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2022-01-04 01:53韩瑛张成莉岳瑞波
关键词:交通网络径路通达

韩瑛, 张成莉, 岳瑞波

1.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 忻州 034000;

2.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山西 忻州 034000;

3.忻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旅游资源的等级、数量以及空间结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不仅影响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而且影响其旅游资源开发速度、规模、效益,还深刻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战略[1].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近年来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热点,国内从21世纪初开始对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相关研究,但关于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研究少之又少,晋西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任何一个不合理的开发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准确的识别其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科学合理开发其旅游资源的前提.

晋西北地区处于山西省西北部的雁门关北部,位于内、外长城之间,行政上包括山西省忻州市的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五寨县、神池县和朔州市的朔城区、平鲁区、左云县、大同市的右玉县以及山阴县、岢岚县、兴县的一部分[2],地理坐标为110°06′E~112°58′E和38°43′N~40°17′N之间,北靠长城与内蒙古的清水县相邻,西部隔黄河与内蒙古的准格尔旗、陕西的神木县和府谷遥相对望,东以弧形走向从北到南分别与大同市、怀仁、代县、宁武等相依,土地总面积约为15 500 km2,总人口约为170多万.该区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北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其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但其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对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总体特征

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总体特征会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它是对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时关键的一步.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总体特征分析可从资源的强度效应和类型效应以及集聚效应三个方面进行.

1.1 强度效应和类型效应

旅游资源类型效应总体反映资源的类型种类及其组合效果,强度效应则说明区域旅游资源的等级特征[3].

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3个层次.由表1可知,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包含8个主类、28个亚类、98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的100 %、90.3 %、63.2 %,绝大部分类型都具备,即类型丰富、种类齐全,说明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类型效应较强.到目前为止,晋西北地区众多旅游资源中国家级景点景区仅有晋绥边区政府旧址、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群、崇福寺、峙峪遗址、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等六处,而且这些已经被评了称和评级的旅游资源中有一些景区(点)同时还有别的头衔,如崇福寺和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因此,本区旅游资源的强度效应属于中等水平,这不利于对旅游者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和本区景点走向更高级别的发展.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在对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分析研究中,只选取了23处晋西北区域内主要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点)进行分析.

表1 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1.2 集聚效应

研究对象为晋西北地区主要的23处旅游景点,并对这23处景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做定量分析.晋西北地区的总面积约为15 500 km2,即a=15 500.把所有的数据d0=18.11,a=15 500,n=23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得出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的R值为0.18,而0.18<1,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即空间点呈现集中分布).

一般来说,集聚型的资源分布模式比较有利于组团式开发,同时也更容易进行旅游线路的空间组织和开发.只是当某些旅游资源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时,会比较容易产生“资源聚集屏蔽效应”,从而加大旅游线路空间组织的难度.从图1中可知晋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集中在朔州和河曲两个地方,而在其他县分布的旅游资源占该地区的比例很少.因此,在晋西北地区进行旅游线路空间组织有很大的难度,这不利于晋西北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

图1 晋西北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空间网络示意图

2 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地区旅游资源各节点之间的交通网是否完备,是一个旅游地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劣性的关键因素,并且还会对当地旅游流的空间组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交通网络是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客流通道,它的结构特点反映了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晋西北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区)与其交通网络系统看成是一个平面图形来研究,并用图论中相关的α指数、β指数以及γ指数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

总体上认为交通网络密度大、连接度高和通达性好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交通网络只是密度大而结构不合理,那么这个地区的交通也不一定便捷.因此,一个地方交通网是否完善由密度和结构共同决定.交通网络的密度用这一地区所有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来表示,而交通网络结构的度量总是由连接度和通达性来共同完成.

2.1 连接度分析

连接度即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连接度分析从α指数、β指数以及γ指数三个方面进行.这三个指数从交通线路数、交通线路等级和连通发达程度不同的侧面对晋西北地区旅游交通网络进行分析.

2.1.1α指数

α指数是用来衡量交通网络回路性的指标,用回路数和理论上最大数的比来表示,公式为:α=[(L-P)+1]/(2P-5),此公式中L表示交通网络中两节点间连接直接数的边的总数;P表示交通网络中总的节点个数,即顶点的总数目.α的取值在0~1之间,在指数为0时,无回路,指数是1时,说明回路数达到了最大的程度[5].

由图1可知L=29,P=23,把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可得α=0.17,反映了晋西北地区旅游交通网络的回路性非常差,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在相同的条件下,游客会优先选择成本较低的其他旅游目的地,晋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2.1.2β指数

β指数表示地区交通网络的各个节点连线数目的平均数,是衡量这个地区交通网络连接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而言,在一个多节点的旅游区内,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表明这个地区的交通等级越高[6].β计算公式为:β=L/P,在此公式中:L、P含义与α指数公式中相同,β表示交通网络的连接度,其取值范围在0~3之间,在这个范围内,β值越趋于3,则表示该区域的网络连接性越好[7].

根据前文可知L=29,P=23,代入公式(3)可得β=1.26.由此可见,晋西北旅游区交通网的连接度处在中下水平,各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网密度较小,且经过查资料可知,晋西北地区的运输线路多为乡、县级别,相对于山西省乃至全国其他的地区而言,该地区的国道和省道所占的比率较低,交通营运能力亟待提高.

2.1.3γ指数

γ指数用来反映区域中交通网络的连通程度.在这一点上,γ指数分析是和β指数分析相类似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公式为γ=L/3(p-2),此式中L和P的含义与α指数公式中的相同,γ的取值范围为0~1.当γ取值为0 时,表明该交通网络中无连线,也就是说各个节点之间毫不相连;当γ取最大值时,则表明该网络为最大连通,即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与其他的节点之间有连线.

把L=29,P=23代入公式可得γ=0.46.可知晋西北地区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连通水平较低,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完善的旅游网络,这严重的影响了该区旅游业的发展.

2.2 通达度分析

各个节点之间往来的通畅程度,即为该区旅游交通网络的通达度,它用来衡量各个节点之间流动的难易程度,表明了各个节点之间联通的便捷性,是一个旅游区内旅游高质量、高效能的前提.

2.2.1 通达度指数

通达度指数用网络中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平均间距表示.其公式为

式中:Ai表示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指数;Dij表示点i和点j之间的最短距离.很显然,顶点i的通达度越高,则Ai所得值越小.

由表2可知,晋西北旅游区23个节点之间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92.7.在这23处节点中比该旅游区通达度平均值高的有11处节点.其中“四八”烈士殉难处、左云古长城、晋绥边区政府旧址、杀虎口、左云古城墓群等几处节点的通达度最差,它们的通达度指数分别是128.87 km、125.94 km、124.87 km、121.31 km.另外,还有12处节点的通达度指数低于该区的平均值,其中平鲁尉迟恭故里、安太堡露天煤矿、崇福寺等节点的通达度指数最低,是该区通达度最好的几个节点.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该区中的每一个节点的通达度指数都比较高.晋西北地区的节点中通达度指数最低72.33 km,最高为128.87 km,平均值是92.7 km,这些数据相对于别的区域来说是很高的,因此晋西北地区的通达性较低,这将会影响该区客流的流通,对该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在该区以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加大完善晋西北地区旅游节点之间的交通力度.

表2 晋西北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通达度指数

2.2.2 平均径路长

平均径路长是度量各节点间通达性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其方法为:当两节点间有直接的交通线路时,标为1,没有直接的连线时,标为0,每一对节点间的距离用沿着最短路线的连接线表示.在最短径路矩阵中,任意节点的平均径路长都是由矩阵中该节点的行总数和行内正值节点总数的比率表示.节点的平均径路越大,表示这个节点的网络通达性越差,反之则越好,而平均径路长最小的节点是该网络的中心[8].

从表3可知,晋西北地区最短径路长的平均值是3.45,说明晋西北地区的旅游通达度水平总体比较低.在该地区的23个旅游节点中小于这个平均值的旅游节点有15个,在这15个节点中,平均径路长介于2.39~3之间的分别是崇福寺2.39、海潮庵2.43、神头泉2.61、岢岚北寺塔2.96,这些旅游节点共有4个,是晋西北地区旅游网络中通达性最好的旅游节点,同时也是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交通网中具有比较好的交通区位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开发单体.除此之外,低于该地区的平均径路长的旅游节点还有11个,它们分别是威远卫古城3.22、杀虎口3.22、安太堡露天煤矿3.04、峙峪遗址3、旧广武古城3、广武汉墓群3.22、万家寨水利枢纽3.43、娘娘滩3.43、芦芽山自然保护区3、西口古渡3、保德天桥3,这11处旅游景区(景点)也是晋西北地区旅游交通网络中通达性较好的11个节点.另外,平均径路长大于晋西北地区平均径路长的旅游节点有8处,这些节点的平均径路长介于3.45~5之间,它们分别是左云古长城、左云古城墓群、尉迟恭故里、偏关老牛湾、荷叶坪、林遮峪遗址、晋绥边区政府旧址、“四八”烈士殉难处,其中左云古长城、“四八”烈士殉难处、左云古城墓群等3个景点的平均径路长是晋西北地区中最大的,分别为5、4.61和4.04,是该旅游区中通达性最差的节点.

表3 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网络最短径路矩阵与平均径路长

通过对比表2和表3,可知安太堡露天煤矿、峙峪遗址、崇福寺、海潮庵、万家寨水利枢纽、保德天桥等节点具有较好的通达性,而左云古长城、左云古城墓群、“四八”烈士殉难处、晋绥边区政府旧址、林遮峪遗址等则是通达性较差的旅游节点.通达性指数和平均径路长两个方面的分析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充分表明上述这些通达性较好以及较差的旅游节点在晋西北地区旅游空间中的竞争地位.

2.2.3 紧密度指数

为了能够对旅游区的连通性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可以先将该旅游区看成一个平面上的图形,然后再运用相对应的图论学原理中的相关内容对晋西北旅游区的连通性指标做定量分析.在对一个地区的内部通达性程度进行衡量时,通常一种便捷而高效的方法是区域形态的紧密度分析.一般情况下,用紧密度指数表示区域的形态,越紧凑的形态,区域的旅游流通也就越容易进行,连通性就越好.紧密度指数公式为:C=D/D',其中D表示和研究区域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D'表示研究区域中相距最远的两点间的距离[9].显然0≦C≦1,当C的值越大,更加趋向于1时,区域形态更加紧凑;当研究的区域呈圆形时,通达性最好,C值为1;当研究区域形态为直线时,通达性最差,C值为0[10].

综合上述内容以及圆的面积公式,可通过换算来求得D的值为140.52 km,并且通过查阅数据资料可知,晋西北旅游区中相离最远的两点为左云古长城和“四八”烈士殉难处,它们相距253.45 km,即D′=253.45 km.把数据代入公式,紧密度指数C为0.55,说明晋西北地区区域形态紧凑程度一般,处于中偏上水平,这对晋西北旅游区内交通建设影响不大,同时有利于区内交通网通达度的提高.

3 结论

通过对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强度效应、类型效应、集聚效应、连接度以及通达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呈集聚分布,其类型效应较强,强度效应一般;旅游交通网络整体上连接度、通达度较差,旅游交通网络不发达.这些都是束缚晋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利于晋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本区关键旅游节点发挥对周围地区的带动功能,更不利于高效地进行区内客源的空间流动.鉴于此,晋西北地区首先要充分挖掘区域内各种潜在的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好已开发的现有旅游资源;然后要完善旅游交通网、旅游服务设施设备,提高通达度与连接度;同时要加强合作创建品牌,形成区域旅游特色;最后要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猜你喜欢
交通网络径路通达
有向图上高维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国防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研究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交通网络规划发展
通达青岛
引起困惑的左右束支交替阻滞的室上速
城市群交通网络层次分析研究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