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管理研究
——以JZ职业学院为例

2022-01-05 11:07:06闻明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4期
关键词:职称职业院校主体

闻明法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1 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的内涵

在教育界,多元评价是在第4代教育评价理论与加德纳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多元评价已被广泛应用于学生评价、教学效果及模式的评价,也应被用于教师评价,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素养提升。根据评价角度不同,多元评价主要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2 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功能

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为教学发展和教师成长指明了方向。多元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开展职业院校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结果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或惩罚,教师也可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工作,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样可以激发教师内部活力,促使其发挥优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技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多元评价反馈的结果和信息能够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教师工作,对教师有鉴定作用。在教学管理方面,开展多元评价能够及时掌握教师教学效果,监督教师教学工作,准确把握教师的长处和不足,有利于职业院校调节、监督、改进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办学质量[1]。

3 JZ职业学院教师多元评价现状

3.1 JZ职业学院教师对多元评价主体的认知

JZ职业学院于2007年升格,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市属高等专科职业学院,设有10个教学系(系部),开设了20个大专专业和11个中专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

为了解JZ职业学院教师多元评价的现状,笔者对教师评价的主体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1.2%的教师认为“学生是教师评价的主体”,5.1%的教师认为“教师本人是评价主体”,3.1%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是评价主体”,80.6%的教师认为“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文章运用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方法研究调查结果的分布情况,卡方检验用于检验样本数据是否与某种概率分布的理论数据符合,其是利用已知样本数据对总体的分布形态等做出推断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各变量的差异性表现。之后分析了教师评价在职称上的差异性表现,得出:x2=20.217,p<0.05(x2为卡方值,卡方值越大,表示离散程度越大;p代表显著性水平,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对教师评价的主体认识是不同的,更多职称低的教师认同传统教师评价方式,而职称较高的教师则更认同多元评价形式,即职称较高的教师更加认同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主体。与多元评价的主体有差异的是,在实际工作中,JZ职业学院的教师多元评价主体为学生、教务管理部门。在职业教育中,与教师教学质量相关的主体更丰富,包含但不限于学生、学校、教师、企业、家长等。在传统教师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出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和学校管理规定,学校在教师评价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学校评价中,评价主体可以是领导、教务管理部门或其他教师。职业院校强调职业技能和水平,学生走出校门择业就业,企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教师评价 的主体。

3.2 JZ职业学院教师对多元评价的重视程度

笔者调查“教师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后发现,33.7%的教师“非常重视”,39.8%的教师“比较重视”,22.4%的教师选择“一般”,仅有4.1%的教师“不太重视”;进而调查了教师对评价活动的参与程度,24.5%的教师表现“非常积极”,38.8%的教师“比较积极”,26.5%的教师参与意愿“一般”,“不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的教师占10.2%。这说明在职业院校中,大多数教师较为重视教师评价结果,通过访谈也了解到,职业院校将教师评价纳入职称晋级、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教师也较为重视,因此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较为积极。

3.3 JZ职业学院教师对多元评价作用的认知

调查显示,25.5%的教师认为多元评价对教师的发展“非常重要”,33.7%的教师认为多元评价对教师的发展“比较重要”,31.6%的教师认为“一般”,另有9.2%的教师认为“不重要”。由此可知,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评价作用的认识不到位。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教师评价的相关性,可以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通过相关分析(见表1)可知,教师评价的参与程度与教师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536,p<0.01(r为相关系数,用于判断变量间的关联性及关系紧密程度;p代表显著性水平,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下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评价参与程度越高的教师,对教师评价过程和结果越重视。此外,教师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与教师认为“评价促进教师发展”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535,p<0.01。即教师对评价结果越重视,其对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越认可。同时,教师对评价活动的参与程度越高,那么其认为评价对教师的发展作用也就越大,r=0.599,p<0.01。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师评价促进教师发展作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20.978,p<0.05。即职称较高的教师认为教师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发展。

表1 职业院校教师对多元评价重视程度的相关分析

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一方面可以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激励教师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可通过评价反馈信息,调整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4 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师多元评价被广泛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对教师发展和办学水平提升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应用不足,具有普适性、权威性的理论研究较少,部分评价主体参与不够,相关理实结合的研究也运用较少。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尚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院校多元评价并没有发挥职业特色,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许多高职院校是升格而来,教师评价沿用传统教评模式,对教师多元评价的理念和内涵把握不实,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结果运用不恰当[2];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生搬硬套其他院校的多元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并没有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办学理念,行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特色不强。

(2)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科学性不高。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评价多采用简单的学生调查问卷、教学督导和检查、随机听课等方式。教学评价对象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活动,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的促进作用[3]。

(3)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重奖惩性评价,轻发展性评 价。在一些职业院校中,教师评价往往作为教师职称晋级、职务晋升的依据,有的也与绩效挂钩,存在过度重视评价结果而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这样的评价标准和结果应用导致教师因评价而进行评价,使评价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教师评价的全部价值。

(4)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全面性不够。教师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部分院校着眼于过去的工作业绩和已有的素质与技能,忽视了教师的准备工作和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缺乏对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分析和反馈;现行评价体系忽视对教师全面、科学的诊断性分析,缺乏将评价结果作用于教师发展的促进机制,导致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自身不足和需改进的方向。

5 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管理对策

5.1 引导教师树立多元评价理念,构建多元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提高认识,反思传统教师评价存在的不足,革新传统的教师评价观念,树立现代多元评价理念,提高实施教师多元评价的紧迫性和认同性,激发被评价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院校教师多元评价不能仅限于学校、学生,还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家长、团体组织及媒体等社会主体参与[4]。无论是院校领导、教师、学生、校企合作单位还是社会评价组织,都要加大对多元评价的认知和支持力度,开展多元评价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5.2 构建职业院校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多元评价标准

当前,国内职业院校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尚未形成统一体系,这是由于各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无法构成较为普适的评价体系,相关理论研究多是借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评价的要求进行修订。对此,职业院校要根据学院办学方向和专业特色,选择适用教师发展和能力提高的评价体系,并制定多元评价标准。

5.3 建立第三方教学评价参与机制,畅通反馈渠道

可以让企业、行业、学生家长和媒体参与教师多元评价,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5]。此外,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与考核,加强人才交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利用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健全学业满意度、实习满意度调查与反馈机制,完善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追踪调查。参考企业评价学生的评语,并以此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职称职业院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职称
草地(2014年1期)2014-12-09 03:17:25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0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