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裕
江南水乡宜兴素来就有“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美誉。紫砂这一神奇的材质是其特有的陶土,经过紫砂艺人抟制成壶,在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制之后,用来泡茶不易变味,在长期的使用之后,如同美玉一般,散发出幽幽暗光,令人爱不释手。明代文人李渔曾经评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由此可以看到古人已经非常懂得使用紫砂壶,宜兴的紫砂艺人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大力地开拓创新,在紫砂造型、装饰和工艺等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让我们今天还能够非常方便地使用到这一传统的手工艺术品,成为生活之中非常具有艺术品味的乐趣之一。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静竹听风壶》作为一件紫砂竹器,采用了以竹饰壶的手法展示作者的创作技巧和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紫砂造型的历史之中,有许多的竹器经久不衰,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许多的壶友也特别喜欢竹器,于是衍生出更多的创新之作。此壶壶身敦实扁圆,线条简洁,形态圆润,壶底的处理非常的细致,也凸显出其中的端庄稳重。壶嘴弯流小巧,竹子的形态惟妙惟肖,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圈卷自然,宛如竹子迎风摇曳,自然形成的弯卷端握舒适,竹节的形态始终贯穿。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设计也是一截竹段,壶身还有几枝竹叶舒卷自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样的作品上手摩挲把玩,更加能够感受到其工艺的细腻程度和作者技艺的精妙绝伦。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静竹听风壶》,主要是通过壶嘴、壶把、壶身等等部位的竹形装饰,来表现“静竹”的挺拔傲立、卓尔不群,同时把我们国人对竹子的喜爱和精神的向往之情浓缩其中,营造出一种文人雅韵和宁静致远的氛围,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如同徜徉在静谧的竹林之间且听风吟。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北宋大文豪东坡居士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对竹子的看法,也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我们,特别是紫砂故里宜兴的人们。历史上坡公曾经几度登临宜兴,非常留恋这里的山水自然和风土人情,并且在蜀山西麓买田置业,准备归隐田园,安享晚年,尽管愿望最后没有实现,但是宜兴却留下了坡公的许多故事和传奇。竹子在宜兴也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丁蜀等宜南山区,大片的竹海绵延千里,成为江浙皖三省的自然分界线,许多的紫砂艺人也经常来到竹林深处放松身心,寻找创作的灵感。在许多的陶瓷工作室之中,也有用竹子来装饰的,一方面可以美化工作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紫砂艺人心境的一种表达,品格的一种彰显。在竹韵清风之中,紫砂已经不仅仅是一把实用的冲泡利器,更是一种我们国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图谱。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静竹听风壶》正是从我们非常熟悉的竹子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在临摹和揣摩许多经典竹器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和竹子的情感寄托其中。竹子四季常青、中空外直,凌寒虚心的特征和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国人的性格形成,也让宜兴的紫砂艺人找到了创作的重要题材,并且在这一品类里面不断专研,用自己的妙手抟制着紫砂多变的器型,抒发着紫砂艺术的文化内涵。
结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紫砂陶制作技艺,在今天已经是宜兴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丁蜀人民发家致富的根本之所在。许多的朋友慕名来到陶都宜兴,寻觅紫砂之真谛,久而久之就扎根于此,和东坡先生一样流连忘返,这也是紫砂带给我们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