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为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疼痛、有烧灼感、味觉减退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不仅可以加重感染症状,甚至诱发癌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与抗生素在广泛使用,菌群失调与免疫力低下所致的口腔念珠菌感染问题也日益严峻[2]。因此,采取强效的抑制菌、抗菌药物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与应激状态,抑制疾病进展十分必要。目前,临床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主要采用局部药物治疗,然而不同药物方案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存在明显差异[3]。2019年8月—2020年7月本院对62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应用了西帕依固龈液与西吡氯铵联合治疗,收效满意,且有效改善黏膜萎缩与红斑问题,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科学》[4]第9版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口腔黏膜活检确诊;近1个月未接受过抗生素药物治疗;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方案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的真菌感染;免疫缺陷性疾病;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研究中涉及的药物有过敏史。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24~65岁,平均(45.6±4.8)岁;病程3~24 d,平均(15.3±5.7)d。研究组: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24~65岁,平均(45.3±4.4)岁;病程3~24 d,平均(15.4±5.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吡氯铵含漱液(国药准字H20113183,生产企业: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120 mL∶0.12 g)治疗,15 mL/次,饭后含漱,强力漱口1 min,3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西帕依固龈液(国药准字Z65020012,生产企业:新疆奇康哈博维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100 mL)治疗,3~5 mL/次,饭后含漱,强力漱口2~3 min,3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
(1)根据《口腔科学》[4]第9版中的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病损红斑部位,萎缩舌背乳头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念珠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显效:病损红斑部位与萎缩舌背乳头改善>60%,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念珠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但菌落数<70 cfu/mL。有效:病损红斑部位与萎缩舌背乳头改善在20%~60%,自觉症状有所改善,念珠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但菌落数<140 cfu/mL。无效:病损红斑部位与萎缩舌背乳头改善<20%或未见改善,自觉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念珠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菌落数≥140 cfu/mL。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根据症状积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黏膜萎缩与红斑的变化,其中无损伤计0分,局部损伤计1分,斑片样损伤计2分,弥散性损伤计3分。评分越高说明黏膜萎缩和红斑越重[5]。(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症状积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变化。其中口腔无烧灼感、无疼痛感计0分;轻微、间歇性疼痛,或有烧灼感计1分;持续疼痛或烧灼感计2分;剧烈的疼痛计3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重[6]。(4)采用棉拭子涂擦法对病变组织标本进行采集,以菌检检测菌株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致病菌转阴率。(5)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口腔黏膜浅表脱屑、牙齿着色、舌苔发黑、味觉改变等。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黏膜萎缩、红斑与疼痛情况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总有效率、致病菌转阴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的95.16%较对照组的79.03%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例(%)]
治疗前,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黏膜萎缩与红斑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黏膜萎缩与红斑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黏膜萎缩与红斑的变化对比(分, ±s)
表2 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黏膜萎缩与红斑的变化对比(分, ±s)
?
治疗前,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疼痛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疼痛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见表3。
表3 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分,±s)
表3 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对比(分,±s)
?
在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致病菌转阴率对比中,研究组转阴率为72.58%(45/62)较对照组54.84%(34/62)更高(χ2=4.221,P=0.040)。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口腔念珠菌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类型,以白色念球菌最为常见,其属于条件致病菌,是一类革兰染色阳性酵母菌,有假菌丝与芽生孢子两种形式,其中假菌丝为孢子繁殖的致病途径。通常情况下,人体口腔中白色念珠菌占25%~50%,对于其他口腔内的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继而维持口腔内的平衡状态,所以不具备致病性[7]。然而,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致使菌群失衡、口腔不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缺陷、放射治疗导致免疫机制受损、恶病质或糖尿病等全身严重疾病,以及假牙下端pH值偏低等情况均会促使孢子向菌丝型繁殖,继而诱发口腔念球菌感染[8]。
目前,临床针对口腔念珠菌感染主要采用局部药物予以治疗。其中西吡氯铵属于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药物,可以在口腔念珠菌细胞膜表层产生吸附作用,继而减少其表面张力,促使细胞壁与细胞膜分离,增强细胞壁的通透性,诱导蛋白变性,最终发挥出强效的抑菌与杀菌功效[9]。有研究发现,西吡氯铵可以杀灭需氧菌、真菌与厌氧菌,对于牙菌斑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不会影响口腔内的菌群。西帕依固龈液由没食子制成,具有止痛,健齿固龈的功效[10]。该药中所含有的茶多酚与没食子酸化合物可以抑制口腔内的细菌与真菌,并可以抗病毒与抗氧化,十分适用于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11-12]。刘淑明[13]对44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应用了西帕依固龈液与西吡氯铵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总有效率97.72%、菌检转阴率88.63%高于单纯西吡氯铵治疗组的84.09%、68.1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的95.16%较对照组的79.03%更高(P<0.05)。在两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致病菌转阴率对比中,研究组转阴率为72.58%,较对照组54.84%更高(P<0.05)。结果说明,两组药物联合应用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促使致病菌转阴。胡道勇等[14]对49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施以西帕依固龈液与西吡氯铵联合治疗,本组治疗后黏膜红斑评分(0.44±0.07)分、萎缩评分(0.39±0.04)分、疼痛评分(0.41±0.06)分较单纯西吡氯铵治疗组的(1.03±0.11)、(0.78±0.08)、(1.01±0.11)分更低。本文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黏膜萎缩积分(0.35±0.03)分、红斑积分(0.45±0.05)较对照组的(0.78±0.05)、(1.06±0.10)分更低(P<0.01)。治疗后,研究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疼痛积分(0.42±0.05)分较对照组(1.02±0.12)分更低(P<0.01)。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黏膜萎缩、红斑与疼痛问题,进一步保障整体治疗效果。从安全性来看,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此结果肯定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
总之,西帕依固龈液与西吡氯铵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黏膜萎缩和红斑问题,降低疼痛程度,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