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东,陈振霆,李唐丹,王泽宇,林曼佳,陈嘉妮,钟元涛
(广州南方学院,广东广州 510970)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一个基本设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人们共创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1-2]。共同富裕为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奠定重要基础[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论述都涉及到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4]。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到21 世纪中叶的2个阶段战略任务中关于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一个阶段,2020—2035 年,人们朝着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个阶段,从2035—2050 年,人们的共同富裕基本实现。2021 年6 月,中央又印发了支持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文件。2021年8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将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省各地在共同富裕这一理念指引下,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能动者的作用,发展出一套基于基层自主性的应对策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和机制创新[5-6]。2017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在回答媒体记者的问题时指出,广东省已经过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始终注重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
广东省各地发展墨兰、荔枝等特色产业,通过村企合作、村民合作、“企业(合作社)+基地”,发挥农业企业、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作用,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提高乡村产业振兴能力,谋求共同富裕。
1.1.1 路径探索:养殖产业+光伏项目
虎石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县石马镇。虎石村两委干部带头,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安装供给全村的光伏发电设备,从而实现集体创收;支持多名村民共同建立起小型养殖场,创业增收,见表1。虎石村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人捐赠,对居住在破旧房屋的孤寡老人进行热心帮助,充分了解其需求,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村集体的关怀。虎石村带动村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表1 虎石村乡村振兴路径
1.1.2 机制创新:外部扶持与内部发力
虎石村创新乡村振兴机制,在自身资源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用足外部扶持力量,与天河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结对帮扶。2016—2018 年,虎石村先后引入天河区引导资金245 万元,广东省财政引导资金158 万元及帮扶单位自筹资金11 万元,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建设、光伏发电站建设、自来水管道建设及村农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等。先后建立了4 期薄膜光伏发电站项目,每期项目的发电量固定为70~80 kW,单期资金投入约为50 万元。参与建设的家庭,每户年均可分得近千元收益。
虎石村也意识到外部扶持始终有限,真正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内部发力。虎石村两委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完成危房改造、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和发展农业生产,落实教育、医疗、养老、低保和五保等各项保障,切切实实让全村人口实现“八有”目标。
1.2.1 路径探索:墨兰种植
三八村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城石角镇。三八村积极响应“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号召,村内大力发展墨兰种植项目。村两委干部和县驻村干部一起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动员工作,动员46 户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筹集资金,创立众富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兰花。项目落地后,驻村干部迅速物色优质可信的合作商家,建立健全长效稳定的乡村振兴机制,有效增加了村民家庭经济收入。2019 年12 月,三八村得到上级部门给予20 万元的奖补资金,建成第二期共0.33 hm2的兰花基地。受此影响和推动,佛冈县有共13 个村种植了多达26 hm2的兰花,直接投入资金达3 920 多万元,见表2。
表2 三八村乡村振兴路径
1.2.2 机制创新:村干部+合作社+公司+农户
三八村创新“村干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机制,通过各主体利益有机联结,不仅实现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而且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真正达到政策效果。三八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先富带后富”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当地特色领办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新机制配合“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决策制度,激发了村民共谋共议、共筹共建的热情,乡村振兴工作大踏步前进,三八村已实现“八有”目标,并在2018 年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1.3.1 路径探索:桑芽菜种植+电商营销
琴口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特色养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6 月,琴口村确立了“五扶一美”的发展模式,与敏捷集团签署协议,扎实推进教育、产业、就业及消费等发展工作。敏捷集团出资在当地建设了教学楼、运动场、足球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村干部带领村民,打造了以桑芽菜种植、加工产业链为主的“造血式”乡村振兴发展方式。村民们将荒地开垦出来种植桑芽菜,并通过打通粤东农批发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食品出口渠道,走出大山,走向市民的餐桌。村民在种植环节提高了劳动积极性,产业在加工环节吸纳剩余劳动力,琴口村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如今已带动全村220 人就业,见表3。
表3 琴口乡村振兴路径
1.3.2 机制创新: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
琴口村桑芽菜产业项目采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合作模式,建设产业车间,利用作业车间辐射带动整个南片区域,带动附近农户220 多人就业。此外,农户还可获得收益红利等。
琴口村凭借精准的切入点,紧抓可造血、可持续的“牛鼻子”,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同时合理分配管理资金,采取“4321”的模式,40%用于合作社的周转,30%助力全镇农户发展,20%用于促进村集体收入,10%用于促进镇发展。琴口村深入乡村振兴建设的各主要领域,精准施策,重点增强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把产业开发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形成发展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目标。
1.4.1 振兴路径:荔枝+石斛+电商网红旅游
南平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2016 年,南平静修小镇启动特色小镇建设,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打造以“静修”为主题的休闲观光特色小镇,已建设了凤凰展翅、凤溪栈道、南平双汇桥、进士亭、同心桥及枫叶公园等景观节点,成为游客心中的“网红”景点。扶持打造首批共10 家民宿、小餐饮、特产商店,让参与意愿强烈农户成为标杆、以点带面,让其他农户看到收益,从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小镇发展建设中,逐步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发展局面。
南平村的特色产品是荔枝、青梅,引进“石斛附树栽培”及“阴蔽荔枝园改造和荔枝高接换种”等高科技农业种植,建设从化市双壳槐枝“一村一品”基地和青梅“一村一品”基地。南平村通过互联网+农业+旅游,以“订制专享”的模式销售荔枝,实现了荔枝等农产品从传统的自产自销到产品订制、定向销售的转变,创新了产销模式。2019 年,珠江南平公司帮扶销售荔枝约65 t,起到带动荔枝价提升的作用。
村企合作的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 多个,第二期特色精品酒店建成后预计可为当地农民提供约300 个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的收入渠道更加宽广,实现了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叠加组合。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6 年的1.62 万元增长至2019 年的3.8 万元,增长135%。见表4。
表4 南平村乡村振兴路径
在小镇建设的带动下,南平村荣获“2019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称号,成功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正奋力打造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1.4.2 机制创新:公司+村集体+农户
南平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推进”原则,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小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引入国有企业珠江实业集团合作,通过“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对闲置校舍等村集体资源、资产量化入股,以村企1∶4 股比组建成立“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政府、村集体、村民和企业4 方共谋、共建、共管、共享,逐步形成“公司+村集体+农户”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让村集体和村民享受年终“保底+分红”收益,成为村企合作的典范。另外村委经常召开会议,宣传保护村落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知识,并制定村规民约。南平村切实加强村企紧密合作、高效协同,以“共建”推进“共治”,实现“共享”,高效率、高质量推动美丽乡村建 设工作。
1.5.1 路径探索:合作社+基地+电商+观光旅游
双头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创新“合作社+基地+电商+观光旅游”机制,在镇委镇政府的支持和深圳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的对口帮扶下,主要发展种植、花卉苗圃等产业,建设双头双创电商创业园,推进村集体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双头村水果采摘园。
双头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根据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产业类型相同、地域相近的原则,将各村熟悉电商业务,会经营、懂管理,愿意从事农产品开发、带领群众致富的村民联合起来。村干部发挥好“互联网产业孵化园”的平台作用,用好线上线下2 种资源,树立双头双创电子商务中心公共服务品牌,实现劳动力就业有保障、有渠道、有岗位,创业有政策、有载体、有环境,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村民共同致富的重要抓手、创业者的重要平台,为源城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贡献力量。村集体还要求指挥部对双头村的采摘园产业发展进行总结宣传和支持,采摘园同创业园是增加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双头村将文化广场打造成乡村最闪亮的精神支柱,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双头村形成了“干部带头、电商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见表5。
表5 双头村乡村振兴路径
1.5.2 机制创新:合作社+基地+电商+观光旅游
双头村整合科技资源发展电商产业,将村内的水果采摘园、产学研基地、钓鱼休闲区及农产品快检中心等投入使用,从单一的电商向“电商+”转变。通过与河源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推动园区与学校互动发展和成果转化。同时,成立农产品宽肩中心,立足创业园和蔬菜基地,为全村提供农产品检测服务。
双头村抓住直播电商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风口,给村民们开展直播创业特训班,并引导动员更多入园企业、创业村民开展直播活动,拓宽增收渠道。未来双头村仍计划扶持若干家直播公司,将创业园打造成知名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创业园内已经签订供货商11 家,第三方服务机构5 家。
共同富裕需要体现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让人们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现实任务、长期任务[7]。基层干部可以对农户加强共同富裕思想引导,增强共同富裕的意愿,并激发其内生动力。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深入理解3 次分配概念,推动群众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切实把共同富裕的理念渗透到每个群众的思想意识、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当中。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乡村振兴资源配置,让政策流向市场竞争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市场主体,组织实施各类产业项目;市场主体要深入考察各地乡村振兴实践,根据具体的资源条件、劳动力状况、市场需求,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目标及市场定位,选准选好产业发展项目;地方政府搞好政策宣传和落地工作,做好市场主体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服务协调工作,真正将地方“有什么”“缺什么”与帮扶企业“需要什么”“能给什么”进行充分对接,选择最合适的产业项目和最恰当的市场主体,多种途径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合作社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快速将小规模分散生产与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形成现代农业的雏形,提升农业竞争力,夯实农民致富的基础。同时由于合作社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一致,合作社也能够最大化地保护群众的利益,激发内在发展动力。例如,三八村成立众富合作社种植兰花,建立示范点,给村民做培训,让他们掌握技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项目管理者。合作社是实现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途径,乡村振兴战略下要发挥好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优化农业技能培训内容,村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从而增收致富。建设规范技能培训体系,根据乡村振兴工作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人才培训。地方政府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农业专业人才或毕业生回乡工作,从根本上避免由于智力储备不足导致的发展瓶颈。
在现有的产业项目基础上,相关部门还可构建多层次的产业布局,在现有种、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手工业等新兴产业,为地方增加更多的收入来源,从源头上实现共同富裕。例如,琴口村现有的产业发展主要是引导群众参加政府的特色种养项目,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不可替代性较弱;同时,桑芽菜对气候条件与地质环境要求不高,很容易发生产品同质化问题,应加强品牌建设,让产品在产业中标准化、规范化,增加市场竞争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努力打造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部分落后地区可以向南平村学习,适当拓展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及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和三农问题,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