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初心如磐风华茂,
七秩航空报国强国使命坚。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人民军工创建90 周年,也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航空工业走过的第70 个年头。在今年7 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我国自主研制的6 型71 架军机组成4 个空中梯队,护卫党旗,悬挂庆祝标语,驭风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达最深情的祝福。其中,作为我国第一种入列服役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15 架歼20 编队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展示了国防力量空中作战新质能力和强大实力,体现了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航空工业70 年来跨越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扬了军威,壮了国威。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米秒不差呼啸而至的空中编队,赶超世界比肩一流的主战装备,航空人用自己最好的作品向党和人民献礼。
然而,当我们去回看那波澜壮阔的70 年,每一幕都让人心潮澎湃,斗志倍增:
烽火硝烟中创业,步履维艰;
从维修走向仿制,不懈探索;
三代向四代跨越,渐入佳境;
“20 时代”来临,再攀高峰;
……
岁月不停,航空人奋斗的脚步不停!
1951 年4 月17 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宣告诞生。此时,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与强敌浴血拼杀了半年之久。建设强大的航空工业,是时代的召唤;支撑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就是航空工业的历史使命。航空报国、强军首责,这份在战火中凝结而成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中国航空工业最闪亮的本色。
在那个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时代,建设航空工业谈何容易?党和国家决定举全国之力,优先发展航空工业:在重工业部提出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方案后,中央政府当即决定拿出价值60 亿斤小米的资金开展航空工业建设。航空工业正式开启了从学步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的报国强军之旅。
1951 年底,航空工业所属的企业达13 个,总计完成了70 架飞机、348 台发动机的修理工作。
1954 年7 月3 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 教练机在南昌飞机厂首飞成功,7 月20 日正式通过国家鉴定。
1956 年7 月19 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 首飞成功,9 月8 日,歼5 飞机经国家鉴定验收试制成功,可以进行成批生产,交付部队使用。
1956 年8 月2 日,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组建自己专门的设计机构,培养自己的飞机设计队伍。
1956 年10 月,歼教1 飞机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1958 年7 月24 日,歼教1 的第一架样机“101号”机完成总装,前后只用了不到100 天的时间。1958 年7 月26 日,歼教1 完成首飞,新中国自主设计研制飞机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1965 年6 月4 日,南昌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的强击机强5 首飞成功。1969 年底,强5 飞机投入生产,揭开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超声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成为空军的一支重要打击力量。
1966 年,我国试制的两倍声速歼击机歼7 首飞成功。
进入20 世纪60 年代,美苏等发达国家的空军开始相继装备以两倍声速、导弹攻击为特征的第二代战斗机,而我国空军大量装备的歼6 战斗机与前者相比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差距。
军队的装备需求,迅速转化为航空工业的行动。最大飞行速度超过马赫数2,最大飞行高度超过2万米,在摸透米格-21 的基础上,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 的研制拉开大幕,1961 年8 月3 日成立的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研究所)担纲总设计师单位。
1969 年7 月5 日,歼8 飞 机成功实现首飞。歼8 飞机的成功研制,开启了航空工业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新纪元,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流程,全面实现了中国第二代歼击机的自主创新研制和持续技术进步,为后续航空主战装备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978 年改革开放春雷乍响之时,我们打开国门,将视线投向更远的地方,世界航空科技发展正风起云涌、革新换代。追赶!除了追赶,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我们必须把握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大趋势,用新装备的研制牵引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历经艰辛,突破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歼10、歼轰7 飞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了歼11 飞机,不断改进升级了歼8 飞机,使我国歼击机研制实现了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并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
歼10 飞机项目,带着空军对新一代航空装备的无限期望,背负着航空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压力正式上马。研制出适应2000 年后作战环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战机;建立第三代飞机研制、专业配套的先进歼击机研制基地;培养一支素质好、技术精、作风硬的航空科技人才队伍,党和国家以及主管部门为歼10 项目制定的这三个目标,每一个都有千钧之重。
1998 年3 月23 日,歼10 飞机原型机01 架一飞冲天,首飞成功。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全权限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数字化设计/制造等等,这些曾经像大山一样横在我们面前的前沿关键技术,一一被我们征服,抛在了身后。
1988 年12 月,歼轰7 首飞成功。歼轰7 飞机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只有歼击机、轰炸机而无歼击轰炸机的历史,填补了国家空白。1999 年,歼轰7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参加国庆50 周年阅兵式。
与战斗机相比,我国在武装直升机研制方面的起步较晚,这也让航空工业加快了追赶的步伐。1998年,直10 立项研制,拉开了中国直升机自主研制、跨越发展的序幕,这是中国直升机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并由此踏上直升机强军强国的奋斗征程。
直10 研制从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开始,面对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成品和新工艺的高起点,航空工业加速攻关。从总体到系统、结构、材料、试验试飞到试制批产,从型号研制到条件建设、综合保障到工程管理,其能力均有大幅提升,建立了全寿命周期数字化设计制造体系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完整试验验证体系,带动了涡轴发动机、直升机专用武器、机载设备和先进材料等全面发展,建成了直升机自主研发能力与体系,实现了型号研制由测绘仿制到自主设计的重大跨越,将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20 年,进入能够自主研制高水平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国家行列。
2016 年7 月6 日,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 飞机正式列装服役,标志着中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飞机,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200 吨级大型飞机的国家之列。从2007 年正式立项,2013 年1 月成功首飞,2014 年11 月在珠海航展公开亮相,到2016 年7 月正式列装,运20 飞机走出了一条我国自主创新研发大飞机的成功之路,仅用国外同类飞机一半左右的时间成功实现首飞,创造了世界上同类飞机研制交付的新纪录。
运20 的交付,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式进入“20 时代”,也拉开了人民军队航空主战装备“20 时代”的大幕。继运20 之后,于2011 年1 月11 日首飞的歼20战斗机成为第二个官宣的“20 家族”成员。
忠诚奉献,逐梦蓝天,只为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航空人有多拼,时间和蓝天自会作证。
2017 年7 月30 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阅兵式上,3 架中国空军歼20 组成箭形编队亮相,首次以战斗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2018 年2 月9 日,中国空军发布消息称歼20 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向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20 家族”最后一个公开的机型,直20 在国庆70 周年的阅兵式上,与运20、歼20 一同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从运20 到歼20 的首次亮相仅时隔3 年,从歼20 到直20 的首次走进公众视野也只时隔3 年。“20 家族”迅速壮大,见证了航空工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研制速度的不断突破。
作为主战航空装备,运20、歼20 和直20 服役之后便被陆续投入了各种应用与训练。联合演习、防疫抗疫、应急救援等诸多任务中,都有“20 家族”繁忙的身影。
“20 家族”是航空主战装备跨越发展的标志。在战略打击能力方面,轰6K 轰炸机等远程精确打击装备的交付部队标志着我军空中远距精确打击能力逐步形成。在侦察预警能力方面,新一代空警500预警机装备部队,成为当前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战斗力倍增器。
在远海作战能力方面,伴随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交付,舰载战斗机歼15 战斗机走向深蓝,形成远海作战能力,有力支撑了海军战略转型建设。
在无人作战能力方面,以“翼龙”系列为代表的察打一体化高端无人机研制成功并出口海外用户,在反恐、巡逻、侦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外方用户的高度评价,也打破了西方长期垄断的局面。在立体作战能力方面,直20、直10、直19、直8 系列直升机装备,弥补了陆军在空地一体化、远程机动、快速突击、特种作战等方面的短板,陆军航空兵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飞起来的陆军”呼之欲出。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建设强大的航空工业。
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发出了建设航空强国的伟大号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面向世界航空业发展的大潮,面向国家重大装备需求,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要多。立于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潮头,40 余万航空人将牢记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气魄,阔步强军兴国的新征程,不负党和人民所托,不负时代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