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军
(吉首大学 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又明确提出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需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推进“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1]。而地方高校作为各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应当扮演助推乡村振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角色。《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高教四十条)也明确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2],也是各地方高校主动适应并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3-4]。而要持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套具有推广性、制度化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由于创业教育的“时滞效应”“多维动机”和“利益相关”等特点,现行学科专业评估中以“创业率”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单一指标的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客观、有效地反映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质量。本文将管理导向的CIPP教育评价模型引入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构建基于CIPP的地方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脱贫地区武陵山片区的7所地方本科院校作为研究样本,测度其创业教育质量,探索提升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策略。一方面有助于克服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中对于“创业率”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的过度依赖,追溯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渊源,从而构建起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一般模型;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准确把握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推动片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夯实片区脱贫攻坚成果,以实现武陵山片区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学者目前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在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方面,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5-7]、群组G1法和非线性加权法[8]、可拓学优度评价法[9]等各种方法,学者们构建起多形式、多层次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二是在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基础探索方面,探索了质量功能配置理论(QFD)[10]、效率理论[11]、学生参与理论[12]在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三是在对研究型大学[13]、地方高校[12]、高职院校[14]的创业教育质量进行了实证评价。囿于创业教育评价的复杂性,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在研究内容上注重创业教育的结果,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活动过程和改进工作关注不够[15];二是在研究理论上,高校创业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因缺乏理论基础而陷入空泛和主观,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16]。因此,如何借鉴主流教育评价理论,构建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且客观性强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为广泛应用于各国教育发展评价而显示其普适性的CIPP教育评价模型,因其决策导向、过程导向、改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目标多样性、阶段性和改革优化[15],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好的理论基础。CIPP模型由斯塔弗尔比姆(L.D.Stufflebeam)于1966年提出,该模型有效整合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4个方面,CIPP即表示四个评价要素的英文首字母。背景评价依据社会发展,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评价对象所处环境及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作出分析,是对方案合理性的诊断性评价;输入评价对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的投入情况进行分析,以此预判能否达到目标,是对教育方案的可行性评价;过程评价记录方案实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和活动,监督、检查和反馈教育方案的实施,实际上是对教育方案的高效性评价;成果评价着眼于对方案实施成果的价值判断,通过测量、分析方案的成就,作出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是对教育方案的形成性评价。
基于CIPP模型的理论基础,参照国家发展创业教育的要求,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构建包括高校创业环境基础能力、高校资源配置能力、高校创业过程行动能力、高校创业成果绩效等4个一级指标,“地域环境”等10个二级指标,“所在城市新增企业数”等1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武陵山片区是“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地,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先行先试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助推片区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湖南省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专业综合评价中“专业能力”这一培养效果指标即重点关注“学科竞赛获奖”(权重0.3)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权重0.3),契合当前国内高校学科专业评估中以“创业率”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单一指标评价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现状。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便于获取片区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数据资料。综上,本文选取武陵山片区的吉首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铜仁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等7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这7所高校层次上既有一本招生高校,又有二本招生高校;类型上既有传统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有原本师范专科升本的地方综合性高校;区域上则横跨武陵山片区的湘西州、怀化市、常德市、娄底市、邵阳市、铜仁市、恩施州等七个市州(同属武陵山片区的重庆市黔江区没有本科院校)。因此,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为获取研究数据,作者通过查询中国知网数据库、各高校年度校长工作报告以及《湖南省统计年鉴》《贵州省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取“环境基础能力”各指标数据;通过登录各高校网站、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平台、湖南省教育厅网站、贵州省教育厅网站、湖北省教育厅网站,获取“资源配置能力”和“创业活动过程”各指标数据;通过登录湖南省教育厅网站、贵州省教育厅网站、湖北省教育厅网站、各高校网站等方式收集整理了2016-2020年期间7所研究样本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获取“创业成果绩效”各指标数据。
2.2.1 基于熵值法的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
根据以上步骤,依托7所研究样本高校2016-2020年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数据,得到武陵山片区7所高校基于熵值法的创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得分(2016-2020年)
由表2可知,2016-2020年,武陵山片区7所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表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湖南区域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明显优于湖北、贵州区域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武陵山片区贵州区域的铜仁学院和湖北区域的湖北民族大学的创业教育质量总体排名靠后,而湖南区域的5所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总体上处于武陵山片区的前列;二是不同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动态演变趋势不一,吉首大学、湖南科技人文学院等2所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稳定在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前列,怀化学院创业教育质量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邵阳学院创业教育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湖南文理学院、铜仁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等3所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排名均靠后;三是各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主要受高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总体实力影响,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表现好的吉首大学是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是湖南省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4年升级为本科院校,是武陵山片区拥有硕士学位授予的三所高校之一。正是吉首大学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2所高校相较于片区内其他高校,办学历史较长,总体办学实力强,从而推动这2所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也处于片区前列。
2.2.2 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剖析武陵山片区各高校创业教育的特色差异,根据2016-2020年武陵山片区7所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各指标数据和综合评价得分,运用SPSS20.0软件对武陵山片区7所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聚类谱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武陵山片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聚类谱系图
依据武陵山片区7所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聚类谱系图,参考2016-2020年7所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各指标数据,我们发现这7所高校创业教育大体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创业教育过程和成果导向型,包括吉首大学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2所高校,这2所高校不仅总体上位居武陵山片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表现前两位,而且相较于其他5所片区高校,这2所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过程能力和创业教育成果绩效等两个维度表现较好;第二类是创业教育资源导向型,包括铜仁学院和湖北民族大学等2所高校,这2所高校总体上在创业教育授课教师数、聘请企业创新创业导师数、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创业咨询指导服务中心数等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上表现较好,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师资、经费和组织保障;第三类是创业教育环境导向型,包括怀化学院、邵阳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等3所高校,这3所高校分别位于湖南怀化市、邵阳市和常德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武陵山片区各地市前列,从而为这3所高校提供了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基础。
基于CIPP模型,以武陵山片区7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武陵山片区高校2016-2020年期间创业教育质量水平及其演变。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与启示:
(1)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差异在2016-2020年大致保持不变。具体表现为片区内部湖南区域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明显优于湖北、贵州区域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武陵山片区贵州区域的铜仁学院和湖北区域的湖北民族大学的创业教育质量总体排名靠后,而湖南区域的5所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总体上处于武陵山片区的前列。创新创业人才是赋能武陵山片区各地创新发展,实现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地方高校作为各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其创业教育质量水平的差异最终表现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差异,从而导致各地乡村振兴智力支持力度的差异。因此,武陵山片区各地,尤其是铜仁市、恩施州等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当地高校创业教育质量。
(2)高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总体实力是影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武陵山片区地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边区,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内部各地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度较小,从而导致各地创业教育基础环境能力差异不大。影响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资源配置能力、创业过程行动与创业成果绩效。而这三类因素主要受高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总体实力影响。基于此研究结论,要提升武陵山片区各高校尤其是恩施州、铜仁市所在地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关键要从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着手。通过引培结合提供更多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建立更多创业咨询指导服务中心,申请并设立更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从而强化高校创业教育资源配置能力;通过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引入更多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创业培训讲座与沙龙,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设立多层次创业孵化园,强化高校创业过程行动能力;通过“课赛结合”、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等方式,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创业实践,从而进一步提升创业成果绩效。
(3)武陵山片区各高校创业教育各具特色。具体来说,武陵山片区各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归类为创业教育过程和成果导向型、创业教育资源导向型、创业教育环境导向型等三类,这三类高校在创业教育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创业教育过程和成果导向型高校主要在创业教育的过程能力和创业教育成果绩效等两个维度表现较好,创业教育资源导向型高校则强化师资、经费和组织保障,创业教育环境导向型高校则受益于所在地相对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基础。这意味着,要提升武陵山片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各高校需要对症下药,在进一步发挥好自身原有创业教育优势的同时,更需要弥补自身不足。如吉首大学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需要弥补在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足,同时应推动所在地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创业者返乡入乡创业。强化并落实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促进当地人才开展创新创业研究,申报更多专利发明,从而提升创业教育环境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