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阈下的萍乡傩面具艺术数字化保护平台研究

2022-01-05 03:07余玮
西部皮革 2021年22期
关键词:萍乡面具技艺

余玮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1 萍乡傩面具艺术的概述

在古代时期,萍乡为荆扬区域,属于狩猎时期向农耕时代转变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日常生活中常与猛兽、瘟疫等作抗争,这时人们萌生了“万物皆有灵魂”的观念,认为神明的居所就是傩面具(见图1、图2),只要将傩面具戴上就可以有强大的力量,自己就可以和鬼神融合,占胜一切邪恶力量[1]。古时的人们基于生存的本能而创造出了傩面具这一原生文化。萍乡位于湘东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春秋时是吴国的西境,楚国东境,是经济和军事战略主要地区之一,萍乡特别的文化形态的形成离不开这种独特地理位置。多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萍乡地域内发掘多处各个时期的古遗址,由此可见,萍乡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萍乡傩面具发展的初期是旧石器到殷商、西周时期。汉唐时期随着傩文化的发展,傩面具也逐步增加,此时进入了傩面具的发展时期,功能也随之增加。于宋朝时期,湘东傩面具进入了转折期,为现代萍乡傩面具艺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萍乡傩面具艺术发展的高潮期是明清时期,这时湘东傩文化和傩面具开始广泛传播开来,影响深远。

图1 萍乡傩面具(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2 萍乡傩面具(图片来源于网络)

2 萍乡傩面具艺术特色

无论从造型、色彩、纹样特点,还是从雕刻工艺上,萍乡傩面具都有浓烈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及创作体系。萍乡傩面具的创作结合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加以想象进行创作,融入传统观念,面具的每一个部位都有相关术语,每个不同部位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以此更好地表现人物不同的特性,手工艺人会根据人物特征形成独特的艺术创作程式。萍乡傩面具艺人还会将特定的造型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艺术创作,更好更精准地创作出贴近生活的朴实的面具人物形象。

萍乡傩面具大体可分三种艺术造型:一是以人面为主的人面形傩,其艺术讲究传神,突出人物本来的精神面貌;二是人面结合动物形象的傩面具,这类萍乡傩面具形象威猛,似人似兽,面部表情比较夸张,代表作有开山、十二雷公等,常伴有牛角纹等。三是以动物面部为主的兽形傩面具,这类傩面具是以多种动物的面部特征组合想象创作而成的,如“六丁六甲”等,常用水波、虎等纹样。萍乡傩面具色彩层次鲜明,以真实面貌的还原为原则,因丰富的色彩语言被称为“金容彩绘”。

3 萍乡傩面具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萍乡傩面具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宋代时,雕刻技艺非常成熟,国家级传承人赖明德,省级传承人彭国龙就是传承了宋代雕刻技艺。享有“千人千面”之称的萍乡傩面具艺术是一门雕刻艺术,完整的萍乡傩面具有一千多尊,并且每个人物形象不相同。萍乡傩面具的雕刻技艺不仅蕴藏着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还传承了,表现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邪恶之物的痛恨,历代傩面具制作艺人对傩文化的理解和崇拜,都通过傩面俱得以表现。

现代社会制作傩面具大多数都是以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为主流,导致一些手工技艺的发展慢慢滞后,甚至正逐渐走向消亡。萍乡傩面具的雕刻技艺是一门难度大、费时长的手工艺,在现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年轻人大多都不愿意学这种费时、费力的手工技艺,因而萍乡傩面具雕刻技艺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经历了改朝换代后,传统的傩面具画谱被损毁严重。对萍乡傩面具的保护是当务之急。萍乡为傩面具保护建立了傩文化传承有限公司,规划相关的产业园,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傩面具雕刻技艺为重中之重,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傩文化产业链,这似乎为我们古老的傩面具技艺传承赢来了一丝曙光。

4 萍乡傩面具艺术数字化保护平台研究

承载了民族精神、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不可或缺的财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近年来一直倍受相关领域的学者高度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很多社会人士关注。[2]萍乡傩面具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萍乡傩面具进行数字化保护及其平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傩面具的保护方式中,以AR 增强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保护会比传统的保护方式更加有优势。本文对国家级非遗萍乡傩面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总结了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同时形成非遗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实践路径,以这种方式进行非文化物质遗的技艺和文化传承并打造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通过分析研究AR 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实践,设计满足现代人们所需求的交互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有趣方式展示传统的、有特色的艺术和文化,同时设计人们喜欢的互动形式,让观众体验丰富逼真的多元文化,以此了解更多中国传统的、特色的艺术和文化。

就目前而言,AR 增强现实技术在对萍乡傩面具的传承保护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例如:人们在参观时,手机就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得以满足。当然在应用AR 增强现实技术时,还要考虑运行环境的限制,所以产品形式的定义是,选择手机应用程序为产品载体。在利用AR 技术设计萍乡傩面具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要定义产品设计的框架和明确产品整体方向的设计,在此过程中推进,因此,在此之前要先了解用户的使用情景和使用需求,将用户的需求直接设计为产品功能点,以便于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参与互动体验。由上可见,可以按萍乡傩面具博物馆参观的时间、流程来进行分类归纳,以此转化成相对应的功能元素。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设计中,可以考虑以用户活动为主完成参观流程,以便更好地引导使用者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用户使用流程的模拟环节,来确定其功能元素的主要和次要顺序,同时将不必要的功能删除,将相类似的功能进行合并处理,以此设计出全方位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方案,这也是信息构建的可视化前提。

4.1 数字化保护平台设计目的

AR 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得以广泛使用,它有较高的灵活性,在参观场景中使用移动手机就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满足多样化需求。在这个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与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的时代,萍乡傩面具这一传统艺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危机。如果不加以数化技术的抢救和保护,萍乡傩面具将逐渐地走向消亡。利用AR 技术对萍乡傩面具进行保护平台设计,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为萍乡傩面具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平台设计提供实践指导。

4.2 数字化保护平台设计原则

通过建立数据库对萍乡傩面具保护相关领域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这种立档保护是对中国传统傩文化的一种保护方式,使用 AR 技术进行数字化传承。在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中,不管是从传承还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都是以人为本,因此平台设计要以人的感受为原则,以体验和活动等为核心而进行设计,下面具体探讨数字化平台建立的原则。一是“立档”与“活态”融合。建立相关数字信息,用AR技术,使用群体为传承人,可主动参与到传承中。二是对比关联。以萍乡傩面具为核心,建立数据库,相互关联,旨在实现平台的“对比关联”。三是保护与传承。从新视角出发,保护与萍乡傩面具相关的一切,包括文化,技艺、制作流程甚至于相关制作工具。四是用户体验原则。以用户浸入式体验为核心,在交互设计中以人为本,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度,使人深入了解萍乡傩文化和傩面具。

4.3 数字化保护平台设计内容

通过数字化数据与AR 技术结合,以数字化保护方式,将平台功能进行有效地划分。对萍乡傩面具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主要有设计信息采集、AR 展示和数据库三个系统。

5 结论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萍乡傩面具这一传统艺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危机。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与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具大的挑战与机遇,加上大众认知薄弱和社会边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抢救和保护,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传承人的逝去,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会走向消亡。本文以萍乡傩面具为例,基于时代快速变迁的情况下,利用现代的新科技对萍乡傩面具保护的平台进行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效的路径。

猜你喜欢
萍乡面具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我们摘下面具吧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酷酷的面具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