 以下为相对隔水的粉质黏土层。
抽水试验的主要依据有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 年版)、《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1]、《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及抽水试验区地层结构资料等。
抽水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建筑场地中细砂层的渗透性,测定单位涌水量及渗透系数等有关水文地质参数,为建筑设计和基坑降水提供基本的水文地质资料[2]。本场地内细砂含水层渗透系数稳定流抽水试验测定,设置一个抽水孔和一个观测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即在抽水过程中,要求抽水流量和动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4.3.1 抽水试验井及观测井的布置
本工程单孔抽水试验的抽水孔过滤器安置在细砂层中部,抽水井为潜水非完整井,即未揭穿整个含水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抽水井。观测孔布置在与地下水流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抽水孔的距离r1为10.0 m。
抽水试验成孔宜采用清水钻进,钻孔工艺采用泥浆护壁,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洗井。洗井时,先用空压机间断地向井管内输送压缩空气,使井内水位产生较为剧烈的浮动,以此破坏井壁的泥皮;然后,利用冲孔器向井壁喷射高压水流进行洗井;最后,将活塞安装在钻杆底端,向下使其到达滤水管位置,随着钻具上下往复活动,使钻杆活塞在滤水管位置上下运动,以此破坏井壁泥皮,达到疏通含水层通道的目的[3]。
洗井结束后进行2 次试抽水,当单位涌水量之差不超过10%,并且水中沉淀物含量符合要求时,洗井结束。
4.3.2 抽水试验井及观测井结构
1)过滤器
过滤器安装在管井中对应的含水层部位(细砂层),带有滤水孔,主要起到滤水挡砂及护壁的作用。抽水孔过滤器采用填砾过滤器,观测孔采用包网过滤器。
2)潜水泵
因井水位深度较大、抽水降深大、出水量也较大,所以,选用深水潜水泵。
3)量测器具
观测水位使用电测水位计。观测读数应精确到1 cm。
流量测试用具应根据流量大小选定。流量小于1 L/s 时,可采用容积法或水表;流量在1~30 L/s 时,宜采用三角堰;流量大于30 L/s 时,应采用矩形堰。
4)抽水井及观测井结构
抽水试验井及观测井采用内径为0.3 m 的混凝土管,成井直径D 为0.55 m,二者井深及过滤器长度均相同。潜水井井深18.0 m,上部12.0 m 安置不透水的水泥实管,下部过滤器长度l 为6.0 m,滤管外包设多层滤网,外部填满石英砂滤料。地下水位完全淹没过滤器,并且井壁进水。
在进行抽水试验前,对抽水试验井和观测井的静止水位进行了量测,每小时测定1 次,按3 次所测结果基本相同的要求,测得地下水的稳定静止水位值为4.0 m[4]。
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同步观测记录抽水井的涌水量和抽水孔及观测孔的动水位。
为了获取更为准确合理的渗透系数K,进行小流量、小降深的抽水试验。设计主井抽水试验进行3 次水位降深,本场地潜水含水层厚度H 约为22.5 m,初步确定潜水井3 次降深分别为3.0 m、2.0 m、1.0 m。
水位与流量的观测时间按5 m in、5 m in、5 m in、10 m in、10 min、10 min、10 min、15 min、15 min、15 min、15 min、30 min、30 min、30 min、30 min……30 min 的间隔进行,出现稳定趋势以后每隔30 m in 观测1 次,直至结束。
稳定延续时间:当达到某一降深时,相应的流量和动水位趋于稳定后的延续时间约为8~24 h;观测孔的水位稳定时间大于2~4 h。
水位稳定标准:在稳定时间段内,涌水量波动值小于正常流量的5%,主孔水位波动值小于水位降低值的1%,观测孔水位波动小于2~3 cm。若抽水孔、观测孔动水位与区域水位变化幅度趋于一致,视为稳定[5]。
试验结束后,可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停泵时按1 m in、3 min、5 m in、10 min、15 m in、30 m in 的间隔进行水位观测,以后每小时观测1 次[6]。
潜水抽水试验进行3 个稳定降深的试验次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潜水非完整井抽水试验结果
5.2.1 渗透系数
对于潜水井非完整井,过滤器安置在含水层中部,从井壁进水,利用单孔抽水,有1 个观测孔的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抽水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1 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抽水示意图
渗透系数K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K 为渗透系数,m/d;Q 为流量,m3/d;Sw为抽水井降深值,m;S1为观测井降深值,m;l 为过滤器长度,m;rw为抽水井半径,m;r1为抽水试验井与观测井距离,m。
根据式(1)计算抽水试验井在3 次降深下所得的渗透系数K,并将其列于表2。
表2 潜水非完整井抽水试验数据及计算
通过抽水试验资料,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得细砂层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5.299 m/d。
根据黄淮海平原地区细砂渗透系数经验值为6~8,可评定本场地细砂层渗透系数为6,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5.2.2 影响半径
对细砂层,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影响半径经验值,可评价场地细砂层影响半径为50.0~100.0 m。
通过各项研究表明:地下水与各种岩土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密不可分。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认可度,必须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位,然后依照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加强对地下水的勘察。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