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议“精准化”柴烧
——牧成窑柴烧实践的体会

2022-01-05 10:3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烧窑窑内精准化

张 驷

近些年,有关柴烧的信息在公媒体自媒体及群圈中,可以说每天都会出现。柴烧陶艺已然成为业界的时尚潮流。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多年的气窑、电窑烧制的产品虽然精美且可以量产,但总感觉作品缺少沧桑厚重和个性所在,创作者们有意探寻理想的作品;其二,近些年在陶瓷艺术界有很多人愿意使用古老的传统方式烧制陶瓷制品,柴烧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烧造方式,正好适合这样追求;其三,随着窑炉工艺的普及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有条件置办经济适用的柴烧窑炉。除却烧造工艺复杂的窑炉需要个案性的设计施工,置办一座通用型的窑炉已属低门槛的事情。因此,近几年柴烧窑炉的数量与日俱增,柴烧作品(制品)层出不穷,柴烧活动此起彼落。

柴烧陶艺的兴起,对于陶艺创作向多元化多种化方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又一种现象出现了:本来以追求原始化个性化陶艺为出发点,结果却是造成由于太多太多的“原始化”和“个性化”重复叠加,又形成了新的“共性化”和“同质化”。往往看到很多陶艺家的柴烧作品,相互之间大同小异,如果把作者名字略去,观者很难确定是谁的作品。柴烧陶艺以“求异”为出发点,到头来却形成了“趋同”的现状(这是否是柴烧的“异化”)。

《茶碗》槐木+氧化焰烧成

究其原因,就在于柴烧者大都置办类似的窑炉,使用相同的原料,采用相同的烧造工艺(甚至曲线),燃烧类似的木材,其结果就是除了器形样态有所差异,作品表面的火痕灰痕烟痕色调等基本相类。

所以,柴烧陶艺应当有突破常规的追求和实践,才能创作出(而不是制作出)真正个性化精品化的作品。

笔者和牧成窑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套“精准化”的柴烧方式。这里的“精准化”是相对于简单的粗放的柴烧方式而言的,并不是数量的精确表达。在此大连牧成窑柴烧团队愿与同道们共享,并恳望大家一起完善之。

一、窑炉的个性化设计和施工

2016年,笔者与牧成窑团队经多年的研究,设计出多窑室且逐室下沉的新型柴烧窑炉,这是针对众多中小型柴烧窑现状的一次突破。施工过程采用“柴烧窑炉筑造研修班”的形式,由笔者作为导师,带领学生边讲解边施工。历时春夏秋三季最终完成了这座窑炉。又通过几年的烧造总结,于2021年春天进一步改扩和完善了窑炉的功能。

《叠石印象茶碗》铝矿土+果木+还原焰

《福禄.瓶》海砂+岩矿陶土+黄花松+氧化焰烧成

《桦语》黄花松+杨木+氧化焰

《鸟形瓶》黄花松+铁矿土,还原焰烧成

这样的窑炉结构保证了火焰的顺畅和长度。同时因为一改通常多窑室窑炉逐室攀升的惯例,使火焰行走过程中不断形成下旋延伸,从而增加了窑内正压。同时,窑中坯件受火面积加大,水平受火与垂直受火叠加进行。其结果是,多窑室炉温均匀且火色各异。又因为加长了火焰的行走路径,木柴能够最大限度地燃烧,柴灰在窑内充分保留,这样,烟囱的排烟量明显减少,烧造时间大大缩短,坯件积釉厚重温润。在此主体结构基础上,再增加火膛上方的悬空窑室和火膛两侧的“膛烧格位”,可以进行熏烧、乐烧、膛烧等方式,烧制有趣而又个性十足的作品。

“逐室下沉”式窑炉的结构,为烧造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操作方式。不仅省时省柴环保,而且很容易控制窑内气氛。像牧成窑这样窑容在3立方米的窑炉,如果不是如此结构,是很难在三天两夜的烧造时间里保证作品的均匀受热和艺术效果的。

二、选择木柴要适合于窑炉特点和坯件的烧成

对通常的柴烧而言,松木、衫木、柞木、榆木等实木都可任意选择,只要能把陶坯烧成并有一定的落灰火色效果就可以了。但对牧成窑来说,选择木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地处大连西部的牧成窑,周边有多个木柴加工市场和大型物流基地,木柴资源丰富。结合牧成窑的结构特点,选择木柴时除了一部分松木等实木,更多选择的是物流基地拆解的废旧箱板。这些木柴大都是集成材料。因为在窑内能够充分燃烧,排烟量微小,是中低温阶段的主要用柴。它的作用除了使窑内逐步升温,还有就是在坯件上积灰,而集成木材的灰量往往大于实木灰量。

再是选择大量的槐木、果木、杨木等本地所产木材。大连属于长白山系千山余脉,丘陵地带上森林覆盖率大。林业部门每年都要间伐倒伏枯萎树木,这些树木汲取了大量本地矿物成分,灰烬里的金属元素丰富了斑斓的釉色。选择本地的木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牧成窑的陶瓷原料使用了大量本地的泥土矿物,烧成后的色泽和质感就有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

《霓裳羽衣.瓶》含铁陶土+还原焰烧成

《秋野红茶碗》猛矿土+黄花松+还原焰

三、配制独具个性的陶瓷原料

原料是陶瓷产品的本质基础,正因为陶瓷原料的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窑口和窑系。坯料釉料不同,意味着材料中构成元素的差别,烧成后的产品也会出现不同色泽、不同质感。当然,也因为原料的性能适合于制作和装饰某种器形,而成为原料产地的代表性产品。由此,这成为各窑口窑系产品鲜明的“辨识度”。

综观现今柴烧者,大都是买来现成的陶土和釉料,只是由自己制作器形。坯体制成后,既可以电窑烧,也可以气窑烧,又可以柴窑烧,只是不同窑炉烧出来的器物有所差别而已。我们称这样的柴烧为“随机柴烧”、“粗放柴烧”,其烧制出的作品虽有分别,但更多还是有“同质化”和“共性化”感觉。

《秋野黄茶盏》碱矿土+黄花松+还原烧

牧成窑多年来所用泥料和釉料都是自己到山野中采集原料,通过不同的配比方式加工成泥料和釉料。用这些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作品,再经原料产地上生长的木材烧造,其柴灰中的矿物元素与坯件的矿物成分有着“同类相聚”的效应。所以烧出来的作品就有自然、温润、厚实、鲜明的艺术效果。也就形成了牧成窑特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成为这个“微窑口”与其它窑口不同的“辨识符号”。

每一次柴烧之前,牧成窑会提前很长时间选定木柴。接着,根据木柴灰烬中的矿物元素成分,配制具有相同矿物成分的泥料和釉料。然后用这样的材料制作坯体进行柴烧。也就是说制作的坯体只有在这次柴烧中来烧造,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如果将这些坯体放到电窑或气窑中烧制,便烧不出它本来的艺术效果。

四、窑内布坯要讲究“互位作用”

《斜纹花器》后窑室松木烧成

《斜纹瓶》含铁陶土+松木 还原焰烧成

《旋纹花器》松木+杨木+碱矿氧化焰烧成

《玉山俊公道》化妆土+陶土+黄花松+还原焰

坯件布局在窑内,其摆放的空间位置、坯件之间相互间隙以及高低位差等状况,不仅影响到火焰的行走和冲击,还会形成隐形火路而引诱火焰充分作用于其上;还有,由于窑内坯件所用原料成分不同,高温阶段挥发相关元素,会对周边其它坯件有“镀染”效应,因此坯件相互间位置的确定,对于烧成结果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在“随机柴烧”中往往被忽略过去;再是,为了充分烧成每一个坯件,使“弱火区”也能得到柴灰釉化,就采取在坯件表面涂装一层与柴灰成分相同的矿物,高温阶段的柴灰就会容易与坯件聚合——同类相聚。

在坯件的摆放方面,有时还要考虑到季节和天气情况,因为这些因素能影响到窑内正压的大小。对于坯件而言,厚薄、大小、高低、圆方等,它所处的位置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根据牧成窑多年柴烧实践可体会到,坯件摆放在“精准化”是烧造成功的重要基础。

以上是大连牧成窑经过多年柴烧实践所得的体会,难免会有很多不成熟的认识。当然,关于“精准化”柴烧的课题还有更大的空间需要同道们一起去探索研究,使之逐渐完善和丰富多样。

当下,很多陶艺人置办了柴烧窑炉,用柴烧这种方式烧制陶艺品,甚至出现了“微型柴烧”、“轻柴烧”等现象,应该说这都是在推助柴烧这股潮流。笔者认为,仅仅把柴烧当成一种体验,甚至当成一种“Party”活动,还是属于普及和热闹层面,这对于大众化地参与陶瓷文化有它很好的社会意义。而对于一个陶艺家而言,柴烧应当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方式。

能有一座自己的柴烧窑炉,并用这座窑炉烧制陶艺,这只是陶艺家具备了柴烧的基础。就像一个人要学习弹钢琴,置办一台钢琴只能说具备了学钢琴的基础,而之后的弹琴水平的提高乃至能弹出美妙的旋律,才是重要的结果。有志于柴烧的陶艺家只有深入进去,去研究去探索去踏踏实实地努力实践,柴烧才能有真正的突破,从而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自己的陶艺精品。

《远山》铁锰矿+槐木+还原焰

《云瑶》松木+铝矿土+竹木+氧化焰

《竹象碗》铁矿土+黄花松+还原烧

猜你喜欢
烧窑窑内精准化
驼背伍烧窑
回转窑密封装置的优化改进
最后的砖窑
最后的砖窑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
分析辊道窑结构对陶瓷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