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血压达标的效果分析

2022-01-04 09:01:56叶灵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3期
关键词:预见性围术置换术

叶灵清

(宁德市中医院,福建 宁德352100)

疼痛等会影响原发性高血压,长期刺激血管会导致其他疾病,若患者需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容易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需多考虑一些内容,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常规护理在围术期的主动性、机动性不高,不能根据患者的状态及时评估,不良情况频出,也不能较好地协助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无法保障血压达标,对手术视野等造成影响[1]。预见性护理在围术期对血压进行控制,体现出护理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为手术成功尽量规避血压方面的干扰。对围术期进行要求,提前做好术前、术中、术后防护措施,减少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术后养护的影响。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研究中的主动性更明显,能为围术期做更多贡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纳入标准:(1)全部为原发性高血压确诊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2)膝关节经影像学检查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标准,关节磨损严重,疼痛感强;(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脏器疾病;(2)免疫类及血液类疾病。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支持。

1.2 方法

1.2.1 参照组围术期需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重点护理手术部位和血压,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抗生素和降压药物、饮食和注意事项指导等。

1.2.2 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①评估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术前规划。②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告诉患者手术流程等事项、对血压的影响因素、注意事项等,让患者理性看待疾病和治疗,不过度紧张并配合术前护理。③遵医嘱使用低剂量抗生素,并调整饮食结构,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改善用力方式等,为术后恢复做好准备,避免术后用力不当等对血压和手术部位产生不良影响。

(2)术中:①要做好保暖等工作,避免体温下降对血压的影响,还要保障周身血液循环正常,降低手术对血压的影响。②全程监测血压等指标,一旦异常要及时上报医生,遵医嘱使用低剂量降压药,保障血压稳定;需继续使用低剂量抗生素,降低感染概率,为术后恢复做准备。

(3)术后:①继续关注血压等指标,并安抚患者,让患者术后能尽快恢复平静,根据术前练习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术后休养。②对手术部位格外关注,将腿部抬高、固定,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水肿或患者乱动等对肢体和血压的影响。③评估疼痛程度,从冰敷镇痛逐渐到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避免一开始就使用药物镇痛对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④根据术后愈合情况从被动训练开始促进膝关节等恢复,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控制好每日训练时间,让血压不会因训练上下波动。在患者能自主运动的时候也要避免剧烈运动,保障血压稳定。

1.3 观察指标

需统计术后感染、冠心病/心律失常、关节黏连等并发症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用护理满意度评估表展开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评估,统计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例数,根据满意和基本满意例数计算护理满意率[2]。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7.1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危险程度较高,需实时关注血压指标,以防止血压异常对术前、术中、术后产生不良影响[3]。常规护理的护理动机不明显,无法更好地控制围术期血压,术中、术后容易出现不良情况,机体安全度低。预见性护理在围术期中较主动,明确护理重点,尽量规避血压对手术的影响。预见性护理对围术期护理进行规划、提前部署,协助作用明显。预见性护理能稳定的血压指标,避免血压异常等对手术视野的影响,同时重视镇痛等降低疼痛对血压的影响,能促进患者康复。预见性护理在围术期的积极性较高,能保障血压达标[4]。

预见性护理从多方面开展预防工作,减少护理中的问题,有目的地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5]。在预见性护理的评估中可以看到,护理措施的前瞻性能根据实际情况预估问题,护理思路较全面,在评估后认真落实,保障护理的高质量和预防性能,突出护理主动性,尽力提高护理安全,减少不良现象。观察组能提前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对护理工作更有益,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并对术后恢复负责。一切有计划的进行能减少护理中的慌乱情况,保障护理专业度[6]。

预见性护理能更好照顾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好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压,不干扰手术治疗。预见性护理的协作性较强,护理规避风险的能力变强,血压数据基本较正常。预见性护理为患者健康做出努力,护理满意率升高。观察组的护理措施较详尽,能提前改善相关问题,控制好围术期局面,让患者顺利康复。预见性护理值得在手术治疗中使用,可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负责,减轻治疗和护理压力,避免出现较多问题[7]。

预见性护理在围术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护理综合价值,推动护理发展,更好地保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让血压不再对手术造成威胁。如果护理不重视血压达标,即使术前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术中也容易手术操作引起血压波动,导致术中大量出血或引起心脏类、肾脏类疾病,术中危险度较高,容易延长手术时间[8]。术中情况若不可控,对手术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护理人员无法准确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养护存在较多隐患[9]。预见性护理针对手术围术期开展工作,突出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所有事项都提前安排,护理人员的预估、落实能力变强[10]。

观察组为患者康复营造出积极的局面,对术前到术后都进行干预,展现预防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认真对待患者和手术,每项措施都在术前谨慎规划,围术期护理变细致,减少护理意外。预见性护理的提前意识应受到认可,这能为治疗减少不良因素,保障手术有效性。全膝关节置换术能解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膝关节问题,术后不需要静养太长时间就能正常活动。双腿间支撑能力、机体平衡等增强,患者生活更有质量。观察组的护理方式能让患者对术后养护有所准备,缩短术后适应养护方式的时间,成功完成床上大小便等,减少术后受困现象。观察组更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特点,能在围术期重点控制,保障血压达标,降低血压异常的危害性。经此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两项对比数据比参照组好,显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的干预较大,可以保障血压在围术期始终达标。

如上所得,预见性护理可保障围术期血压达标,预防性能较好,能避免患者在围术期出现较多不良情况。

猜你喜欢
预见性围术置换术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8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反肩置换术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