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聿坚
◆摘 要:本文主要以新高考模式下,高三生物复习的“变与不变”为重点进行阐述,细致探索高三生物复习教学形式,从明确高考评价体系对生物学科的引领、研究历届高考试题,分析考试内容、核心素养考核能力变化、重视因材施教,有效复习应变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目的是明确新高考模式的内在变动,真正提高生物复习教学效率与质量,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2021年,我省普通高考科目由全国统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实行“3+1+2”模式。“2”为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每门满分100分,经转换赋分后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每门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从生物学科分析,“变”:生物学科的考试题型、题量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变化方向:以评价促进教学改进,促进五育融合;从知识到能力,核心素养、问题解决、创新意识等;从2021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通知,新课程方向等均有所体现。“不变”:2019年的考试纲要,高考评价体系,命题难度是2020年命题的延续。我们应如何组织复习?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对高三生物复习的做法。
1明确高考评价体系对生物学科的引领
“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是命题依据。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同时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之间具有关联性,考查内容通过考查要求来达成,考查要求对考查内容的实现方式给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生物学科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考查要求。与考试大纲不同的是考试说明还指出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等信息。如2016年版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提出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所要考查的知识内容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实验等必考内容,以及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等选考内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和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考试大纲制定的依据和参照,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基本是根据标准确定的,教材则是命题的参考,这些是不变的。
2研究历届高考试题,分析考试内容
2021届福建省生物高考容量是选择题16题(分值24分),非选择题5题(分值60分),题型、题量及分值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本届教材、考纲不变。2020年之前理综生物选择题 6题和5题非选择题;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依然可以指导我们的高三复习。
2.1考点分析 主要是按模块进行归类,通过数据统计。必修1模块主要考查细胞的分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实验4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细胞的分子组成主要考查的是蛋白质和核酸。细胞的结构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细胞的代谢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其中,呼吸光合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还有课本中实验考查等。
必修2模块主要考查遗传规律、变异、细胞分裂。这三部分内容常以遗传题形式组合出现。题型不仅是32非选择题,在选择题中也常出现。如2018年考格里菲斯转化实验的改编,DNA复制、转录的酶;2017年考设计实验判断病毒的核酸;2018年考共同进化、收割理论等。
必修3模块,其中内环境稳态是历年常考的一个知识点, 2017年考查了渗透压的变化问题,组织水肿,以及内环境的作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重点和热点,植物激素部分:生长素合成、作用、運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等。
2.2从题型分析 理综能力测试,生物有六个选择题,五道非选择题。高频考点,选择题部分:教材实验、探究实验,细胞的结构、遗传题、种群与群落,细胞的分子组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植物激素。 非选择题部分:有丝分裂实验,探究实验(含新陈代谢和遗传育种),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新高考的非选择题,还是重点掌握新陈代谢,遗传规律,调节、生态及选修3三大工程等知识。
2.3.从考法分析 关注信息能力,思维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材知识的简单应用;获取信息,结合教材知识答题;长句表达能力的考查。
3命题方向——核心素养考核能力变化
近两年全国卷I主要命题特点,注重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和重要生物学过程的理解;贴近学习实际、试题来源于教材,强调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引导落实核心素养,彰显学科特色;关注情境创设,倡导知识活学活用,促进思维品质提升,以能力考查为主。
3.1理解能力 能识别、表述所学生物学知识,能举例说明。依据要点、特征或属性等确定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异同,能基于这些异同对其进行排序、归类或分类。依据生物学知识,对给定文字、表格或图示中的信息进行描述或转换。在高三下复习时,学生理解能力如何提高?研究思路,怎么写?
3.2应用能力 在给定情境中,运用生物学知识得出结果或给出答案。依据生物学知识解释导致生物学现象或实验结果的原因。归因类的题型如何应对,应用能力弱在哪里?如2018全国卷Ⅲ·30(10分)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3.3创新能力 在对生物学现象或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科学知识,提出科学问题或作出科学假设。提出或完善用于回答科学问题或检验科学假设的研究方案(能提出或设计新方案),预期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设想。这总分变化最大,考查比重越来越高。设计类题目复习思考: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弱在哪里?(实验探究能力?科学表达能力?)
4重视因材施教,有效复习应变
面对考试命题的新变化,关注信息能力,思维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尤其突出。要求课堂教学转型,如何转型:问题导向、主题引领、任务驱动、情境呈现……,提升思维品质,促进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互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型;由单向度学习向多向度学习转型。
4.1加强对核心概念和重要生物学过程的理解的复习。核心概念是构成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考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对核心概念和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考查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试题,重点考查了中心法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定律、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生态系统等核心概念和重要 的生物学过程,体现出基础性。例如,全国Ⅰ卷第2题,要求选择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多肽链所需的材料,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所需的原料、tRNA和酶等条件,才能准确回答这道题。
4.2重视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试题来源于教材,贴近学习实际,强调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覆盖了高中生物的大部分核心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等主干知识。部分素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检测了考生学习的有效性, 又有利于教学中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
4.3引导落实核心素养,彰显学科特色。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下,考试命题向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转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成为必然。如何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高中生物学教学转型是待破解的难题。近两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出积极尝试。2019年全国Ⅰ卷第4题,通过对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考查,引导学生基于稳态与平衡观认识和分析生物学现象。第29题考查学生针对科学问题(ABA调控气孔导度)设计恰当的方案 进行验证的能力,体现出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思考。
4.4 关注情境创设,倡导知识活学活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作为保障。例如,2019年全國Ⅰ卷第32题,通过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杂交实验,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知识的应用,落点非常平实、基础,对倡导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提升思维品质,摒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具有清晰的导向作用。 新颖有趣、富有逻辑的情境创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4.5加强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科学表达是一项基本的表达能力,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必备能力,强调利用科学术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科学表达能力的考查,可以判断考生的概念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逻辑思维水平,这是体现科学思维重要途径。从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加大了对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考查力度,从题型上来看,主要有填空题和实验设计题二种类型。要求学生解释产生相关操作、结果的依据或原因。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写出研究思路和预期结果结论,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流程图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思路或观点,以反映出运用生物学概念或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考评价体系是以价值为引领的评价体系,在新高考模式下,一线教师应遵循明确价值取向,核心素养是金线,真实情景是串联线。复习时稳定方向:控制难度,难易合理结合,关注信息能力,思维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推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2]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