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川 李莉 魏瑶 肖谋文
(1.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2.邵阳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
许多研究与运动实践表明,体育生活方式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利于人们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基础与前提,有助于提高其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竞争意识,培养竞争能力。因此,必须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质量,丰富其体育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氛围,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
根据研究目的,对湖南省部分市区中小学767名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及其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00 份,实际收回问卷767 份,回收率为95.87%,其中有效问卷697 份,有效回收率为90.87%。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其基本情况可见一斑。
该文主要从青少年学生是否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及其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运动的形式、体育消费以及影响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1.1.1 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生活方式的态度和认知
表1显示,青少年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较多,所调查人数中,有306名学生选择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占总人数的43.89%。说明青少年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体育锻炼,没有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缺乏意志和顽强拼搏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弱。
表1 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锻炼喜欢程度情况(n=697)
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课业压力、场地的限制等。青少年学生所选择的体育方式较少,许多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就是单纯地锻炼身体。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非常片面。当问到体育锻炼的功能时,许多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就是为了娱乐需求或者是增强体质,很少有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太重视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
另外,通过调查也发现,青少年学生大都不喜欢在夏天或者是寒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其中,男生的情况要比女生好,有50.84%的男生愿意克服困难去参加体育锻炼,而只有39.33%的女生愿意参加。有些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甚至用经期、生病等借口来逃避体育锻炼。还有些肥胖的学生,虽然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他们只看到体育锻炼的困难,却不会主动地参与锻炼。因恶劣天气而选择逃避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在少数,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缺乏毅力和勇敢顽强精神,以及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作用认识模糊,体育价值观念还有待加强,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以及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1]。
1.1.2 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表2 显示,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有:选择瘦身减肥的学生约占15.64%,选择强身健体的学生约占16.79%,选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占10.75%,选择其他方面的学生占6.17%,而为了体育考试被迫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占比高达50.65%,超过半数之多。由此可知,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和目的不合理,进一步可知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全面,对待体育的态度不正确[2],反映出青少年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被迫参加体育锻炼,且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功利性较强。
表2 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情况(n=697)
1.1.3 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
表3显示,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以和好友、同学一起参加为主,占总数的42.04%;少部分学生会选择课余单独运动,占总数的13.77%;参加体育社团集体的体育活动,包括校内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集体项目,也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活动形式,占总数的44.19%。青少年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并能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3]。青少年学生参加集体竞赛运动,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协调与合作,这能够激发队员的团队责任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青少年学生经常参加这些体育活动,既能强健体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又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感。
表3 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形式情况(n=697)
1.1.4 青少年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体育消费反映的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支出的相关费用和物品,它既是生活支出的一部分,也是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随着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需要与发展,以及对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的需求扩大,体育消费逐渐成为健康生活方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调查可知,青少年学生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和器材、参加体育类比赛、观看大型比赛等方面(见表4)。青少年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他们的父母,缺乏经济基础,所以青少年学生没有过多的资金用在体育消费上面。由于经济来源于父母,所以青少年学生的消费行为完全受父母掌控,大部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更愿意在学习方面投入,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明显偏低,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价值观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4]。
表4 青少年学生体育消费情况(n=697)
1.1.5 影响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家长不允许,有20.95%的学生家长不赞同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害怕孩子因为参加体育锻炼分散注意力而耽误学习,可见家长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第二,学业压力大,体育课常常被其他教师抢占,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51 人选择,约占21.66%;第三,有32.28%的学生因场地设施的限制,如场地器材不够等原因而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第四,16.07%的学生是因为体质差而不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另外,没有运动爱好的青少年学生占比为9.04%(见表5)。由此可见,现在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太理想,体质健康令人担忧。
表5 影响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n=697)
体育生活方式对个体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表现在其身体的发育状况和各项生理功能状态方面。从表6 的调查结果可知,青少年学生对现在的体质状况大都不太满意,有415名中小学生对目前的体质状况不满意,占总数的59.54%。尤其体现在视力这一方面,近视率持续升高,肺活量、耐力素质等连续下降,导致肥胖、体质变差等一系列健康问题[5]。
表6 青少年学生对自身体质现状满意度(n=697)
由表7可知,视力在1.0以上的学生只有128人,仅只占总数的18.39%;视力在0.8~1.0 的学生有297 人,占总数的42.75%;视力在0.6~0.8 的学生共163 人,占总数的23.25%;而视力在0.6 以下的有109 人,占总数的15.61%。视力在1.0以上的学生较少,可见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很不如人意。
表7 青少年学生的视力情况(n=697)
1.3.1 体育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1)对青少年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大脑的工作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减轻精神压力,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心肌供血能力。运动可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增加肺活量。运动对骨骼生长同样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总之,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2)对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首先,对速度、耐力方面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中学生在速度素质上有优势,如大脑反应更灵活、动作变化更快速、身体位移更敏捷等。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需要参与者具备较强的耐力和意志力。长期进行运动可以提高耐力素质,提升心肺功能,塑造身形,展现良好的身体形态。
其次,对力量素质和灵敏度的影响。身体的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力量就会很弱;力量太弱,就会导致很多运动技能无法完成,且极易受伤。健康的体育生活方以及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力量素质。
(3)对青少年学生身体形态方面的影响
体育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进行全身运动有助于更快地消耗脂肪,所以经常锻炼有助于塑造健美的体型。体重过重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肥胖。肥胖是指脂肪在体内的过度积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中小学生由于饮食不规律,学业压力大,负担重,睡眠不足,形成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出现肥胖问题。肥胖问题不仅影响中小学生外在的形态,也会对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害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6]。
1.3.2 体育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在应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选择迎难而上的学生只有15.67%,而选择逃避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35.29%。说明中小学期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调节心情,达到舒缓轻松的目的,体育运动也可以缓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表8 青少年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n=697)
由表9可知,获得体育运动奖项感到特别自豪的学生有211人,占总数的30.25%;感到自豪的有320人,占总数的45.92%。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课业压力大,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可以让中小学生有较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并能锻炼意志,锤炼品格,促进青少年学生快乐成长。
表9 获得体育运动奖项是否感到自豪(n=697)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明确要求[7]。因此,学校体育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个性发展需要,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保障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的负荷和密度,渗透趣味课课练,增强学生体能。体育教师要积极应用自主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8]。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应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及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正面导向作用,创设体教融合的平台与机会,动员优秀运动员和运动技能高超的体育明星,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演示和指导,营造全社会热爱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的氛围,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兴趣,发挥体育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9]。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主导作用,校领导要从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创设较为完善的体育运动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条件。学校体育工作者作为青少年学生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直接责任人,要牢记使命,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指导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青少年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有一定的个性特点,要注意加以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通过调研发现,青少年学生所选择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上,有一些项目受学校条件限制,难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喜好,致使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结合学校特色,既要注意开发校本课程,又要开展一些学生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网球、轮滑、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女子防身术等[9]。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项目,并乐在其中。
体育消费与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关联性,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因此,体育教师或家长要加强教育引导,倡导理性消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克服虚荣、奢侈消费心态,实施绿色体育消费、生态体育消费。中小学生在校园、社区或家庭中,可因地、因时、因材参与体育锻炼,再根据自身实际,适度选择相关体育消费项目和内容,提高体育消费的实效性。当中小学生真正形成了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才会有助于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这对建立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运动能力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负荷适宜的运动,掌握基本的健康卫生知识和安全保护措施,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项目技能。改革学校体育运动竞赛内容和形式,创立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竞赛及体育文化活动,并通过设立一些激励机制或奖惩措施,督促学生坚持经常运动,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10]。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喜欢运动、不愿意出汗等现象。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娱乐情境、经常举办竞争对抗赛,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并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获得成功感,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加快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以及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体育运动价值和功能的理解与认知较低,体育锻炼兴趣不高,锻炼坚持性较差。且因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个体体质弱、没时间和没有运动爱好等原因,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不能坚持体育锻炼,难以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体质水平不高、近视率和肥胖、超重比例居高不下等一系列的问题。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学校、家庭和体育教师需多方协同配合,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