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华 刘敏 冯憬
(西藏大学 西藏拉萨 85000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耦合和协调度是衡量产业融合的一种重要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水平,为推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就是文化产业中的要素与旅游产业中的要素进行融合,也就是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相融的整体。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文本从前人的研究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度的方法探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情况。
张海燕(2010)在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中提到文化产业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增加的文化的附加值提高了文化的经济效益,两者是一个相互推动共同进步的产业;程晓丽(2012)通过对安徽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研究提到产业融合是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结果,是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周新香(2019)从产业互动的角度说明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文化产业的获益与旅游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因在于旅游能够承载文化,能对文化有一种输出的效果。文化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更高质量的内涵,为旅游本身注入了灵魂,也为游客对旅游地的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文凤平(2020)在对白色市的研究中提到,产业融合能推动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文旅产业的融合必定会带动很多相关联的产业的发展,使得一个地区产业之间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范建华(2020)在其论文中明确指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实现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两者只有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才能有国际竞争力,才能在传承好自己文化的同时输出文化,真正的建立起一个文化强国。
文化与旅游产业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性。从文化产业方面来看,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尤其在当今社会,众多国家都在强调文化自信及重要性,旅游业中同样需要文化为其注入灵魂。旅游产业较高关联度主要表现在其内容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旅游包含吃住行游玩,涉及面比较广,对相关产业就业有一定贡献。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源的共享程度来判断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从文旅产业的资源共享程度以及相互渗透性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周叶,2014)。从表现来看,旅游行业中提供服务性的公司大部分是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吸引顾客增加产业附加值,为旅游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为文化传播搭建了平台,传播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相互促进且高度相关,为产业之间的耦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选取四川省2012—2019年数据,文化产业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2021)》《中国统计年鉴(2013-2021)》,旅游产业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2021)》以及《四川省统计年鉴(2013-2021)》(范红艳等,2016)。指标由于2018年和2019年的旅游产业中的旅行社营业收入数据缺失,本文根据线性差值法进行了补缺。
1.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借鉴相关的文献得出的研究结论,再结合四川省文旅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依据系统性、科学性、代表性、数据可得性的原则,构建有关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指标评价体系,其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分别为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范红艳等,2016)。有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指标主要是通过总体发展规模、经营状况、基础条件以及从业人员四个方面来构建,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指标体系
2.指标评测。学界对耦合的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熵值法,能一定程度上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因此本文依旧采用的是熵值法。熵值法主要是用来计算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评价方法,熵值的大小能够判断某个系统中信息量以及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如果某个指标的熵值很小,说明该指标的离散程度很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作用也就越大,影响力越大(刘金晔,2017)。熵值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数据中数值不同,为避免在计算中出现零值导致的无意义情况需对数据进行一个简单的非负化处理(暴向平等,2020)。假设四川省的文化产业某一个年的某个指标为xij,旅游产业某一年份的某个指标为yij,假设xmax、ymax分别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所对应指标在不同年份中的最大值,xmin、ymin分别为不同年份中的最小值。为避免出现零值和负值,在所有处理过的数据后全部加上一个数值0.0001,设数据化处理后的标准指标为x`ij和y`ij,公式为:x`ij=(xij-xmin)/(xmax-xmin)+0.0001 和y`ij=(yij-ymin)/(ymaxymin)+0.0001。其中,i(i=1,2,…,m)表示年份的取值;j表示的是指标,可取值为j=1,2,…,n。由于本文指标采用的是正向指标,因此没有涉及到负向指标处理的公式。
第四,求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公式为:hj=1-fi,其中差异系数决定了熵值的大小。当第j项指标的数值g`ij之间差异越大时,则表示离散程度越高,代表的熵值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对评价指标的作用也就越大。
3.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具体如下:
第二,综合协调指数:T=αs1+βs2。
以上 分别代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数,α和β表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占比的重要程度。对于四川地区来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等重要,为此取α和β都为0.5。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划分
表3 同步类型划分
通过对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原始数据的收集以及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式均用的是excel处理,小数点保留到后四位,因此最终的计算结果可能会有稍微的偏差),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权重公式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求出其权重(见表1),再根据发展水平指数公式和耦合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的公式,计算出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s1、旅游产业之间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s2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D(s1,s2),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四川省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
最后,根据s1和s2计算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发展水平p(s1,s2),如表5所示。
表5 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水平
1.产业发展水平分析。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四川省文旅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s1、s2(见表4),并根据不同年份的发展趋势绘制成图(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总体是呈现出一个上升趋势,在2012-2015年间文化产业处于0.3的一个较低发展水平,从2015年后发展水平大幅度上升,在2019年达到0.8的相对较高水平;旅游产业在2012-2017年间的发展水平大体上是保持在一个0.2的水平,自2017年之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有了向上快速发展的趋势,在2019年与文化产业一样达到了0.8的水平。从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一直处于一个较低发展水平的位置,旅游产业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图1 四川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趋势
2.产业耦合协调度与产业同步性分析。根据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得到四川省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表,将其结果呈现在图形上如图2所示。
图2 四川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根据上述模型及实证分析后,得出四川省在2012-2019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耦合协调程度及同步性发展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文旅产业的耦合度不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度在大部分年份中都是处于一个不协调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尤其在2014年协调度最低,处于濒临协调的状态;2012-2015年间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并且两者的耦合协调等级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大体上呈现出的是一个失调的状态。结合图1中产业的发展水平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远远大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从同步发展类型来看属于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2015-2018年文旅产业的发展差距最大,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在0.5—0.6,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却处于一个0.2—0.3的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不佳,依然处于勉强协调的发展状态,但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向着初级协调的方向发展。经过实证发现在2018年文旅产业的耦合达到了初级协调的状态,在近年来也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步向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靠拢,二者耦合发展的态势逐年增强,在2019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一个优质协调的发展状态,对产业之间的融合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再结合表5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性划分可以看出,在2019年之前旅游产业属于滞后型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影响了耦合协调度,但是在2019年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度也达到了一个优质水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也是呈现出一个同步的发展状态。原因在于2018年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文旅融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对文旅产业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视。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并且出台措施与政策打造文旅品牌建设以及规划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政府对文旅产业的重视以及相继出台的政策,使得文旅产业近几年来向着更协调的方向发展。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应当主动作为落实国家政策,各地市政府要组织协调好发展规划,为两产业的耦合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目前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大体上处于耦合发展的初级协调阶段,要规划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注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作用,如在旅游景区设立文创产品体验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感受到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要从政策层面落实,合理规划各地市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路径,各地市政府之间彼此合作,发挥好协调规划的作用,让四川省文旅产业整体上向前发展。同时,要完善基本的保障制度,鼓励支持文旅产业之间的融合,为相关企业提供制度保障(任文龙等,2017),让有关企业敢去尝试与突破,增强企业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何实现合理配置、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两大产业相关的企业要深入了解耦合发展的理念,了解两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将会给各自企业带来的益处以及对四川省和整个社会的贡献,让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达到双倍效果;二是鼓励文旅相关企业去深入地挖掘文化背后的内涵,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对此可以利用3D虚拟体验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三是要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创新旅游文化发展模式,打造出属于四川省独有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四川省文旅产业发展的道路。
从人才资源的角度来说,四川省内有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工程,目前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内涵价值挖掘不够深入,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融合涉及不够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四川省拥有众多高校,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应加强旅游与文化的人才培养,根据现有的文化旅游专业设置新的专业或者是开设新的课程,培养出一批面向产学研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输送更多更专业人才(方忠等,2018),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力量。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性,文旅融合在未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根据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向着更加协调的趋势看,文旅产业相关人才是急需的。因此,在自主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向其他发展较好的地区和国家学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解读国家有关文化与旅游的政策了解到目前文旅融合是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且学术界有关文旅融合方面的研究较多,由此可以看出文旅融合对文化与旅游以及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后,从四川省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度水平发展情况的切入,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出四川省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在选取的年份中的发展协调度。本文通过参照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关指标体系,再结合四川省2012—2019年有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数据,通过熵值权重法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再采用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不同年份四川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测算的年份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优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但两者的发展水平趋势是一致的,都是在逐年增长。虽然两者的发展水平在2012—2018年一直有一定的差距,但在2019年两者的差距达到了最小值,同时2019年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超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可见旅游产业出现了快速的发展,这意味着国家与社会都对旅游也更加重视,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将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第二,四川省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协调度在2019年之前都是属于一个不协调的状态,一直是处于濒临协调到勉强协调的状态,从2017年才开始向着初级协调的方向发展,这可以看出两产业最终在2019年能达到优质协调的状态是经历了较长的发展的。文旅产业起初的发展不协调也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是不紧密的,文化与旅游之间没有达到很好的相互融合的状态,彼此是相对较独立的一个发展模式,但是在国家倡导文旅融合后,也就是在2018年后旅游业在发展中逐渐凸显出更多的文化元素,文化在发展中也更多的加入了旅游的模式,两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协调度都得到了提升,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文旅产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文旅之间的融合也逐渐得到了提升,未来文化与旅游将会向着更加深度的方向融合。