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宝
摘要:家庭体育教育是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和行为的最佳手段,使孩子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家庭体育教育又与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相关,学校体育教育是家庭体育锻炼的基础;家庭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延续。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家校合作中各方角色的分工不同,探讨在当下行之有效的中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有效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体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体育意识蒙受体育活动最早、最主要的场所,不仅对孩子体育意识的萌芽与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孩子的成才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体育在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正在积极推行的素质教育和积极倡导的终身体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体育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主要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气质、能力、性格等。家庭体育的开展,不仅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坏境,而且在参与体育过程中可以为孩子们形成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
家庭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扩展和延续。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在活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家庭体育以其固有的方式鼓励少年儿童从事体育活动。培养了他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巩固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同时,子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带回家,又丰富了家庭体育的内容。
二、在家庭体育教育中的参与主体与其特点
学校体育的主导是教师,家庭体育的主导是家长 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家庭体育锻炼中,家长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长辈,也是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也起着主导作用,子女亦是主体。家长这个主导者与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有所区别的。体育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而家长一般不具备,这就是要求家长要学习一些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学校体育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教育面较为广泛,工作复杂,具有社会性。而家庭体育中的家长,其教育的对象专一,不具备社会性。一个有正确体育观念和良好锻炼习惯的家庭,与一个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的家庭,其子女在对体育的认识是有根本区别的。前者的子女往往乐于体育活动,把体育活动作为文化学习后解除脑疲劳和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后者子女则把体育活动视作一种负担,甚至逃避体育学习,即使勉强参加活动也无乐趣可言,所以家长这个主导者必须提高自身的体育修养,这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过于关注智育而忽视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相当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才可以运动;有的认为孩子学习好,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花费专门的时间进行锻炼;有的认为要使孩子身体好,就要吃好、营养好,运动健身被排斥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外。由于父母认识上的误区,很难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有意识地把体育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内容,是刻不容缓的。
三、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1.学校教师要协助家长提高对家庭体育教育必要性的认识。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同时,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2.学校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并且是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最长远的老师。而在实际上许多由于父母失责影响孩子健康发展,家长把过错推卸给学校、给老师。
家长会在家庭中承担教导责任,作为对子女的第一任指导老师,对孩子的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培养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而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小学教师的职业期望与综合素质水平要求很高,忽略了如何不断提高自己各专业方面的综合素质。并因为文化课对学生升学起决定作用,而忽略了身体素质的培养,压抑了青少年的运动天性。事实上,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应承担对家长进行再教育之责,从而实现双方教育的理念基本一致。学校也应该认识到家长的个人素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发展。
3.广泛开展家校互动项目,如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体育课堂等,观摩学习学校体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及时了解其孩子在校的运动、心理等身体机能的成长情况。体育教师设立家庭课堂锻炼计划,指导并交予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辅导,最后形成及时反馈,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家庭锻炼计划。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文化课,学生在文化课上往往需要面对较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与学生及老师的交流沟通有限,而体育课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需要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人际交往的过程,同时,也因其少了文化课中的学习压力,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更好的释放压力,展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自己,而通过家校合作教学,教师可与学生家长将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表现进行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并针对其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其日后的发展。
4.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开展中小学家校体育教育合作,重视信息互动交流的平等性。近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发展和普及,给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也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也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家校交流,从而实现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參考文献
[1]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
[2]赵立,论中国学校体育观与实践的改革和发展体育科学1998年第12期。
[3]丁连元中小学生“减负”与改善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4]王则珊,《家庭体育保健》。
[5]路佳,中学家校合作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