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实践探索

2022-01-05 05:30张岩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园本

马 娥,张岩岩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贺兰山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脚下,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天书图腾,是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贺兰山岩画文化作为记录人类生活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主要运用绘画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了古老的生活、神话、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贺兰山岩画距今有3000 多年的历史,它所展现的并不是某一个时代、某一个民族的印记,而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类文明印记在宁夏地区的集中体现。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构建园本课程,就是将贺兰山岩画文化中所蕴含的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以非制度化的方式转换为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内容。依托贺兰山岩画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形成“资源+”模式,构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并热爱本土文化,对于全面启蒙贺兰山岩画文化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构建

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构建幼儿园课程要充分考虑其文化要素与幼儿发展需求的结合,对其中有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甄别与筛选、表征与转换,构建包括园本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多个要素协调发展、有效融合的系统性工程。

(一)彰显本土文化自信,贯彻园本课程理念

本土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滋养,它以个体发展的方式来传承和创新文化,并以文化的发展来构筑和夯实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社会根基[1]。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构建园本课程,是对贺兰山岩画文化的直接传承,一方面可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的学习发展成为更具文化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幼儿的思想与情感,在幼儿心中播下爱家乡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携带着关于家乡文化的认同和信念成长为富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的人。

幼儿园课程本质上是一种人类精神滋养、价值引领、综合素养培养的文化活动[2]。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构建是传承本土文化与文明的使命行为,是完成地方文化延续和创新的重要体现。园本课程理念是幼儿园构建园本课程的核心与灵魂。幼儿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支持并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因此,必须秉持将贺兰山岩画文化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理念。园本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唤起幼儿关于家乡的零散经验,形成对家乡文化比较稳定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使园本课程理念的价值诉求得到最终的体现。

(二)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岩画文化资源

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内容丰富、体系庞杂,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零散性。为了充分发挥贺兰山岩画文化的价值和教育价值,提高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利用效率与质量,幼儿园需要主动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构建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库(如图1)。

图1 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库

在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库的创建主体上,邀请西夏文化研究专家、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幼儿家长等多个主体组建研发共同体,凝结集体的智慧,营造协同共育的园本课程文化。不同知识结构的研发主体从不同视角挖掘课程资源,可以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加丰富饱满,增强贺兰山岩画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利用效率和质量,同时,有效保障课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在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库创建的内容上,幼儿园可以开展“以点及面”的拓展性课程,以“贺兰山岩画文化课程”为切入点,生成与宁夏地区葡萄酒文化、石艺文化、剪纸文化等紧密相融的宁夏地区本土文化园本课程,逐步构建本土文化资源库。在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库的创建程序上,可以通过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甄别与评估、分类与再创等环节对其进行完善。通过一定的文化线索对贺兰山岩画文化的教育价值进行体验、比较、挖掘,目的是使其最大程度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同时,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资源不断进行补充完善,使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处于持续的更新和发展状态,便于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前查阅相关本土文化课程资料,活动结束后随时解惑,完善课程计划,进而推动园本课程深入实施。

(三)促进文化与课程融合,厘清园本课程体系

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本土文化与现有课程的融合。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兼具颠覆性与顺应性,课程内容不仅要兼顾到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同时,也要考虑到儿童的发展逻辑,努力寻找儿童发展需求与贺兰山岩画文化之间的连接点,使含有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更具情境性与体验性。以贺兰山岩画文化与健康领域的融合为例,幼儿教师在深度挖掘贺兰山岩画文化后需要进行筛选、提取、整合与幼儿动作发展相关的健康领域活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包含沿着田埂行走,开展走、跑、跳、攀、爬等身体活动,这与贺兰山岩画文化中的射猎文化、生存技能训练等内容相匹配。教师通过在射猎场域摆放仿真田埂,设计斜坡的方式,创设独具贺兰山岩画文化特色的区角,引导幼儿融入游牧情境,实现幼儿文化体验与动作发展的协调统一。

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启蒙幼儿对贺兰山岩画文化的认同,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基于这一逻辑起点,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保证园本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全面厘清园本课程体系。每一个课程方案都尽可能地做到生动有趣,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把握儿童的核心经验,有具体的三维目标作指引,以实现幼儿知情意行的统一整合[3]。以中班幼儿艺术领域活动《“印象”岩画》为例,本活动的三维目标分别确定为:知识目标为幼儿能够区别不同类型的贺兰山岩画印章;技能目标为幼儿可以灵活运用材料展现“印象”岩画;情感目标为体验自己创造岩画的乐趣。围绕着“印象”岩画主题确定的不同年龄阶段三维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印象”岩画主题课程目标举例

园本课程的生成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贺兰山岩画文化融入到幼儿五大领域课程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才能生成特色课程体系,既凸显了贺兰山岩画文化的教育蕴意,又增进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激活教师参与热情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要优化课程,它需要教师在活动中评价幼儿的兴趣、能力等是否能达到预期?分析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否得到有效的推进?检视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等[4]。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制度,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等确立系统的标准和规范,依据课程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评价主体的确定上,园本课程的构建者、开发者也理应成为园本课程的评价者;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应区别于常规的课程评价,要更多的倾向于园本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适切性,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达成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关联,使评价的结果能真正服务于课程的调适与改进。教师通过对幼儿多元化评价,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及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关照幼儿的学习过程,不断调整活动目标,形成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教学活动。完善的课程评价制度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构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课程,才能使教师乐于开发本土园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创新园本课程模式。

二、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实践路径

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构建最终是实践问题,其实践路径应以提升幼儿教师本土文化自觉以及园本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为突破口,充分考虑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需求,利用多种资源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本土文化课程环境,通过园本主题课程具体实施。

(一)“师资奠基”——提升幼儿教师本土文化素养

本土课程是建立在文化自觉之上的课程,也是课程主体基于理性思维对课程的价值、内容等所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建构[5]。教师是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主体,当本土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来源之一时,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就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建构质量的重要因素。本土文化素养是教师关于本土文化知识、态度和应用技能的综合体现,它的形成受教育个体、本土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发端于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认同及应用,这一素养既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它决定了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水平[6]。

首先,幼儿园教师对贺兰山岩画文化的意识和认同是推动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构建过程中传承、运用与创新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内在动力。幼儿园课程的构建不单单是创编贺兰山岩画文化相关教材、开展岩画相关原创活动,而是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满足幼儿需求,推动幼儿发展。

其次,幼儿园教师关于贺兰山岩画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是教师本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对贺兰山岩画文化中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人文变迁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钻研后,才能将其中适合幼儿认识与理解的内容筛选与整合,将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外化于行”,构建出符合幼儿发展的贺兰山岩画文化课程。

最后,幼儿教师关于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实践能力是园本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搭建开放地、多元地园本课程开发的平台,通过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力。幼儿园需持续开展全方位培训,从而激发教师个体的学习动力;使幼儿园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从观念认知、表现方式、实践能力等多个纬度获得整体的提升,能够真正将教师个体的文化责任感与文化自觉转化为幼儿园教学实践。

(二)“文化浸润”——增强幼儿本土文化体验

本土文化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地域性和思想性,能够深刻地反应出曾经生活在这一区域人的文化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及日常行为。幼儿只有与其所生存的环境进行充分且良好的互动才能获得健全的成长和良好的生命体验[7]。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经验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尊重和传承贺兰山岩画文化本质与要义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本土文化体验与本土文化信念。

一方面,带领幼儿走近自然,增加本土文化体验。幼儿园依托贺兰山岩画文化中的自然资源,抓住教育契机,带领幼儿在贺兰山岩画景区进行短期研学旅行或一日探究活动,幼儿通过在贺兰山岩画展区现场观察、手指触摸、认真倾听、动手拓印等方式直观地了解、认识贺兰山岩画,用自然打开五感,用五官感受自然,让自然教育课程得到更好的实践,顺势打通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一公里自然资源”,既能够顺应幼儿的自然天性,更有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在体验中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为本土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将本土文化与园区环境深度融合。教师要规划出融教学、游戏与文化为一体的开放式活动场地,努力营造一个与幼儿的生活经验交互作用的教育环境,通过全方位、立体的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熏陶和感染。首先,教师要在环境创设中坚持儿童视角,将贺兰山岩画文化的教育功能与幼儿审美特点相结合。贺兰山岩画多以简单的线条造型为主,这与幼儿绘画手法相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贺兰山岩画中的射猎、放牧等生活场景、草雕、岩羊、雪豹、马鹿等动物造型以“贯穿古今”的创作方式展现出来,将其呈现在幼儿园走廊的墙面上、活动室的区角内,使幼儿在充分了解本地文化遗产及社会变迁的同时培养其时空观念。同时,幼儿园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贺兰山岩画文化“工作坊”,围绕岩画元素对其进行设计与布置。例如,在户外为幼儿开辟简陋的、与贺兰山岩画景区远古人类居住相仿的区域,创设岩画拓印坊、草编坊、农耕坊、击剑坊,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探索场地,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在拓宽幼儿学习空间的同时,展示贺兰山岩画文化与众不同的文化感召力,提升园本课程内涵。

(三)“主题贯穿”——整合领域内容,开展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整合功能,主题课程的构建有利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系统化。贺兰山岩画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教师要深度挖掘主题相近领域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课程的整合,生成主题课程(见表2)。以“游牧民族体验记”为例,教师可以将五大领域:健康活动《满载而归的射猎之旅》、科学活动《科学探秘岩画》、社会活动《烧烤变变变》、艺术活动《拓印专属岩画》、语言活动《我的游牧体验》整合为主题课程。在健康活动中,通过练习游牧民族射猎技能,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科学活动中,通过讲解代表性岩画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社会活动中,幼儿通过小组合作体验获得美食的乐趣;艺术活动中,通过拓印自己专属印章,获得体会不同的艺术表征形式带来的成就感;语言活动中,幼儿充分交流游牧体验,学习分享与倾听。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生成的贺兰山岩画文化主题课程应当是动态的、持续发展的。通过活动前为幼儿提供畅所欲言的时间,倾听幼儿个人兴趣;活动时观察记录幼儿语言、行为;活动后整理幼儿经验,剖析幼儿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实现动态化主题课程的构建。同时,主题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关于贺兰山岩画文化整体性知识的获得。

表2 贺兰山岩画课程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融合举例

(四)“共建共育”——拓展园本课程的时空范畴

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幼儿园、家长、社区的三方共同配合,实现共建共育。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亲缘性成长条件,这种教育影响可以突破幼儿园教学的时空范畴而延伸到幼儿的家庭和社会公共生活中,能够最大限度的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进而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有效性[8]。通过与不同的文化资源拥有主体的协作,使本土文化的内涵得到更多形式的呈现,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将幼儿园的大门打开,经常带幼儿到幼儿园之外的场地中活动、游戏,通过在更宽广的自然环境中自由探索与创造,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的价值,这是世界学前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9]。例如,幼儿园可将幼儿雕刻的岩画用于装饰社区环境,联合社区开展幼儿射箭比赛,社区可设定贺兰山岩画文化科普月,运用社区环境拓展幼儿本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幼儿园应适当发挥家长资源,譬如邀请会雕刻的家长到幼儿园做志愿者,开展关于岩画雕刻的手工活动;也可以邀请家长义工直接协助教师带领幼儿前往贺兰山岩画景区、韩美林美术馆、岩画拓印室等,扮演讲解员、监督员等角色,与幼儿共同参与岩画文化的课程,不仅满足家长与幼儿互动、体验幼儿园一日教学的需求,也适当地帮助幼儿教师减轻工作量。在运用家长资源的同时,丰富活动内容,开阔幼儿眼界。

立足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是将贺兰山岩画文化资源要素、文化形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机融合的过程。在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秉持和坚守儿童发展的视角,将支持儿童的发展作为园本课程的最终价值趋向。只有在基于幼儿发展需求、学习方式的正确认知和深刻把握之上,架构园本课程的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推动贺兰山岩画文化的创造性表征与转换,才能真正彰显出贺兰山岩画文化的教育价值,使本土文化资源更好地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贺兰山岩画园本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印象贺兰山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阴山岩画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