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党领导下的人民军工淬火而生。自那时起,人民军工就英勇投身到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90年来人民军工经历了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在艰苦创业、自立自强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军工精神,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牢固根基,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形成中国大国地位、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提供了坚强后盾,为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提供了强大力量支撑。
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
位于山西省黎城县东崖底镇的黄崖洞兵工厂,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大的兵工厂,1940 年年初建成投产。黄崖洞兵工厂研发出我军第一种制式步枪——“八一式”步枪,第一种自产的“掷弹筒”等,为人民军工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员。
1941 年11 月,为保卫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斗,即“黄崖洞保卫战”,被中央军委评价为反扫荡以来最成功的模范战斗。
1931 年9 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江西省兴国县白石乡收集枪支,就地筹建一座修械厂。不久,白石修械厂与江西省工农民主政府修械处、三军团修械所合并,于当年10 月在兴国县莲塘区官田村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官田兵工厂)。
官田兵工厂旧址
黄崖洞兵工厂设计生产的“八一式”7.9 毫米步枪
1951 年初,东安动机厂为支援朝鲜前线,迅速投入修理航空发动机工作中
左/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右/ 1964 年10 月16 日,放置铁塔上等待引爆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4 年10 月16 日15 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晚,新华社发布了《新闻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国政府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原子弹爆炸成功和中国政府的声明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宣示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保卫和平的意志和决心。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65 年1 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长远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为加快氢弹研制进度,1965 年1 月,原子能研究所的氢弹理论研究人员调入核武器研究所,形成攻关合力。在此后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通过大量细致繁杂的试验、运算和集思广益的研究,解决了一个个科学难题,摸索到了氢弹原理,提出理论设想方案。
1967 年6 月17 日,我国首次全当量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我国成为继美、苏、英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1970 年4 月24 日21 时35 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腾空而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15 分钟后,即接收到了卫星上播出的清晰嘹亮的《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新篇章,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 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上/ 1970 年4 月24 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联合发布的喜报
下/ 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77 年 9 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潜地导弹列为“三抓”任务之 一,从1982 年 1 月开始,国防科委和海军陆续发出了有关试验工作的指示,制定了首次水下发射试验任务组织实施方案,对试验工作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1982 年 10 月 12 日,潜地导弹在渤海海域成功发射,标志 着“三抓”任务的第二大战役胜利完成。我国的战略核导弹,从液体发展到固体,从陆上发展到水下,从固定阵地发射发展到隐蔽机动发射,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
1982 年 10 月 12 日,潜地导弹在渤海海域成功发射
1983 年,092 型战略核潜艇服役
1998 年3 月23 日,歼-10 首飞。
2012 年,歼 -15 舰载机完成着舰起降
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空警- 2000 预警机
99A 坦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主战坦克,具备优异的火力、机动、防护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火力、机动力、信息力、防护力的融合。
99A 主战坦克
055 型驱逐舰
055 型驱逐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万吨级驱逐舰,先后突破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
2013 年,嫦娥三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深空探测先进行列。
从 1999 年 到 2011年,我国成功研制神舟一至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站,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航天员太空出舱和空间对接。
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2020 年7 月23 日,随着火星探测器进入太空,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拉开帷幕,中国航天正式开启“揽星九天”的行星探测计划,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伟征程。
这张图是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 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了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
“着巡合影”图
2017 年5 月8 日,“华龙一号”5 号机组核岛环吊主梁吊装就位
“华龙一号”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首堆从2015 年5 月7 日开工建设到2020 年11 月27 日并网发电,走出了一条国产化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北斗卫星星座运行状态
光荣的历史凝练出光荣的传统和宝贵的精神。在90 年的奋斗实践中,人民军工一以贯之地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保持顽强战斗作风,秉持“把一切献给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信念,传承并践行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核心价值观。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探月精神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新时代北斗精神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