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致病因素之蓝耳病与非洲猪瘟的关系初探

2022-01-04 09:59童树喜陈立平娄昆鹏董勇生
浙江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毒苗蓝耳活苗

童树喜,陈立平,娄昆鹏,董勇生

(1.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人民政府,浙江 金华 321025;2.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3.婺城区农业农村局)

蓝耳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蓝紫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猪蓝耳病是当前危害养猪生产的重大传染病,严重影响规模场的猪群健康和经济效益。猪蓝耳病毒(PRRSV)属于RNA病毒,RNA病毒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缺乏修正错误的聚合酶,所以很容易发生错配和基因突变。由于PRRSV在多种复杂背景下发生变异、重组几率大、速度快,近几年新的蓝耳野毒株(如NADC30-like)层出不穷,给蓝耳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2018年8月1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生猪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该病虽然自身传播力弱,但是全国生猪的无序调运给该病传播带来了便利条件,不到一年就席卷全国,对中国养猪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对中国养猪业的影响远超预期。

蓝耳病和非洲猪瘟皆为猪场重大传染病,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养猪生产管理者均高度重视。中国爆发非洲猪瘟以来,猪场蓝耳病毒的活跃度对非洲猪瘟风险的影响有多大,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但业内普遍认为在非洲猪瘟威胁猪场,蓝耳病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蓝耳病毒活跃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的风险以及发生非洲猪瘟后清场难度增加。本文将对一些猪场临床案例数据做一简要分析,初步探索非洲猪瘟时代下蓝耳防控与非洲猪瘟的关系,以期在蓝耳病防控和复养生产中给猪场管理者提供参考。

1 蓝耳活跃猪场非洲猪瘟风险度分析

1.1临床症状分析 二者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误诊造成误杀:二者在母猪上的表现均有高热、皮肤蓝紫和流产症状。非洲猪瘟感染潜伏期较长(4~19 d),早期出现不食,发热等症状,随病情发展导致胃肠道出血,表现呕吐、粪便带血等典型症状,而蓝耳病主要侵害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对消化系统侵害较小,粪便基本正常,不带血。根据这些症状能够做出初步鉴别,但确诊仍需实验室诊断。

1.2感染机理分析 二者感染机理相似,蓝耳病毒(PRRSV)和非洲猪瘟病毒(ASFV)均侵害巨噬细胞系统和胸腺,PRRSV感染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ASFV的靶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在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巨噬细胞受到了病毒侵蚀,机体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巨噬细胞在复制过程中也会受到破坏。

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有着强大的免疫功能。胸腺在胚胎期和幼龄时最大,性成熟后逐步退化,活化T细胞的功能也随之退化。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新生仔猪切除胸腺后,血液和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免疫反应性下降,B细胞功能也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免疫缺陷。有研究表明:蓝耳野毒和一些疫苗毒株能抑制仔猪胸腺发育,导致胸腺过早萎缩,使整个仔猪免疫系统的发育受阻,造成免疫耐受甚至免疫失败,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胸腺也是非洲猪瘟攻击的主要靶器官,感染非洲猪瘟后,胸腺也会出现萎缩,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有学者认为若胸腺不萎缩,猪群能实现ASFV带毒生长。目前非洲野猪能够长期携带ASFV,对ASFV耐受而不发病。

1.3免疫机理分析 当先有蓝耳病后有非洲猪瘟时,蓝耳病降低机体免疫系统机能,增加非洲猪瘟的感染风险。二者临床症状相似、感染机理相似,攻击的靶器官也有重叠。首先,蓝耳不稳定、离散度高的猪场往往有部分猪此起彼伏的排毒,导致PRRSV在猪场不断循环再感染,PRRSV感染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导致胸腺萎缩和猪体免疫抑制,产生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引起猪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猪群处于对非洲猪瘟的“高敏”状态,特别是一些猪场长期存栏蓝耳带毒量大,机体亚健康,繁殖损伤状态下的母猪。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非洲猪瘟疫情之下,母猪群是最先发病且发病率最高的群体。笔者2019年上半年走访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北京,福建,广东等省的猪场管理者和供应商了解非洲猪瘟疫情,探讨蓝耳与非洲猪瘟关系,很多人认为蓝耳不稳定的猪场先发病,并快速蔓延,就是采用病猪淘汰的方式也是在反复淘汰后所剩无几或以清场告终,更有猪场管理者疑问是不是免疫弱毒苗后的“后遗症”,及更容易发非洲猪瘟,PRRSV感染严重的猪场,非洲猪瘟来势更加凶猛,发病速度快,死亡率更高,造成的损失也更大,复产更难。而控制成功的猪场往往是蓝耳稳定场,其中不乏不免疫弱毒苗的猪场,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留下70%~80%甚至更高比例的母猪。

2 临床案例分析

2.1非洲猪瘟与蓝耳阳性场数据分析 某集团研究院依据非洲猪瘟发病前几个分场获取的血常规指标,对其中疑似非洲猪瘟的两个场各随机选取100头基础母猪采血,与之前研究院留存的这两个猪场基础母猪血常规数据对应分析。其中一场数据整理与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发生疑似非洲猪瘟前后基础母猪群血常规分析(n=100)

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猪血常规红细胞类指标用于评价是否贫血,可以用来间接评价猪群体质和营养状况,猪血常规白细胞类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猪群的健康状况,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猪群健康程度和遗传改良的辅助方法。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检测),WBC(白细胞),LYM(淋巴细胞计数)这五个主要血液理化指标从前后对比来看,差异很显著,特别白细胞类指标,该类指标与疾病和感染状况直接相关,WBC降低是病毒性感染的一个重要指征,LMY减少,若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表示感染严重,病情较重。从该场发生疑似非洲猪瘟后白细胞类指标呈断崖式下降来看,这些猪在转群应激,天气变化和注射应激情况下,发病风险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安全性不佳的蓝耳弱毒苗免疫时。

从后续了解到的该集团的情况看,某些场发生疑似非洲猪瘟后,集团采用了统一制定的“拔牙”(定点清除)操作规程:A场存栏生产母猪3000余头,2019年7月发病,对怀疑有非洲猪瘟的猪执行“拔牙”,在拔了不到100头母猪后,猪群趋于稳定,B场基础母猪存栏接近3000头,2019年8月发病,同样按照公司的“拔牙”操作规程执行,执行了一个月,基础母猪已经去除1/3,不能说“拔牙”成功。同样的“拔牙”操作规程,或许不同的人操作会有差别。但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两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和疫苗厂家最大的差别是A场因之前免疫蓝耳弱毒疫苗造成较大损失,停免蓝耳弱毒苗已近两年,B场目前一直在免疫蓝耳弱毒苗,蓝耳一直处在阳性活跃状态,生产成绩波动较大,总体不理想。蓝耳活跃度的差异在集团内两场疑似非洲猪瘟“拔牙”的不同结果也获得了集团管理层的认同理解。

2.2蓝耳与非洲猪瘟疑似阳性场数据分析

2.2.1猪场背景 广东某猪场存栏母猪400余头,属于典型的疑似非洲猪瘟阳性场,2019年5月该猪场爆发疑似非洲猪瘟疫情,母猪陆续死亡,发病不到半月已把剩余母猪和能出售的商品猪全部出售,仅余断奶后至百余斤的商品猪。

2.2.2试验方案 该猪场8月份猪群已逐步稳定,为防范非洲猪瘟疫情,决定采用已在集团试用但副反应很大的抗非产品,同时选一半猪在用抗非产品的同时免疫蓝耳灭活苗做对比试验,另一半猪只使用抗非产品不免疫蓝耳弱毒苗。通过本试验一是可以了解单独注射抗非产品的效果及副反应,第二验证同时注射抗非产品和蓝耳灭活苗是否比单纯注射抗非产品效果好。该场试验从8月份开始,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各100头,为8-10 kg的仔猪,均来自阳性场且为阳性猪,免疫后2周统计对比数据见表2。

表2 抗非产品是否配合蓝耳灭活苗注射效果对比

2.2.3结果与分析 两批试验组猪平均成活率19%,而单纯使用抗非产品的对照组全部死亡。从本试验中得知非洲猪瘟阳性场和阳性猪使用抗非产品注射后风险很大,能造成大批死亡。结合2.1中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疑似非洲猪瘟爆发场幸存猪,即使没有死亡,外观正常,但因同疾病和感染高度相关的白细胞类指标呈“断崖式”下降,这些猪体质已经非常脆弱,经不起抗非产品,蓝耳弱毒苗等刺激,此时若再免疫上述活疫苗有导致更大损失的风险。从试验数据中可以得出免疫蓝耳灭活苗能减少这种风险倾向且比单纯注射抗非产品有更高的成活率,这就是从本场了解到的非洲猪瘟与蓝耳免疫的相互影响关系。

2.3蓝耳与非洲猪瘟疑似阳性场数据分析

2.3.1广西和贵州两家尚有一些疑似非洲猪瘟场在经过“拔牙”等操作稳定后,猪场管理者重启生产,及时补免一些基础苗,如猪瘟,猪伪狂犬病和口蹄疫,除口蹄疫苗免疫过程中会出现少许应激外,猪瘟和伪狂犬免后平稳,基本无副反应。但在免疫蓝耳弱毒苗后出现副反应及重反应导致死亡的案例很多,兹举两例以示提醒:贵州某场存栏母猪1000余头,2019年4月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经过定点清除“拔牙”操作6月底逐渐恢复平稳,虽仍有死亡,但死亡率较低,包括商品猪在以个位数计。当时尚有母猪400余头,9月份全国大疫情已接近尾声,猪场管理者决定及时补免蓝耳苗,当时采用的是弱毒苗,2019年9月25日即普免后第3天,日均死亡从10余头迅速上升至百多头,从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怀疑仍是非洲猪瘟,但也有蓝耳感染的明显症状。2019年底该场还有不到200头二元母猪,无奈挑选一些三元母猪进入生产线,但是配种率一直不理想。另有一案例,某集团位于广西的一分场存栏母猪2000余头,2019年5月份发生非洲猪瘟,也经历了定点清除的“拔牙”操作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平稳后不到3个月,妊娠母猪流产率又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经抗原诊断确诊为蓝耳病,该场9月份拿其中一栋妊娠舍免疫蓝耳弱毒苗,不料第3天再次爆发疑似非洲猪瘟,因发病迅速,最后无奈直接清空整栋妊娠舍。

2.3.2从上述多例临床发病案例可见疑似非洲猪瘟阳性场哪怕是病后恢复期,免疫蓝耳弱毒苗仍有较大风险,而且怀疑有非洲猪瘟和蓝耳病的混合感染,这无疑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结合前文的数据,疑似非洲猪瘟阳性猪血液常规生理生化分析表明:有关免疫力的白细胞类指标呈断崖式下降,多项指标参数只有非瘟前的1/3,可见这些猪虽然外观无异常,但是抗病力已经非常弱,再加上蓝耳弱毒苗的安全性问题,弱毒苗免疫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 蓝耳病的预防及意义

3.1蓝耳病及蓝耳疫苗回顾 作为业内普遍认为的非洲猪瘟第一帮凶,蓝耳病的防疫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其他多种疫病的活跃度及风险度,蓝耳活跃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不利,控制好蓝耳对整个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我们对蓝耳病的认识从开始的“神秘病”,“无名高热”开始,了解到其主要危害是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广泛而严重的呼吸道问题,再到病原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我们才对该病病原病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该病的防疫始于无苗可用,到进口的某厂经典毒株疫苗,再到国产的经典毒株疫苗,随着蓝耳病毒的重组变异,多个高致病蓝耳毒株的出现,国内开始尝试江西毒株,湖南毒株和天津毒株等高致病性毒株免疫,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这些高致病毒株蓝耳疫苗效果并不能让养猪人满意,而且持续用下来猪并不好养,有学者认为重组变异有加剧的趋势,潜在风险很大。缘于PRRSV易变异重组和抗体依赖性增强等特征,蓝耳弱毒疫苗在中国10多年的争议很大,乱象丛生。近三年,很多猪场直接停免高致病性蓝耳疫苗,回归经典毒株或不再免疫蓝耳疫苗。从上述一些有代表的案例可知,非瘟阳性场再免疫蓝耳弱毒苗,爆发蓝耳和非洲猪瘟的风险都很高。

3.2蓝耳病的预防新策略 随着对蓝耳病及蓝耳疫苗认知的深入,加上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养猪人开始关注蓝耳灭活苗的防疫效果,从一些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蓝耳灭活苗有效,但要看是哪些厂家生产,这些观点正逐渐改变人们对蓝耳灭活苗的传统看法。经过多方了解蓝耳灭活苗的厂家推荐免疫程序为:(1)后备种猪配种前间隔2~3周普免两次,2 mL/头·次,(2)生产种猪间隔2~3周普免两次,2 mL/头·次,之后每三个月普免一次即一年四次,(3)商品猪14日龄1 mL/头,28~35日龄1 mL/头,均采用肌肉注射方式,(4)对于仍坚持使用蓝耳弱毒苗的猪场尚有“活+灭”方案推荐:母猪妊娠期免疫灭活苗,产后14天免疫弱毒苗,仔猪14日龄免疫弱毒苗,28~35日龄免疫灭活苗1 mL/头。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很多猪场采取了封场措施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给蓝耳病的防控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一些国家级种猪场也决心建设蓝耳“双阴”场。但是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缓和与猪价高涨,一些非瘟阳性场仍想通过引种来扩大产能,而蓝耳活跃的诱因之一就是引种不慎。蓝耳的防控注射疫苗只是措施之一,做好引种的前期隔离驯化,生物安全建设,营养调控,其他疾病的基础免疫特别是提升猪场整体管理水平更为重要。

4 结论与建议

结合案例分析可见:(1)蓝耳病严重的场,拔牙成功率低,(2)蓝耳病严重的场,清场速度很快,甚至来不及拔牙,(3)非瘟感染严重的猪群,蓝耳同样检出率高,(4)疑似非瘟拔牙场,在免疫了弱毒苗后再次爆发,(5)复养过程中,有大量后备母猪及外三元母猪进群,蓝耳感染风险大增,蓝耳防控不能放松,(6)蓝耳灭活苗有效,但要看哪些厂家。

非洲猪瘟防控着眼于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别无他法。扑杀和控制患猪,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是控制非洲猪瘟传播须同时采取的三大措施。加强全方位生物安全建设,切断ASFV传入猪场的路径就成为目前猪场防疫工作的核心,对于非洲猪瘟阳性场,保护易感猪群,提升基础免疫力尤为重要,我们能做的就是防控好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和圆环病毒病这些基础疾病,特别是蓝耳的防控。但蓝耳弱毒苗因安全性的不确定因素,业内一直争议不断。随着对蓝耳病认知的深入,蓝耳灭活苗近两年逐渐进入大家视野,在欧洲,蓝耳灭活苗在生产上的作用已经显现,在非洲猪瘟肆虐的大环境下,选择一款既安全又高效的蓝耳苗尤其重要,蓝耳灭活苗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也是未来蓝耳防控的趋势之选,直到若干年后不再免疫蓝耳苗,对于非洲猪瘟,ASFV毒力会逐渐减弱并适应猪体,带毒生产将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毒苗蓝耳活苗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羊群疫苗接种方法
不同PRRS疫苗组合对仔猪免疫效果的研究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中国蓝耳病疫苗市场情况调研
鹅群安管严防疫
猪蓝耳病灭活苗和弱毒苗免疫效果的对比研究
猪蓝耳病弱毒苗、猪瘟细胞苗免疫间隔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